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思嘉 曲家興 朱雋爽
(黑龍江省物聯網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90)
物聯網企業資金困境及解決途徑分析
燕思嘉 曲家興 朱雋爽
(黑龍江省物聯網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90)
自2010年以來,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迅猛,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已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當前物聯網企業仍然面臨著資本融資不足、債務融資困難、投融資分配不均等諸多困境。如何有效的將國內資本市場與物聯網產業進行對接,如何運用市場化機制吸引、集聚社會資金參與物聯網發展,已成為我國物聯網產業、物聯網企業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物聯網融資資本市場
2011年我國物聯網企業獲得戰略投資的企業僅有3家,融資額為7.8億元,僅占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投資額的7.3%;上市企業29家,其中上交所主板上市1家,香港主板3家,深圳中小板9家,深圳創業板16家,涉及金額151億元,僅占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融資金額的7.6%。作為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的代表,與傳統產業相比,發展物聯網產業需要大量、可持續的資金投入,而2011年,我國物聯網投融資涉及金額僅為233.59億元[1],只占產業總體規模的8.9%。具體來看,我國物聯網企業投融資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對企業直接融資設有諸多門檻,如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5000萬元、營業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等。這些硬性條件是現階段我國物聯網等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很難達到的,甚至無法達到中小板上市要求,這一缺乏合理梯度的證券市場延緩了我國資本與科技相結合的時間,極大制約了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此外,目前我國物聯網相關應用暫由政府推動,尚未滲透到民用領域,故市場需求尚未出現爆炸式增長,因而即便上市企業其業績也頗為平淡,致使資本市場容易忽視物聯網企業所擁有的獨特價值,而限制了資本市場降低對物聯網企業上市標準的積極性。
相比之下,國際上許多國家開辟了本國資本市場體系中的“二板市場”及一些地方性證交所,形成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為物聯網企業的證券融資提供了廣闊空間。如美國的資本市場就包括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地方性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場外市場、大機構與投資者直接交易市場、納斯達克全國市場、納斯達克小型市場、小額股票掛牌市場以及粉紅單市場等八個層次。其中,后三種市場是專門為物聯網等高新技術企業及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有效緩解了物聯網企業的資金缺口。
我國雖然于2009年10月也開通了為中小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的創業板平臺,但上市企業過高的發行市盈率壓縮了創業板投資價值空間,一旦上市公司高管或者股東在高危減持套現,然后轉移核心資產,勢必會使投資者損失慘重,引起市場恐慌。因此,首先建議我國創業板應根據我國國情和創業板實際情況,修正相應規章制度,對上市企業定期報告的內容做出詳細規定,便于投資者更加掌握上市企業狀況,讓投資者在信息充分披露的情況下學會承擔風險;第二,高度重視證券市場對物聯網企業發展的支持作用,特別是二板市場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作用,并出臺合理的主板市場與二板市場間的銜接制度,為物聯網企業的上市提供必要的平臺;第三,穩妥地進行金融創新,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資本市場。
我國的債券市場發展滯后,截止2012年12月25日,滬深兩市總市值達22.44萬億元,而企業債券市場總值偏低,截止2012年12月28日,累計發行規模只有6430.31億元。從國際市場來看,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中,企業更加青睞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債券。如2012年美國股票市值約為17萬億美元,而整個企業債券市場容量接近12萬億美元。公司債券成為美國證券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融資工具。
相比之下,目前我國的債券仍以國債和政府機構債券為主,雖然企業債券市場已建立,但債券市場對中小企業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如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不低于6000萬元人民幣,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需足以支付企業債券一年的利息等。這些條件對于規模和資金相對較弱的物聯網企業來說,無疑是不可逾越的政策性障礙。
鑒于我國債券市場中鮮有物聯網企業的身影,首先,我國應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利率的完全市場化必將為我國債券市場提供外部約束條件,充分貫徹“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不斷完善投資激勵機制,免受各級政府干涉將為我國各類企業提供公平競投融資機會。
第二,創建物聯網企業集合債券。鑒于當前物聯網企業受到信用、規模等約束,單個企業難以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不能在債券市場直接發行債券進行融資[2]。物聯網企業應合理運用信用增級原理,將若干個同一產業鏈的物聯網企業各自作為債券發行主體,確定債券發行額度,并使用統一的債券名稱,從而有效降低單個企業的融資成本、發行費用及債券發行難度。
我國信貸市場是從計劃經濟的財政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過來的,對于多數民營企業來講,信貸市場是提供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但從目前國內的間接融資狀況來看,大部分金融機構存在“惜貸”現象,中小民營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的難度大,比例小。
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條,第一,銀企信息不對稱。多數創業者對物聯網技術成果及其市場價值了解充分,但過分關注贏利價值的同時往往會忽略技術成果背后的缺陷及其產業化風險。相反,投資者不僅關注物聯網的技術前景和發展空間,更注重該項目進入產業化后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在信息不對稱和信用缺失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往往選擇抵押品相對較多、信息公開化程度較高的大型企業,以減少信用風險和呆壞賬率等情況的出現。第二,物聯網企業治理結構缺陷。我國的物聯網企業大多是從2010年以后成立的,平均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而我國評估機構、公證機構等融資中介機構的收費偏高,因此物聯網企業不愿為規范會計報表而增加成本,故普遍存在財會制度不規范,沒有合格的財務報表這類問題,致使商業銀行難以通過財務報表來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風險。另外,由于當前我國物聯網產業應用大多集中在政府部門,在民用領域并未出現爆炸性需求,物聯網企業面臨的客戶資源十分有限,致使商業銀行多數處于觀望階段。
為了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物聯網企業的信貸融資問題,首先,政府應重點培育地方中小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目前,我國中小銀行不僅數量嚴重不足,而且面臨進一步發展的諸多障礙。近年來,我國國有銀行在集約化經營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減少了縣以下分支機構,或收回了縣以下分支機構的貸款權,而農村信用社雖然數量眾多,但大多處于虧損經營狀態,無力滿足縣域經濟中廣大物聯網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因此,培育民營金融機構需要政府的介入,在政策上給予中小銀行真正的市場地位,允許其跨地區經營,賦予其兼并、收購其他地區中小金融機構,允許外資對其參股,同時為中小銀行建立相應的開放程度、設立模式、進入退出等機制,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監管規則和監督體系,規范中小金融中介,使其合理有序發展。
第二,完善誠信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有效解決物聯網企業信用水平低的問題。完善的誠信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既是高新技術成功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有效防止高新技術產業化融資風險的制度基礎。需著力建立多種所有制共存的信用擔保機構,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信用擔保體系,由各級政府出資,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擔保機構,實行市場化運作,接受政府監督;需著力完善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征信體系,建立信用保證制度,加強信用管理,實現信息公開,滿足社會對信息共享的訴求,最大限度解決當前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著力建立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擔保機構應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根據業務的進展,按比例逐步提取準備金,用于沖抵代償指出和彌補呆賬、壞賬損失。
第三,我國物聯網企業應針對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告真實性與準確性較低等現狀進行治理。建議物聯網企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鑒于物聯網產業鏈條長,市場開拓存在一定風險,建議考慮聘請專家加入董事會,充實董事會成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及管理知識;(2)通過咨詢管理公司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統,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3)將企業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社會化發展,改變家族式管理,吸收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
在當前國際眾多國家將物聯網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雖然我國政府出臺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扶持物聯網企業的政策,為物聯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且財政部也頒發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管理暫行辦法》。但與法制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關于物聯網企業融資方面的法制建設還遠未完成。單以日本為例,日本是扶持物聯網中小企業政策最為典型的國家,也是為物聯網企業提供金融政策最多的國家。圍繞其中小企業基本法,形成了為物聯網企業融資的六個系列法。詳細、豐富的立法保證了日本物聯網企業獲得融資,這一點尤為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
建議我國政府設立支持物聯網企業發展的政策性金融體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從現有政策性銀行派生出面向物聯網企業(或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部門,并通過立法強制,保證政策性金融機構對物聯網企業的融資比例;(2)設立政策性物聯網企業銀行,允許地方財政發債或擔保發債,解決地方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3)積極制定優化物聯網企業的融資環境和有關政策法規,為物聯網企業發放優惠貸款、貼息貸款等政策性貸款[3];(4)積極推行政府優先采購,培育內需市場,批量采購物聯網企業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形成的標準化或規模化產品。
雖然我國政府已有國家工信部物聯網發展專項、國家發改委物聯網發展專項、高技術產業化專項、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等一系列扶持物聯網企業的資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國物聯網基礎產業的發展[4]。但扶持的企業數量有限,且額度基本上在200萬元以下,難以滿足物聯網企業的資金需求。同時,作為政策制定者和投資主體,政府距離市場較遠,難以對所投資企業進行有限監管,容易與企業產生委托代理問題,致使政府投入無法發揮最大效用,既降低了政府投資的積極性,又加大了物聯網企業獲得政府投資的難度,極大限制了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增加物聯網企業創業資本的供給,克服單純通過市場配置創業投資資本的市場失靈問題。我國政府應在大力發展專項定位基金的同時積極培育物聯網產業引導基金,通過產業引導基金吸取轉化資本市場過剩的流動性,使其投資到物聯網產業實體經濟中,既可解決物聯網企業獲得與其生產能力不相匹配融資問題,也可解決我國前期施行貨幣擴張政策而導致的市場流動性過剩問題。
綜上所述,造成當前我國物聯網企業融資困境的問題中既有制度性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原因。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物聯網示范應用項目的投入,提升我國物聯網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來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物聯網企業發展,建立科學的物聯網企業信用評級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同時,我國物聯網企業要形成誠信的良好意識,努力致力于開發高科技產品,提升品牌形象。筆者相信,在政府、銀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物聯網企業融資難的困境自然會得到扭轉,我國物聯網產業自然會得到健康的發展。
[1]劉偉.運用市場化機制集聚社會資金促進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國物聯網發展報告(2012-2013),2013年1月第1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2.
[2]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渠道與選擇.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融資與并購戰略,2012年9月第1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27-28.
[3]林平忠.民營企業融資策略與案例,2011年1月第1版.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55-56.
[4]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2011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指南,2011年12月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8-8.
燕思嘉,1982年生,男,本科學歷,工程師,黑龍江省物聯網中心產業促進部主任。研究方向:物聯網產業促進、物聯網公共服務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