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燕
隨著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醫院從2012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新制度更加突顯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且制度要求三級醫院須設總會計師,醫院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1]如何立足于管理層、處理好與非財務高管之間的關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1.1 溝通困難 缺乏事先溝通 醫院是以醫療業務為工作中心的單位,高管基本都是來自臨床醫學方面的專家。然而,醫學專家不見得是“管理專家”,他往往更重視發展醫療業務,對其他方面則可能疏漏,尤其是對相關的財經法律、法規、制度不熟悉、不了解,所以就造成溝通困難。尤其對于專業方面的決策如預算等,會做到基本上以估算為主,而不會太重視測算結果,這就容易缺乏事前的溝通。
1.2 單位機構職責不清 人員分工不明確 存在多頭管理和一人兼數職現象 對于一些醫療單位,因為人員編制的缺乏,往往存在一人多崗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多頭管理。同一個人因崗位不同,分管的高管也有所不同,在有交叉的情況下往往就造成無人問津、相互推諉的現象。
1.3 醫院的有關制度、流程不順暢 有些醫院雖然制定了相關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執行不力,純粹是“一紙空文”,缺乏實際操作性;有些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而制定的,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或執行效果不好。
1.4 缺乏必要的專業性 財務人員自身宣傳不到位 未能做到換位思考 財務人員一般原則性較強,在一些高管認為是缺乏一定的靈活性,有所輕視財務人員的能力。而長久以來,財務人員局限于自己的一本賬,只知道如何把賬簿做好,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對全局性的經濟決策缺少主動性,從而形成了一種習慣性認知。
針對上述與非財務高管關系的現狀,如何解決好這些關系,從而處理好與非財高管的關系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2.1 加大財經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力度 讓高管們及時掌握一些財經法律、法規、政策,尤其是新制度的執行。如新的《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與舊制度的區別、對醫院的經濟活動的影響、如何貫徹執行等各個方面都應該進行宣傳,而且要宣傳到位,讓高管們有所了解,如何按照新制度的要求進行決策。再比如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在內控制度正式施行前應做哪些準備工作,都要向高管進行宣傳,并讓其知曉,保證新制度、新規范真正執行到位。
2.2 上下級保持必要的距離 進行必要的溝通非財高管財務專業知識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有的甚至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加強和非財高管的溝通。但自我角色定位要準確,到位而不越位,不能代替高管做決策。當高管下達指示或布置任務時,理解高管的根本利益、理清高管的思路或實施方案,圍繞中心目標完成高管交辦的任務。對涉及專業領域方面的問題,要將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相結合,向高管解釋專業知識的要點,同時自己要增加相應的管理學知識,要學會管理。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管理是修己安人的過程。高管的管理能力較強,這就要求財務專業人員也要有相應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專業所長,能更好地沿著高管的思路向前走。
2.3 制定相關的制度、措施 理順相應的操作流程了解醫院的組織結構和經濟活動管理結構,對醫院業務活動的流程和適用的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梳理,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確定執行“首問負責制”,盡量避免多頭管理、一人多崗、身兼數職。明確科室的設置、人員分工、工作職責的劃分,在橫向上做到權力制衡,各部門間在合理分工、職責分明的基礎上做到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在縱向上做到減少管理層次,精簡辦事程序,明確工作目標。
2.4 財務人員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提高自身素質 歌德曾經說過:“人不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我國的財經法律、法規、制度等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的修訂中。所以財務人員要不斷地學習法律、法規、新知識,把新制度的相關規定運用到具體的實務操作上來,客觀公正、真實地核算、記錄經濟事項。
1 財政部.醫院會計制度[Z].2011,5.
2 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Z].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