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張偉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濟南 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濟南 250011)
從氣虛闡述肺纖維化的病機變化
李佩1張偉2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濟南 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濟南 250011)
中醫認為氣虛在肺纖維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正虛邪襲是其發生發展的第一步,由氣虛產生的痰濁和瘀血是肺纖維化的主要病理基礎,而疾病后期正虛日甚更進一步加重病情進展。系統的從氣虛角度認識肺纖維化的病因病機,對確立肺纖維化的中醫治則及用藥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肺纖維化 氣虛 中醫病機
肺纖維化是以彌漫性肺實質、肺泡炎癥和間質纖維化為基本病理變化,以活動性呼吸困難、X線胸片彌漫性浸潤陰影、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癥為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肺纖維化病因多樣,發病機制復雜,臨床缺乏有效治療方法,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難治病。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IPF)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致殘、致死率高,患者從確診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時間為3.2~5年[1]。從中醫角度講正氣虛弱外邪侵襲人體而導致疾病的發生,肺纖維化的發生發展中正氣虛弱起關鍵作用,現探討如下。
《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認為,當人體正氣充足,衛外固密,病邪難于侵犯人體,疾病無從發生,相反若人體正氣不足,抗邪無力,病邪得以乘虛侵襲而發病。因此疾病的發生均是由于正氣虛弱,無力抵御外邪侵襲,或邪氣內生而發病。
1.1 導致正氣虛弱的原因有學者認為“虛”可分為整體之虛、局部之虛、暫時之虛[2]。整體之虛顧名思義即全身正氣虛弱,各系統器官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這種正虛多由于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久病耗氣、年老體弱,臟腑機能減退。有研究表明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多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3],年過半百人體臟腑機能逐漸減退,氣虛自半。局部之虛是指身體局部,單個系統或器官的功能不足,如腎氣虛、肺氣不利,而人體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整體,局部之虛可逐漸導致整體之虛。暫時之虛,當人體飲食勞倦、情志刺激時,機體功能可紊亂失調,抵抗力可暫時不足,成為暫時之虛,《素問·舉痛論》所言:“百病皆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精神活動影響正氣正常與否,此外由于飲食物為正氣生化之源,飲食失節,營養不足自然會導致正氣低下。
1.2 正虛邪襲導致疾病發生臨床上可導致肺纖維化的毒邪有:環境毒邪及工業粉塵——如吸入無機粉塵石棉,有機粉塵如霉草塵、棉塵,以及煙塵、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反復感染;藥物毒副作用——許多西藥如抗腫瘤藥物、抗炎藥物、化療藥物等,可誘發本病;有些結締組織疾病可導致本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等。以上內外毒邪在人體正氣低下,抵抗力差時侵犯人體,導致肺纖維化的發生。尤其是繼發于風濕結締組織疾病者,發生于內傷雜病的基礎上,正氣多已耗損,正氣不足是其發生發展的重要條件[4]。
有學者認為“正氣虧虛、痰瘀阻肺”是肺纖維化的病理關鍵,痰瘀為肺纖維化的基本病理因素[5]。痰濁、瘀血的形成與氣虛密不可分,
2.1 氣虛導致痰濁的產生痰濁既是肺纖維化形成過程中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產物,又是肺纖維化證候加重的致病因素。中醫認為人體內水液輸布與肺脾腎有關:《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脾主運化,主升,一方面通過運化功能化生津液,又能升清將津液輸布至肺;肺能通調水道,通過宣發肅降功能向上向下輸布津液;腎主水,具有升清降濁之功。氣虛是肺纖維化發展過程中的基礎,由于肺氣虛不能輸布津液,則在體內聚而成痰,隨著疾病加重累及脾腎,脾腎氣虛則水液代謝進一步失調,痰濁內生,瘀阻于肺。可見痰濁的形成與氣虛密不可分。
2.2 氣虛導致瘀血的形成瘀血內停是肺纖維化形成的重要病機,同樣瘀血的形成與氣虛有關。肺主氣,氣為血之帥,血液運行需要肺氣的輸布調節,氣虛鼓動無力,血行不暢,則易致瘀血,另一方面氣虛化津不足,血脈失養,則脈絡不暢,瘀血易成。瘀阻于肺絡,可見膚色黯褐,指端青紫,口唇瘀暗、舌質瘀斑或紫暗,脈細澀等血瘀癥狀。
2.3 痰瘀互結是肺纖維化發展的主要病機變化痰瘀阻滯于肺是肺纖維化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機理,但痰瘀在不同肺系疾病如喘證、肺脹中都可存在,只有深伏凝結痹阻肺絡才發生肺纖維化。痰瘀深伏、凝結深入于肺絡之中,故痰難以咯出,出現咳嗽少痰或刺激性干咳。臨床上運用活絡化痰法能降低肺間質纖維化程度[6],活血化瘀的肺纖通方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7],更證明了痰瘀阻肺是肺纖維化繼續發展的主要病機。
肺纖維化病程漫長,疾病后期病人身體愈發虛弱,久病則子病及母,母病及子,脾肺腎三臟功能進一步虛損,導致氣陰兩虛、氣血不足。由氣化不利、血行不暢、津液運化無力而至痰瘀愈甚,即本虛而標實,虛在肺、腎、脾,實在痰、瘀,本虛與標實互為因果,形成因虛致實,因實致虛,虛者更虛,實者更實[8]。體內痰瘀等毒邪不斷產生膠著,深伏凝結痹阻肺絡,本虛和標實相互作用,導致病情纏綿加重,肺之主氣功能下降,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并逐漸累及心臟。脾腎陽虛,肺氣失宣,導致體內水液代謝嚴重失調,水液停留體內,水氣凌心可出現氣促、心慌、憋喘等癥。嚴重時肺不主氣,出現全身氣機失常、臟腑功能紊亂,終至陰陽兩虛,或內閉外脫等危癥。另外,正氣虧虛容易誘發感染,進一步導致病情加重,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
由上可見氣虛在肺纖維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因為人體正氣虧虛,導致外邪入侵,形成肺纖維化發生的基礎,隨后由于肺脾腎氣虛,津液氣化不利,血液運行無力,導致痰瘀和瘀血等病理產物的產生,加重病情。因此從氣虛方面論治肺纖維化有重要意義。
[1]A T S and E R S.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2):277
[2]諶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新解.新疆中醫藥,2000,18(3):9
[3]姜良鐸,張曉梅,肖培新.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病因病機探討.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11):984
[4]高維琴.風濕性肺間質病變的中醫認識.河南中醫,2013,33(8):1203
[5]丁明橋,許朝霞,王鵬.肺間質纖維化的中醫發病機制探討.遼寧中醫雜志,2009,36(8):1291
[6]陳靖,柴瑞華.活絡化痰法對肺間質纖維化影響的實驗研究.山西中醫,2007,23(6):57
[7]樊茂蓉,張燕萍,苗青,等.肺間質纖維化的中醫發病機制與治則探討.中醫雜志,2012,53(3):203
[8]欒婷婷.肺間質纖維化病因病機淺析.山東中醫雜志,2010,29(9):591
R259.639文獻識別碼A
1672-397X(2014)09-0012-02
李佩(198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診療及基礎理論研究。
張偉,huxizhijia@126.com
2014-05-18
編輯:傅如海
“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專項經費資助(ts201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