朱穎玲 唐曉華 蔣丹斌 吳紅鈴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鹽城 224005)
“降逆護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30例臨床觀察
朱穎玲 唐曉華 蔣丹斌 吳紅鈴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鹽城 224005)
目的:觀察自擬降逆護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口服自擬降逆護胃湯,對照組口服多潘立酮和鋁碳酸鎂,療程均為4周。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自擬降逆護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優(yōu)于西藥常規(guī)療法。
膽汁反流性胃炎 降逆護胃湯 健脾和胃 瀉火利膽
筆者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應用自擬降逆護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BRG)3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60例均系在我院中醫(yī)內科門診就診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48.4歲;病程0.5~24年,平均病程(3.5±2.1)年。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47.9歲;病程0.5~21年,平均病程(3.8±2.5)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1]擬定診斷標準。臨床癥狀:胃痛、胃脹、燒心、噯氣、口干苦、惡心、嘔吐。胃鏡檢查:胃腔內見反流的膽汁,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出血,幽門口松弛或處于開放固定狀態(tài)。病理檢查:組織活檢為明顯炎癥細胞浸潤,部分可見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排除惡性病變。肝膽超聲檢查:部分可見膽道感染、膽囊炎及膽結石。
2.1 治療組采用自擬降逆護胃湯治療。藥用:蒲公英30g,太子參、炒白術、瓜蔞皮、炒竹茹各15g,川厚樸、炒枳殼、姜半夏、生地黃、麥冬、白及各10g,制大黃5g,黃連、炙甘草各3g。每日1劑,水煎2次,共500mL,分2次餐前30min口服。
2.2 對照組給予多潘立酮(商品名:嗎丁啉,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口服。鋁碳酸鎂(商品名:達喜,德國拜耳公司)1.0g,每日3次,餐后嚼碎服。
2組均以治療4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復查胃鏡判定療效。治療期間忌煙酒、辛辣、油膩食物,飲食宜規(guī)律,勿過飽和饑餓,并停用一切可能影響療效評價的其他藥物。
3.1 療效標準參照江蘇省衛(wèi)生廳編《疾病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2]制定。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胃鏡檢查示膽汁反流消失,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消失并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胃鏡檢查示膽汁反流明顯好轉,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減輕;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好轉,胃鏡復查示膽汁反流存在,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無好轉(或更差)。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tata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3治療結果治療組30例中,治愈5例,好轉2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30例中,治愈2例,好轉2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6.7%。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致膽汁反流入胃,胃黏膜屏障功能被削弱或破壞,因消化液的作用,胃黏膜產生炎癥、糜爛、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變。臨床表現主要為胃脘部灼痛、脹滿、吐酸、惡心嘔吐等癥狀。現代醫(yī)學多采用促動力藥與膽鹽聯合使用,既減少十二指腸液的反流,又可在酸性環(huán)境下結合胃內膽酸,從而降低胃內膽汁濃度,促使胃內炎癥愈合[3]。但從臨床實際來看,治療效果仍不夠理想,且復發(fā)率較高。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之“胃脘痛”、“痞證”、“嘈雜”等范疇,病因多為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勞倦過度等,病位在胃、膽,與肝、脾密切相關。“邪在膽,逆在胃”(《靈樞·四時氣》),因“肝膽之火逆入于胃”(《醫(yī)宗金鑒》)而發(fā)病。以脾胃虛弱為本,胃失和降、膽火上炎為標,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可概括為脾胃虛弱、胃失和降、膽火上炎。故筆者治療立法為健脾和胃、瀉火利膽,標本兼顧。發(fā)病時以標實證明顯,故治療用藥重在治標,兼顧其本。自擬降逆護胃湯方中大黃、黃連、蒲公英、炒竹茹清瀉上炎之膽火,川厚樸、炒枳殼、姜半夏降氣和中;太子參、炒白術、炙甘草健脾益氣;白及護胃;生地黃、麥冬甘寒養(yǎng)陰益胃,并制上炎之火。全方緊扣病機,用之臨床每取良好療效。本臨床觀察表明,降逆護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較好,優(yōu)于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胃腸病學,2006,11(11):674
[2]江蘇省衛(wèi)生廳.疾病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59
[3]陳婕,謝小平,侯曉華.嗎丁啉和鋁碳酸鎂合用對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及胃內膽汁的影響.臨床消化病雜志,2001,13(6):248
編輯:韋杭 吳寧
R573.390.5
A
1672-397X(2014)08-0037-02
朱穎玲(1976-),女,本科學歷,副主任中醫(yī)師,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工作。zylbaby@163.com
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