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長龍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徐州221002)
在中醫臟象理論中,腦為奇恒之腑,是一個邊緣化的臟腑。它與經脈并無絡屬關系,兩者關系長期以來被忽視。然而,經脈與腦關系極為密切。絕大多數經脈匯集于頭部與腦相鄰。十二經別是正經的分支,按照“離、入、出、合”的次序,循行到頭部。十二正經中手足三陽、足三陰和心經都偱行于頭部;肺經與心包經通過各自的經別循行到頭部。因此,十二正經都循行于頭部。奇經八脈除帶脈以外,都由下而上循行到頭部。總之,所有經脈除帶脈以外都匯集于頭部,與腦相鄰。
1.1 督脈、手足三陽經和肝經在百會入腦 《素問·骨空論》:“督脈者……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其直者,從巔入絡腦”;《奇經八脈考》:“督脈別絡……與足厥陰同會于巔,入絡于腦。”巔,即百會。綜合這3段話:督脈、膀胱經和肝經都在百會入腦。百會既是3條經脈的交會點,又開口通向腦部,就像一個“地漏”;其他經脈循行到此,要么入腦,要么其經氣借道這3條經脈“漏”入腦中。經氣入腦,經脈與腦就有了實質性聯系,相當于經脈入腦。總之,百會穴的作用就像一扇“門”,經脈由此登堂入室進入腦中。所以,像百會這樣與腦相通的腧穴,可以稱之為門戶。《針灸大成》:“百會,手足三陽、督脈之會”,手足三陽都交會于百會,由此入腦。
1.2 督脈、膀胱經、陽維脈和沖脈在風府入腦 《奇經八脈考》:“督乃陽脈之海。……并脊里上行。……上至風府,會足太陽、陽維,同入腦中。”督脈、膀胱經和陽維脈都在風府入腦。所以,風府也是一個入腦的門戶。《針灸甲乙經》:“沖脈、任脈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為經絡之海。”《奇經八脈考》引述《八脈經》:“沖脈在風府穴下。”綜合以上3段話:沖脈和督脈在“脊里”相合,上行到風府入腦。
1.3 陰陽蹺脈、手足太陽經、足陽明經、任脈、督脈、心經和肝經等九條經脈從目系入腦 《靈樞·大惑論》:“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靈樞·動輸》:“胃氣上注于肺,其悍氣上沖頭者……循眼系,入絡腦。”綜合以上2段話:目系是一條經脈入腦的通道;任何經脈進入這條通道,都會像胃經的分支一樣“循眼系,入絡腦”,即沿著這條通道入腦。《靈樞·寒熱病》:“足太陽有通項入于腦者……在項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蹺、陽蹺。”由此可知:陰陽蹺脈入腦。那么,兩脈是如何入腦的呢?《奇經八脈考》:“陰蹺者……上行屬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五脈會于睛明而上行。”“陽蹺者……從睛明上行入發際,下耳后,入風池而終。”綜合以上2段話:陰蹺脈循行至睛明后匯入陽蹺脈,隨之“上行”。所以,睛明是陰蹺脈腦外循行的終點。作為“終點”的睛明,既是循行路徑中距腦最近之處,也是與目系極為臨近之處;目系位于目后,在睛明與腦之間,是一條經脈入腦的通道。因此,陰蹺脈入腦的路徑應該是:睛明→目系→腦。所以,睛明是一個入腦的門戶,目系是其通道。任何經脈循行至睛明,都會先穿過睛明這扇門,再經過目系這條通道入腦。根據《奇經八脈考》的記述可知:陽蹺脈、手足太陽經和足陽明經都交會于睛明。所以,它們由睛明經目系入腦。《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與太陽起于目內眥。”目內眥,即睛明;《刺灸心法要訣》:“任脈起于中極下……循面入目至睛明,交督陰脈海名傳。”綜合以上2段話:任脈與督脈循行至睛明交會,經目系入腦。《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肝足厥陰之脈……上入頏顙,連目系。”由此可知:心經和肝經都循行到目系,由此入腦。目前沒有這兩經循行到睛明的記載,所以不能說所有經目系入腦的經脈都必定先經過睛明,或許在眼周圍還有其他通過目系入腦的門戶。
1.4 手足三陰經通過各自經別和相表里的六陽經從百會入腦 十二經別循行到頭部,陰陽相合成“六合”,其經氣匯入六陽經,經百會入腦。經別是正經的分支,手足三陰之經氣均通過各自經別和相表里的六陽經從百會入腦。除此之外,心經和肝經如前文所述還有其他入腦途徑。
1.5 陰維脈和帶脈經督脈入腦 《奇經八脈考》:“陰維脈起于諸陰之交……上至頂前而終。”《奇經八脈考》引述《八脈經》:“陰維脈在頂前一寸三分。”“頂前一寸三分”為督脈循行所過之處,所以陰維脈于“頂前一寸三分”終止,其經氣匯入督脈,經督脈入腦。《靈樞·經別》:“足少陰之正,至腘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帶脈在十四椎(督脈命門穴)處與督脈相通,其經氣經督脈入腦。
總之,手足三陽經、心經、肝經、督脈、任脈、沖脈、陽維脈和陰陽蹺脈等十四條經脈直接入腦;十二經別、肺經、心包經、脾經、腎經、陰維脈和帶脈間接入腦。因此,所有經脈都入腦。經脈入腦,無論何種方式,實質都是經氣入腦,與腦建立實質性聯系。
2.1 百會、風府和睛明是3個入腦的門戶,目系是重要的入腦通道 許多經脈共用一個門戶入腦,所以門戶就是一些重要的頭部交會穴。所有經脈,無論以何種方式,最終都必須經過這些門戶和通道才能入腦。所有陽經和部分陰經,如心經、肝經、任脈、沖脈和陰蹺脈,直接通過門戶和通道入腦;其余經脈先借助別的經脈作為橋梁,再通過門戶和通道間接入腦。百會位于頭頂,十二正經、十二經別和督脈交會于此,入里絡腦。因此,百會是名副其實的“百脈之會”,是最重要的門戶。目系是重要的通道,有九條經脈由此入腦。其中,陰陽蹺脈、手足太陽經、足陽明經、任脈和督脈等七條經脈從睛明經目系入腦。睛明古稱命門,如《靈樞·根結》:“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其穴有兩,位于內眼角,就像兩扇“命的重要性,故稱“命門”。
2.2 六陽經、經別和督脈是部分經脈間接入腦的橋梁 十二經別之經氣通過六陽經,經百會入腦。十二正經中部分陰經之經氣通過各自經別和相表里的六陽經從百會入腦,如肺經、心包經、脾經和腎經;奇經八脈中部分經脈之經氣通過督脈入腦,如陰維脈和帶脈。
2.3 督脈與腦關系最為密切 (1)督脈沿頭部正中線包繞腦部,其上許多腧穴主治腦部疾病。(2)督脈上有百會和風府2個入腦的門戶,其中百會是“百脈之會”,是最重要的門戶。(3)督脈是奇經八脈中部分經脈間接入腦的橋梁。(4)督脈經百會、風府和睛明3處入腦。總之,督脈與腦關系最為密切,對于構建腦與經脈的關系起關鍵作用,堪稱“腦脈”。
2.4 許多經脈有多條入腦途徑 督脈和膀胱經從百會、風府和睛明3處入腦;胃經和小腸經從百會和睛明2處入腦;心經既從目系直接入腦,又通過自身經別和相表里的陽經從百會間接入腦;肝經既從目系和百會2處直接入腦,又通過自身經別和相表里的陽經從百會間接入腦。這些經脈從多處入腦,說明它們與腦的關系更為密切。
綜上所述,所有經脈形成了以腦為核心的經脈網:腦在頭中;經脈縱向排列匯聚于頭部,或經百會、風府、睛明和目系這些門戶和通道直接入腦,或經六陽經、經別和督脈這些橋梁間接入腦;帶脈在腰部橫向約束諸經,并經督脈入腦。在這張網中,督脈與腦關系最為密切,對于經脈網的構筑起關鍵作用;許多經脈有多條入腦途徑。所以,腦為經脈循行的核心。
人體共有60條經脈,應該有一個和所有經脈相通的中樞來統一調控經脈之氣的運行。否則,經脈系統的組織結構就是不完整的,幾十條經脈將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無法正常運轉。腦為經脈循行的核心,是唯一和所有經脈相通的臟腑,自然就是全身經脈之氣的交會之處。結構與功能是統一的,腦為全身經脈之氣的“交會之處”意味著腦就是全身經脈之氣的 “統一調控之處”,即經脈系統的“中樞”。所以,一個完整的經脈系統不僅包括正經、奇經和經別,還包括腦這個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