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波
(云南省昭通市昭通電視臺,云南昭通 657000)
電視媒體應加強誠信建設
黃慶波
(云南省昭通市昭通電視臺,云南昭通 657000)
誠信對于媒體至關重要,它是媒體公信力的基石。十八大報告將誠信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作為電視新聞媒體,要認真踐行十八大精神,加強誠信建設,擔當社會責任,強化服務功能,推動社會發(fā)展。
電視媒體 誠信 建設
誠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如果媒體說的話言不由衷,或者話語與人們生活常識相悖,就沒有誠信可言。若沒有誠信,觀點上翻云覆雨,報道事實有意突出或遮蔽,難以被公眾相信。作為黨的“喉舌”,電視新聞媒體對改善社會誠信和改善社會道德,會起到表率和引領作用,伴隨這種表率和引領,社會風氣也會隨著主導的引領而逐漸向好,電視新聞媒體更能反映出黨和政府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要大力弘揚誠信精神,為誠信建設指明方向。其報道傳遞的內(nèi)容要代表著我們優(yōu)秀民族精神、閃耀著誠信精神之光的人和事,引導誠信建設走向正確的方向,其中涉及的當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也會因為大眾傳媒的傳播產(chǎn)生一種“正統(tǒng)化”的傳播效果,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自身誠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媒體的誠信會增強大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性。
誠信是電視臺新聞立臺的前提。沒有誠信,新聞立臺只能是句空話。電視新聞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只有報道客觀真實,熒屏高雅創(chuàng)新,才能吸引觀眾眼球,提高收視率。只有按照中央出臺的八項規(guī)定,結合“走、轉(zhuǎn)、改”的要求,改進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采訪報道大量的鮮活新聞,拿出誠信抓落實,電視新聞才能提質(zhì)增效。只有創(chuàng)新報道模式,關注民生,誠信關注大眾衣、食、住、行、玩和幸福指數(shù),增加服務信息,強化服務功能,才能增強電視新聞對觀眾的吸引力和關注度。只有把誠信貫穿于電視新聞策劃、采訪、編輯、編排的全過程,才能取得觀眾對電視新聞的信任。誠信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道德范疇,但媒體誠信就是一種社會責任,只有負責任地、事實求實地采訪和發(fā)布新聞,才能提升新聞影響力,通過誠信立臺來推動新聞立臺。
誠信可獲取更多新聞資源。許多電視媒體都開通新聞熱線,希望通過大量新聞線索增加新聞信息量。但有些媒體由于過于“講政治”而沒有回應大眾的關切,對災害、安全、治安、舉報、監(jiān)督等線索置之不理,甚至為其帶上“負面素材”的帽子,不安排記者采訪報道,誠信的缺位導致大量新聞資源的流失,導致了“熱線不熱、新聞不新”的局面。這是許多電視媒體的通病,應轉(zhuǎn)變觀念,明確媒體‘為了誰、依靠誰’的職責,在圍繞當?shù)攸h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時,積極回應大眾通過新聞熱線提供的線索和反映的問題,只要不是什么反黨、反社會的新聞線索,應按照相關新聞紀律的要求,客觀采訪報道事實真相,這樣既增加了新聞信息量,也和社會各界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關系,今后會獲取更多的新聞資源。誠信在捕捉新聞資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橋梁紐帶作用,各級宣傳部門和電視媒體應統(tǒng)籌兼顧,頂住壓力,敢于創(chuàng)新,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同時,拿出誠信回應社會關切,增強新聞的活力和生命力,讓新聞?chuàng)碛腥≈槐M的源泉,從而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
媒體就像人,如果說的話想讓別人信服,就要有穩(wěn)定恒一的價值觀。電視媒體人應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加強誠信建設,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判斷,維護大多數(shù)人的根本利益,客觀地反映事實真相,忠實地反映社情民意,用主流價值觀引導社會思潮和輿論走向,通過客觀、真實、科學、準確的報道,推進社會文明,促成社會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