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素敏



“總部基地”四字,讓人“不明覺厲”。
在北京,它是位于西南四環一個產業總部集群項目,作為北京總部經濟試驗新區,自2003年面世以來,獲得了許多掌聲,也間雜一些質疑。
與此同時,“山寨版”總部基地與總部經濟的發展熱潮隨之在全國各地涌現。北京“總部基地”創始人許為平對此既感無奈又頗為自豪。
項目名稱是令其自豪的作品之一。“總部”代表項目定位與核心價值,“基地”意味著實力和規模,組合起來,給人“起碼不一般”的直接印象,許為平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國內各地城市“總部經濟”發展的十年間,許為平說,他的公司以實踐者的身份成就了“最純粹、最符合總部經濟特點”的新經濟形態,而一些理論研究者,似乎并不完全認同這個結論。
但,無論如何,作為“理論”與“實踐”的一對辯證關系,北京“總部基地”的成長史,也是中國“總部經濟”發展脈絡的表現之一。
前世
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成立于1991年11月,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最早的三個園區之一,1994年被列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項目一期開發始于1992年,采用的是傳統的土地招商開發模式,即政府將市政做到位,將土地轉讓給工業項目。
這種土地招商模式帶來了現實問題,比如一些企業拿地之后不做工業,而是做收益更高的房地產;一些企業因為能力不足將建筑建設的檔次降得過低,影響園區景觀;一些企業建設進度慢也造成土地的長期閑置,等等。
2002年在進行二期開發的時候,園區內外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一期的建設模式顯得難以為繼。著名的物業公司威格斯在為豐臺園出具的《中關村豐臺科技園二期項目之顧問報告匯報稿》中,提出將產業區定位為“商務花園”(Business park)。這種來源于國外的建設理念適合于大城市相對邊緣地區,需足夠大的土地規模、便捷的交通、能夠享受高科技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等。這些要求,豐臺園幾乎完全符合。
彼時的許為平,身份是“英國道豐國際集團亞太區總裁”。在經歷辦公地點數次搬遷之后,他發現“地產商都想到為企業家們建別墅,但竟沒有人為企業修建總部樓”。
建設“獨門、獨戶、獨院、獨立產權,可以書寫企業名字的總部樓”,道豐國際的想法與豐臺園二期規劃理念一拍即合。
2002年5月25日,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管理委員會直屬企業北京豐臺科技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與英國道豐國際集團及北京道豐數碼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關村豐臺園道豐科技商務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豐臺園二期高級商務園(Advanced Business Park)的房屋開發、建設、出租、出售。
“總部基地”的得名,則來源于2003年初一次小型的學者座談,趙弘提出“總部經濟”一詞,讓許為平靈感迸發,“總部基地”便成為Advanced Business Park(簡稱ABP)的中文釋義。
除了頗具沖擊力的案名,總部基地的亮相方式也堪稱拉風。2003年6月19日,一架直升機在總部基地施工現場撒下萬朵鮮花,拉開了總部基地開工典禮的大幕。
總占地約65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40萬平方方米的總部基地,規劃建設500余棟1200至6000平方米獨棟總部樓、五星級酒店和其他完善的商業配套。
開工一年后,總部基地一期吸引了百余家企業。《中國科技財富》當時的報道說,“總部基地被稱為2004年寫字樓銷售的神話”。而隨后,招商不力、空置率高、入駐企業魚龍混雜等報道不時見諸報端,而許為平在2014年也還在不斷被媒體問及總部基地與房地產的區別。
“總部基地以產業用地為主,服務配套部分是商業用地。”許為平針對早前媒體“以產業用地價格拿地實際建設寫字樓”的質疑也提出反問:“政府把產業用地規劃到CBD、金融街了嗎?”12年前的豐臺總部基地所在地“臟亂差、黑惡勢力扎堆,沒有任何所謂現代經濟可為”, 2003年非典肆虐,總部基地在“一張貧窮落后的白紙”上開始總部經濟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政府既然在這里規劃了產業用地,我們則把產業總部集聚起來了,這對政府、稅收不是更有利嗎,為什么這件好事會成了我們占便宜的事?”“公平競爭、市場運作”實現了今天產業總部集聚的極化效應。許為平總結說。
北京社科院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評論說,由“總部基地”公司統一招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把政府從繁瑣的招商、引資等工作中解脫出來,只做監管和服務,在當時市場經濟并不十分成熟的條件下,不失為一種成功。”
今生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從不缺乏創富傳奇。比如十余年前還是一片荒涼之地的北京西南四環,如今高樓林立,交通也出現了擁堵狀況。
“這可以說跟我們有直接關系。”與本刊記者談到這里時,許為平語氣中半是調侃,半是得意。
他說,目前,北京總部基地核心區已入駐500余家企業,其中“70%到80%為高新技術產業”,每年創造上萬個就業機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保持在年均30%以上增長,2012年實現企業總收入近3000億元人民幣,以占豐臺區不足1%的土地,貢獻了50%的工業產值,三分之一的地區增加值,實現了對地方財政25%以上的貢獻。
總部基地項目除了在國內的沈陽沈北新區、青島城陽區、浙江海寧市尖山新區陸續落地,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皇家阿爾伯特碼頭,一個規劃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的“亞洲商務港”即將在2014年下半年開工,預計2023年全面建成。這個項目英文案名Asian Business Port,與總部基地簡稱ABP一樣。
上世紀80年代最后一條船駛離之后,阿爾伯特碼頭廢棄了整整30年。開發者宣稱,將在這里豎起一面亞洲的旗幟,“將引領亞洲的經濟走向歐洲”。
很多地方政府也對“總部基地”四個字有特殊的感覺。endprint
比如僅北京十里河建材一條街,就有閩龍陶瓷總部基地、閩龍木門總部基地、閩龍櫥柜總部基地等。浙江余杭有中國品牌家紡布藝總部基地、廣東佛山有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其他包括新疆總部基地、成都青羊總部基地等等。
各地發展總部經濟的熱情,似乎讓人難以用一兩字詞予以準確評價。
“總部基地項目的成功不表示總部經濟的成功。”趙弘說。實際上,許為平的公司在項目運營7年以后,才在2010年走出北京,在沈陽沈北新區---一個同樣是空間好、生態好、位置好但經濟狀況不好的“白紙”上,全面開啟“東北總部基地”的發展圖景。
2014年3月20日,江南總部基地在許為平的老家浙江海寧開工奠基。
“我接待的考察團不下千個。”許為平說。
“總部經濟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和發展模式。”趙弘說,一個新的經濟形態之下,既有總部基地的成功,也會有一些模仿者的失敗。“北京總部基地樣本的核心是同一產業高端智能的聚集,而不是簡單的企業總部的聚集。有些地方做總部經濟失敗的原因,在于沒有抓住總部經濟的本質。”業界另一觀察者邱仰林說。
“為什么總部基地的模式目前沒人超越?是因為他們下的功夫不到位。”許為平說,如果做房地產開發商,今天應該做出100個項目了。
“而我用12年只做了一件事。”“人生有幾個12年呢?”許為平喜歡用反問句,既是問題,也是答案。
未來
在采訪初見時,許為平拿出《瞭望東方周刊》2014年第9期雜志。許在《在“心理霧霾”中彷徨的“日本夢”》這篇文章旁邊作了旁批,“現在更嚴重的是經濟霧霾”,對經濟走向,許為平表示,“目前的深水區出現了一些經濟上的不明朗,有點云山霧罩”。
不過,對于“總部基地”發展之路,許為平顯然要比經濟走勢和全國總部經濟進程有把握得多。
“在倫敦總部基地的運作中取得的一些經驗,也可以用在中國。”許為平介紹,比如拓展融資渠道,引入專項基金,提高資金杠桿作用,在北京總部基地項目上沒有享受的待遇,在未來政策環境寬松、市場化程度提高的情況下,都可以享受到。
“去年我就已經開始全力研究資本運營的問題。”許為平透露,4月15號去倫敦,與當地大概10家左右的養老基金一一接觸。
總部基地官網上,自2009年以來的每一年,幾乎每天的動態都有詳細的記錄和當年十大關鍵詞的總結,這些“大事記”記錄了總部基地的成長史。
2014年3月27日接受本刊記者專訪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因濰坊市的代表團、約見的企業等來訪人馬,多次提醒許為平的時間安排,這些大概也將成為值得記錄的內容之一。因為,“濰坊總部基地”將成為許為平在地市級推廣總部基地的一個示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