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國
(黑龍江省老柞山金礦生產技術部,黑龍江七臺河 154625)
巖漿巖與金、多金屬礦的關系
盧偉國
(黑龍江省老柞山金礦生產技術部,黑龍江七臺河 154625)
探討巖漿巖和金、多金屬礦之間的關系,為金礦的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論建議。
巖漿巖 金礦 多金屬礦
(1)殼源侵入巖:巖漿巖一般按照物質的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殼源侵入巖和火山侵入巖,其中的殼源侵入巖一般的形成年代為前寒武紀的地質結晶基底的膠東巖群、荊山巖群混合所組成,其過程又經過了多次的重熔的地質作用,主要的體現形式為花崗巖,多見為郭家嶺型的花崗巖和玲瓏型的花崗巖兩種[1]。(2)火山-侵入巖:火山-侵入巖的主要范圍包括次火山巖和青山群火山所形成的侵入巖。其中侵入巖的巖性主要為偉德山、老師墳、三佛山、院格莊牙山等巖體,主要分布于拗陷周邊和斷裂帶上;火山巖的巖性主要為流紋、安山和玄武等巖體。火山巖與侵入巖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交錯關系是相當密切的。往往相互作用,侵入巖一般出露的面積比殼源的花崗巖較少,呈現一定的線性分布,且與周圍的巖體呈現出侵入的接觸聯系。(3)脈巖:脈巖一般而言,多由花崗細晶巖、正長斑巖、花崗斑巖、輝綠巖、偉晶巖等多種巖性所組成,其中玲瓏型的脈巖多于酸性的脈巖是來自同一個起源,而酸性的脈巖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火山-侵入巖。
金多金屬礦往往可以根據礦石的元素組合、產地和巖性特征,可以劃分為多個不同的類型。我國金多金屬礦礦的主要類型有以下幾類,分別是巖漿-熱液金礦床、次火山巖及火山,熱液金礦床、沉積-變質金礦床、變質熱液金礦床、地下熱(鹵)水溶濾金礦床、風化殼型金礦床和沉積型砂金礦床。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玲瓏型的花崗巖為金多金屬礦容量最多的一種巖石載體,多發生于變質巖和復合式的花崗巖的內部接觸部位,而一般產自郭家嶺型花崗巖和玲瓏型花崗巖接觸帶上的金礦床雖然數量雖少,但是往往都是大中型的金礦。而存在與變質巖中的金礦,雖然數量較多,但是規模一般都比較小。根據調查的數據顯示,存在于變質巖之內的金礦床和花崗巖之間的空間關系相當密切[2]。
多金屬礦相比較金礦而言,規模一般較小,數量也不多,大部分以中小型的礦床分布、多見于火山-侵入巖的空間內部或者周邊地區。在空間上,多金屬礦的形成和分布于火山-侵入巖具有非常密切的相關性關系。
脈巖中的金、多金屬礦,一般多見為閃長玢巖、煌斑巖、石英閃長玢巖、輝綠巖等,其形成多與巖漿的活躍運動有密切關系,脈巖的形成和金、多金屬礦的形成往往具有相同的空間構造。常見于礦床的斷裂帶和脈巖帶上伴生有金、多金屬礦床。
殼源的花崗巖中郭家嶺花崗巖的成巖時間一般為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玲瓏型花崗巖的成巖時期一般為新元古代的震旦期。采取同位素的檢測方法檢測可知,金礦的形成時間與郭家嶺花崗巖的形成時期較為相近[3]。
金礦和艾山巖均形成于郭家嶺巖體形成的后期,艾山巖體一般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晚期,所以可以認為火山侵入巖和金礦的形成時間是在一個相同的時期內,但金礦化與艾山型花崗巖之間未見明顯的切割關系,因此兩者形成的先后難以判斷。
由于這一類的礦床具有數量少,規模不大的特征,因此長期均得不到重視,采用同位素技術進行檢測可知,多金屬礦產多形成在火山巖-侵入巖形成之后的時期內,一般多見于荊山群大理巖和院格莊巖兩者的接觸帶上。
多種研究表明,金礦的形成時間上較多金屬礦的時期為早。金礦的形成往往存在兩次的成礦時期,初期多見為混合性的巖化熱液金礦化,后期為次火山的礦熱成礦,兩個成礦時期的礦化中心往往不會重疊。
(1)金礦床成因:通過同位素技術的勘探,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金礦床的形成往往和郭家嶺玲瓏型花崗巖、寒武紀之前的變質巖之間具有共同年代的元素組成,說明他們之間具有密切的同源性。金礦床的形成往往是具備巖漿流體的特征。(2)玲瓏型花崗巖與金礦的成因關系:在前寒武紀時期,變質巖和玲瓏型、郭家嶺型花崗巖中的含金量均低于地殼內的含金量,說明了變質巖是經過了混合巖化再重融的過程中,新的花崗巖形成時期中,金礦發生了轉移。(3)郭家嶺型花崗巖與金礦的成因關系:郭家嶺花崗巖的形成時期與金礦床的形成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從郭家嶺花崗巖的檢測分析中可知,其金元素的豐度非常低。說明了殼源花崗巖在重熔的過程中促進了金礦的轉移和活化,在一定的有利空間內將金礦進行液化和富集。在這個過程中,郭家嶺花崗巖則起到了提供熱液熔漿的重要作用。
在斷裂巖層的影響下,多金屬礦的形成往往存在于周圍巖體接觸帶和殼源花崗巖的形成區域,多見為斑巖型的蝕化區域或者典型的金屬分布區。形成的多金屬礦具有典型的巖漿熱液礦床的特點。一般而言,次安山玢巖和淺成脈巖的含金量是同時期的周邊花崗巖的8倍以上,這是成礦的重要的物質基礎,提示了多金屬化的成礦與火山的活動是有密切的內在關系。
金、多金屬礦的形成和分布,和火山-侵入巖的形成和火山的活動具有非常密切的直接關系。隨著火山的活動次數的頻繁發生,金礦的成礦規模和數量也隨之發生較大的轉變。
根據以上的結論,可以在郭家嶺、玲瓏型花崗巖附近開展金礦床的勘探。尤其是對于混合多種花崗巖的接觸帶、斷裂帶上進行重點勘探。同時也需要對拗陷區的深源探索。
[1]關康,羅鎮寬,苗來成,黃佳展.郭家嶺型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與金礦化的關系[J].地質找礦論叢,1997(04).
[2]丁華,蔡香平,陳學明.火爐嶺腳-棚塢多金屬礦區地球物理特征[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7(02).
[3]孫豐月.膠東地區中新生代區域構造演化與成礦[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