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長廊
醫學家 江蘇 程子俊 針刺法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921 年生,江蘇常州人,大專學歷,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名中醫,曾任江蘇省針灸學會理事、江蘇省衛生系統高級職稱評委、常州市針灸學會顧問等職。
單位:常州市中醫醫院(郵編:213003)
最擅長治療的疾病:周圍性面癱、頸腰椎病、
各種痛癥、中風后遺癥、胃腸功能紊亂等。
主要學術成就及獲獎情況:撰寫學術論文10余篇,參編《針灸學講義》等書。針刺手法上博采眾長,師古創新,繼承和發揚了祖傳的程氏環中穴、前懸鐘穴和“值時針刺法”,對復雜的古典傳統手法加以提煉,改進獨創了程氏秘宗“蜻蜓點水”針刺法,創立“通脫法”、“第三掌骨療法”和“三才補瀉法”等理論,指導針灸臨床。“蜻蜓點水”針刺法和“三才補瀉法”被收錄《中華名醫特技集成》一書。
針法:“蜻蜓點水”針刺法
取穴:阿是穴。
功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枕神經痛。
用法:醫者用左手食指指腹于患者頭后枕部進行按壓,尋找到痛點或痛性結節(即阿是穴)后,垂直皮膚快速刺入后緩慢進針,待針尖達到痛點或痛性結節后,行“蜻蜓點水”針刺法操作1~2分鐘,留針30分鐘,期間每隔10分鐘行“蜻蜓點水”針刺法操作1次。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
方解:中醫學認為枕神經痛是由于風寒濕熱之邪等導致局部氣滯血瘀,脈絡瘀阻,不通則痛。“蜻蜓點水”針刺法可化瘀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和阻斷炎癥及病理循環對神經的刺激,從而達到快速止痛效果,療效顯著。
關鍵詞:醫學家 江蘇 李建軍 養陰扶正防感湯
中圖分類號:R-092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672-397X(2014)06-0027-01

連云港市名中醫
1963 年生,江蘇南京人,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淮海工學院兼職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連云港市針灸推拿學會會長。
單位:連云港市中醫院(郵碼:222004)
最擅長治療的疾病: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主要學術成就及獲獎情況:發表醫學論文30多篇。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院新技術、新項目獎2項,創制院內制劑多個。曾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衛生系統授予的先進個人稱號。
方名:養陰扶正防感湯
組成:石斛10g,天花粉10g,淮山藥10g,黃芪15g,炙白術10g,防風6g。
功能:養陰益氣,扶正防感。
主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緩解期。
用法:水煎,每日分2次口服。或按1∶1∶1∶1.5∶1∶0.6比例,濃縮提取,每膠囊相當于生藥5g,小兒1~2粒,每日2次口服。
方解:小兒反復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氣陰不足,衛外不固。“久發者,氣無不虛”(景岳語),而對于陰虛多數醫家未予重視。肺胃之陰不足,衛外不固,亦易于外感。養陰扶正,正是據上述機理而設。方中以黃芪、白術、淮山藥益氣健脾,防風疏散外邪,石斛、花粉養陰扶正。石斛、花粉體中空透氣,補而不膩,靜中有動,在生津養陰同時調暢氣機,諸藥平和,無戀邪之慮,共奏扶正之效。緩解期用藥治療,也充分體現了傳統中醫療法“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治病必求于本”特點。且本法使用方便,可重復性好,不良反應少。
編輯:呂慰秋
R-092
E
1672-397X(2014)06-0027-01
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