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新聞寫作的真實性就是指新聞在反映客觀事實時,要按照客觀事實的本來面貌進行公正、如實的報道,不得隨便更改、編造和杜撰。本文試從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新聞寫作真實性的重要意義、新聞失實的表現(xiàn)、原因及對策等幾個方面來論述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關鍵詞】真實性 現(xiàn)象真實 本質(zhì)真實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這一新聞的定義強調(diào)了新聞寫作的對象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的報道必須要面對廣大讀者、聽眾、觀眾,具有公開性,任何虛假的報道都是毫無價值,沒有生命的,都不能成為新聞。因此,筆者認為,新聞寫作的真實性就是指新聞在反映客觀事實時,要按照客觀事實的本來面貌進行公正、如實的報道,不得隨便更改、編造和杜撰。本文試從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新聞寫作的真實性的重要意義、新聞失實的表現(xiàn)、原因及對策等幾個方面來論述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一、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用事實說話
1、“用事實說話”的內(nèi)涵
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寫作的最基本的原則。所謂“用事實說話”就是通過報道事實向讀者闡明某種思想和觀點。作者的傾向性通過事實自然而然地顯示出來,而不是特意將它指出來。對此,胡喬木在《人人要學會寫新聞》中說得很好:“最有力量的意見乃是一種無形的意見——從文字上看去,說話的人只是客觀、樸素地敘述他所見所聞的事實(而每個敘述總是根據(jù)著一定的觀點的),這樣,人們就覺得只是從他那里接受事實,而不是從他那里接受意見了。”新聞就是這種無形的意見。愈是好的新聞,就愈善于在內(nèi)容上貫徹自己的意見,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隱藏自己的意見。
2、“用事實說話”的方法和技巧
(1)精選事實,以小見大。新聞寫作之人必須有一雙慧眼,能在紛紜的現(xiàn)實世界中精選出最有價值的事實。然而,有價值的事實未必就是大事,有時一個小小的事實卻能顯示出整個社會的特點。常言道,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在新聞寫作中,我們就是要努力地尋找能夠映出太陽光輝的這一滴水。
(2)正反并舉,對比襯托。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有時,新聞作者只需將今昔,正反等不同的事實組織在一起,讀者自己就會通過比較得出結論。
(3)集點成面,點面結合。這里所說的“點”,是指發(fā)生在指定時間和空間中的具體事實。“面”則是指整體的面貌。要想充分地體現(xiàn)“用事實說話”的原則,集“點”成“面”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4)目擊實錄,再現(xiàn)場景。在新聞敘事中,現(xiàn)場目擊記錄、親身經(jīng)歷講述、口述實錄最具現(xiàn)場感和逼真性,也最能體現(xiàn)“用事實說話”的原則。
(5)要言不繁,畫龍點睛。新聞寫作提倡“用事實說話”,并不是一味地排斥議論。相反,適當時候那種言簡意賅、一語中的的議論,能夠使事實更清楚、更完整。
(6)適時引語,借口說話。有時,新聞的作者也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借別人的嘴說出來。如果自己出面評論新聞事實,是主觀的議論,但是將別人對事實的評論記述出來就是一種客觀報道了。在新聞敘事中,這也是一種可取的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的別人的語言,必須是真實的準確的,不得歪曲原話,不得斷章取義。
二、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真實
新聞作品要求現(xiàn)象真實和本質(zhì)真實同時具備。新聞本質(zhì)真實是新聞真實性原則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我們的新聞工作者要做到真實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進行調(diào)查研究,不僅要做到所報道的單個事情的真實、準確,尤其要注意和善于從總體上、本質(zhì)上以及發(fā)展趨勢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實性。”①
三、新聞寫作真實性的重要意義
新聞是一種信息傳播,新聞傳播過程最直接、最不可缺少的三個基本因素即:新聞事實、新聞傳播者和新聞接受者。
1、失實的新聞是不會被人們接受的
我們每天都會通過讀報、聽廣播、看電視,或者聽別人敘說等途徑,獲得國內(nèi)外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技等等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的新聞。假如有一天,當人們看到報刊上刊登的新聞是虛構的;聽到廣播播送的新聞都是假的;看到電視新聞是導演的時候,人們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上當受騙的感覺,很難想象,失去讀者的報刊,沒有聽眾的廣播、沒有觀眾的電視、它們將如何生存。
2、講求真實是新聞工作者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
“尊重事實,維護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工作者起碼的職業(yè)道德。”②馬克思、恩格斯視新聞真實為新聞的生命。1842年,《萊比錫總匯報》被普魯士政府查禁后,《萊茵——摩塞爾日報》對此作了歪曲事實的報道,馬克思就這件事在報紙上發(fā)表評論說:“《萊茵——摩塞爾日報》以自己本身的例子證明了不真實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偽造不真實的事實,因此也就會產(chǎn)生歪曲和撒謊。”③馬克思按照“誰是根據(jù)事實來描寫事實,而誰是根據(jù)希望來描寫事實”和“誰在表達社會輿論,而誰在歪曲社會輿論”④的標準,對當時歐洲形形色色的報刊作了許多痹惡彰善的評論。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新聞思想中,始終堅持把真實性原則放在首要位置。列寧進一步闡述了這一思想。他在許多講話、文章和批示中,反復強調(diào)報紙要全面、系統(tǒng)、真實地提供材料,他認為報紙“要向公眾全面報道和闡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斷、不造謠、不做見不得人的私人報道。”“我們應當說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⑤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媒體的主體即新聞工作者要把說真話當作自己的份內(nèi)之事,即堅持真實性是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第四條是:“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針對這一條準則做以下具體的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堅持發(fā)揚實事求是的作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加強調(diào)查研究,報實情、講真話,不得弄虛作假,不得為追求轟動效應而捏造、歪曲事實。力求全面地看問題,防止主觀性、片面性,努力做到從總體上、本質(zhì)上把握事物的真實性。
3、真實性是新聞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基本特征
“用事實說話最具說服力”,這是新聞的獨特規(guī)律。由于新聞是以真實性為基礎,是人們了解外部世界、了解社會變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報道失實,輕則損害報紙威信,重則會嚴重影響到社會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文學把受眾引領到一個虛構的世界中去,感受真實的人性,新聞則來自于真實的世界,反映客觀存在,是社會進步、歷史發(fā)展的一面鏡子。
四、新聞寫作失實的具體表現(xiàn)、原因和對策
在新聞寫作實踐中,失實的事件屢屢發(fā)生,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1、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1999年,法院受理了已故著名詩人郭小川家屬狀告幾家報刊和作者的訴狀。這些報刊都發(fā)表或轉載了一篇描寫郭小川當年在五七干校與一位女青年相戀的報道。報道中竟然說郭小川至今健在的妻子早已亡故,那段所謂的戀情也純屬子虛烏有。最終報刊和作者被判敗訴,賠償名譽損失并公開道歉。上述事例屬于無中生有、虛構臆造。這種失實的情況比較容易防止。只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有認真負責的寫作態(tài)度,或者只要具有做人的基本品質(zhì)——誠實,就不會做出這樣欺騙讀者的行為。
2、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把甲做的事情轉移到乙的身上,或者把兩件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情像樹木嫁接一樣組接成一件事,采取小說創(chuàng)作中那種“雜取種種,匯成一個”的方法,也許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創(chuàng)造出一個很有價值的新聞來。只是,這樣寫出來的純屬假新聞無疑。這種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小說手法,在新聞寫作中要禁止運用。
3、添枝加葉、夸大事實
在新聞報道中,如果能有一些生動的精彩的材料,當然可以提高新聞的可讀性,甚至使新聞的質(zhì)量上升一個檔次。但是,這些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沒有,不能編造也不能添枝加葉。
4、疏于審慎、細節(jié)多舛
有一位大學生被自己的一位老師的成就所感動,為老師寫了一篇報道,其中說這位教授在三四年時間內(nèi)翻譯出版了外國文學名著,計一千多萬字,見報后引起了教授的不滿。三四年內(nèi)翻譯出版一千多萬字是沒有可能的,實際是一百多萬字,一不注意夸大了十倍。防止這種細節(jié)失實最好的辦法是采訪和寫作時精益求精,對細節(jié)反復推敲核實。
5、現(xiàn)象雖有、本質(zhì)失實
本質(zhì)判斷的失實不容易防止。現(xiàn)象是否真實是硬性的,可以用種種客觀的手段進行核查。本質(zhì)是否真實是軟性的,本來就沒有有效檢驗的手段,再加上作者是對自己的主觀認識的準確性進行檢驗,這就更難發(fā)現(xiàn)謬誤。只有反復核查事實,多方征求意見,加上自己多方向多層次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把握住事物的本質(zhì)。
五、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新聞寫作水平,維護新聞寫作真實性
新聞工作者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聞事業(yè)中,特別是在輿論引導方面負擔著重要使命,每一個記者都要在思想上樹立起對黨和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歷史負責的責任意識,堅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重視學習、善于學習、不斷用新知識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真正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實現(xiàn)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新聞是對事實的報道;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先,新聞報道在后;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真實反映客觀事實是新聞的生命所系,堅持準確真實的新聞報道,必將得到民眾的信任、支持乃至愛護,真實性是取信于民眾的力量所在。□
參考文獻
①《新聞工作文獻選編》[M].新華出版社,1990:181
②雷躍捷:《新聞理論》[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101
③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202、191
⑤《列寧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4::213、283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廣電中心)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