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耀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數字出版行業的興起,國內出版社相繼開始轉型。復合型編輯作為在數字出版大潮沖擊下由傳統期刊編輯演化而成的新型編輯,不僅受到出版業界的廣泛關注,更成為學界的研究重點。本文從復合型編輯應具備的素質入手,結合高職院校的自身特點,淺談高職院校對復合型編輯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復合型編輯 培養模式 基本素質
一、復合型編輯的素質
1、復合型編輯的基本素質
編輯的專業性很強,因此學界將編輯定義為“從事編輯活動的職業、崗位、人員以及這類人員的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復合型編輯是傳統編輯結合數字化出版時代要求衍生而來的一種稱呼,所以復合型編輯必須在傳統編輯基本素質上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1)更高的政治意識覺悟。我國的出版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要求編輯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復合型編輯每天要面臨海量信息,甚至要對關鍵外來信息充當“把關人”角色,這就要求復合型編輯相比傳統編輯在出版工作中要有更高、更牢固的政治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文化出版這個陣地中,為國家安全、政治穩定、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提供重要的保證。
(2)更真誠的服務精神。作為作者和讀者的中間橋梁,編輯承擔著不可或缺的服務者角色。為了提高電子書、電子報、數字圖書和數字出版庫等新型數字出版物的質量,做好讀者和作者的工作,需要復合型編輯具備更真誠的服務精神。例如許多網站給了網民連載原創小說的權力,復合型編輯將面臨更多從互聯網匿名形式投稿而來的作者,增加不確定性。出版社如果要將其中一些優秀作品公開出版,就需要編輯付出更多努力找到作者,維護作者的著作權。并且后期要做大量的讀者反饋信息調查,改進閱讀方式和數字出版物營銷策略,使出版物能以更高質量呈現在讀者面前。
(3)更強的語言文字能力。具備較高的文字寫作能力是編輯的基本素質。這項素質包括文字規范、文字加工和寫作這幾個方面。復合型編輯相比傳統編輯要具備更高的語言文字能力,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具備一門以上的外語能力。現在數字出版編輯,特別是新聞類數字出版編輯,常常需要對其他國家的新聞進行轉摘、翻譯,甚至展開評論。這就需要編輯對收集到的新聞仔細閱讀后,判斷是否值得轉摘,審查新聞內容是否符合國家規定,挖掘其中的深度觀點等等。二是具備撰寫“偽原創”的能力。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所謂偽原創就是把一篇文章進行再加工,使其讓搜索引擎認為是一篇原創文章,從而提高網站權重。“偽原創”是當前數字媒體應對相互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復合型編輯作為“偽原創”的主力軍,必然要在修改標題,重組正文,以及拓展原文上下大功夫,這些都要求編輯有更強語言文字功底。
2、復合型編輯的拓展素質
當前,編輯處在第四媒體和手機、PAD、IPTV等新媒體飛躍式發展的出版事業轉型時期,復合型編輯在策劃營銷、內容推送、商務談判和項目運作中開始扮演起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就要求復合型編輯具備比傳統編輯更多的拓展性的素質。
(1)使用數字化技術編輯。2010年后,國內外出版社紛紛進行改革,將陣地重心由紙質媒體轉移到以網絡為核心的數字化媒體上來。編輯的主要工作任務不再僅限于改稿和寫作,而需要更多使用數字化技術對出版物內容進行編輯。例如現在國內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電力出版社和三聯書店出版社等數百家傳統出版社在網上陸續開辦了網上書店。編輯需要對圖書上傳的照片使用光影魔術手和Photoshop等專業軟件進行圖形圖像處理;對熱推的書目在操作后臺對書名進行內容“強推”和標題的加紅加粗;對圖書內容中需要展開介紹的部分使用HTML代碼進行超鏈接的編輯等等。這些都是當前復合型編輯急切需要拓展的數字化編輯技術素質。
(2)獨立運作出版物項目。目前國內大多數出版社改制后,大多將一本圖書的出版視為一個項目,真正的復合型編輯需要參與從選題策劃開始,一直到圖書銷售后的資金回籠的多個項目流程。例如現在要出版一本新書,復合型編輯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完成海量的讀者問卷調查了解主要讀者的訴求熱點,從而確定選題;對作者來稿進行選稿組稿;封面裝幀設計;編輯校對;出版宣傳推廣;出版物流管理;出版物營銷,甚至獨立完成書刊號的申報等多個工作項目。這就要求復合型編輯的專業知識面更廣,更扎實。
(3)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策略。靈活運用心理學策略,作為復合型編輯必備的一項素質,不僅關系到編輯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對編輯個人而言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復合型編輯具體從事的工作項目中。例如編輯在聯系發行商、讀者和作者時要通過洽談和溝通才能說服對方。這時靈活運用心理學中的印象管理、“接近吸引律”、讓步心理等一系列策略,將更有助于克服溝通中的鴻溝,使談判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體現在復合型編輯的自我調節。因為現在出版社要求的復合型編輯責任較大,不少編輯由于缺少內心調節策略,在經受內心重壓后選擇離職。因此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策略對復合型編輯自身也是極其重要的。
二、高職院校復合型編輯培養
1、調整課程設置,更新培養目標
專業編輯人才的培養和輸送主要來源于全國各大高校中的出版編輯學專業。從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山東政法學院等高校的培養方案來看,目前編輯人才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編輯出版理論知識和技能、了解中外出版發行業的歷史和現狀、熟悉編輯出版行業法律法規,能在新聞單位和出版社教育從事編輯出版或者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編輯出版高級專門人才。課程設置中的專業必修課部分是以編輯出版概論、中國圖書出版史、編輯實用語文寫作、出版經營管理和媒介經營管理等理論課為主。從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不難看出當前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對本專業學生主要側重于傳統編輯人才培養,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寫作和改稿是其主要業務課程。高職院校編輯學專業在培養復合型編輯時,則要區別于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挖掘自身優勢。高職院校編輯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編輯理論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以及與數字出版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和商務談判能力,能夠理論結合實際,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工作問題的綜合性實際應用型編輯人才。課程設置也應該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理論課程,增加手機出版、數據庫出版、數字出版運營等的數字出版核心技術類課程,以及心理學、商務談判和管理學等能力拓展性的課程。
2、引進業內專家,加強教師培養
復合型編輯是要求綜合性理論素質和實際操作技能較高的職業,因此高職院校對于編輯出版專業的師資隊伍一方面要多引進業內專家。處于一線出版社、網站和新聞媒體的資深編輯在項目管理、聯系洽談業務、資源調配和操作技術上都有自己寶貴的經驗。邀請業內專家們到學院開展講座或者將其聘為客座教授,將可以傳遞給今后從事復合型編輯工作的學生更多的間接性實例和技巧。另一方面,學院對本專業的教師可以考慮“送出去”,培養成為“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是指,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不僅具有教師系列的職稱還要有職業資格的職稱;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不但具備課堂理論教學的素質,還應具備帶領學生實踐操作教學的素質。增加高職院校出版編輯專業“雙師型”骨干教師人數,不僅有利于培養復合型編輯的理論素養,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強解決、處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便于學生今后進入單位可以更快適應此類工作。
3、適應職業特點,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復合型編輯作為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因材施教,調整傳統的以講授形式為主的教學培養模式。目前,高職院校根據不同專業特點有了工作室制、工學交替、項目驅動、訂單培養、“2+1”、頂崗實習等模式。筆者對近三年高職畢業學生就業反饋信息整理來看,“工作室”制培養模式比較適合復合型編輯人才的長期培養。“工作室”教學模式,即模擬企業單位的工作室,讓學生以員工,老師以部門負責人身份參與其中,使學生在工作中既學到理論又能參與工作任務。“工作室”教學培養模式,便于在工作中就讓編輯專業的學生養成以任務項目為驅動的工作學習習慣。學生在“工作室”中能夠模式真實的復合型編輯從事編輯工作,從而更有利于其消化理論、應用技能、獲得一手經驗。
4、設置有效的人才考核機制
高職院校建立對復合型編輯有效的考核機制,便于提高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成功率。但從目前設立編輯專業的高職院校現狀來看,對該專業的學生考核,還是以傳統的閉卷考試的形式為主,考試所用題目從題庫抽取,題型相對單一。此種考評機制對于今后從事復合型編輯的高職學生來說,則可能無法全面、機動的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認為,借鑒企業中的項目考核評價的人才培養考核機制,更有助于檢驗從事復合型編輯工作的學生是否符合職業要求。項目考核評價是指由項目考核評價主體對考核評價客體和項目管理行為,水平及成果進行考核并做出評價的過程。學院可以由出版單位派出項目經理或一些主編,設定好真實的工作項目,學生按照項目任務要求進行作業,最后將成果交與出版單位,按照行內規范和程序進行考核。這樣得出的評價更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能力。也便于學生發現問題,避免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出現類似錯誤。□
參考文獻
①肇英杰,《關于期刊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相關問題的探討》[J].《編輯之友》,2012(4)
②孫靜敏,《復合型編輯的基本素養》[J].《出版參考》,2006(6)
③吳重龍、白來勤:《編輯工作手冊》[M].華藝出版社,2004
④余茜、杜新征、王芹,《論創新型、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J].《長江大學學報》,2010(4)
⑤胡云志,《網絡環境下如何成為一個復合型編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4)
⑥桂小玲,《論網絡時代科技期刊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J].《新聞傳播》,2010(10)
(作者單位:江西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