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斌 段丁強
(1.武漢紡織大學,湖北武漢 430073;2.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審計部,山西太原 030001)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預算松弛”的形成機制與糾正策略
吳曉斌1,2段丁強1
(1.武漢紡織大學,湖北武漢 430073;2.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審計部,山西太原 030001)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容易產生“預算松弛”現象。企業應從加強預算管理信息披露入手,通過運用標桿法、引入EVA指標、采用滾動預算、加強文化建設及開展預算審計等手段,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的效力,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全面預算管理 信息不對稱 預算松弛 舞弊
目前,我國大型企業集團普遍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在給企業帶來經營績效提升的同時,也因其制度設計不完善產生了一些問題,如預算松弛問題。本文擬對這些問題進行剖析,并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企業集團預算編制一般遵循 “兩下兩上、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程序進行。編制年度預算時,首先由上級單位下達預算編制要求,基層單位根據要求向上級單位編報下年度預算草案。因傳統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中,預算屬于企業控制系統的一部分,大都擔負著計劃、協調、資源分配等決策職能,又作為業績評價、薪酬激勵的標準。正是源于預算編制與資源分配掛鉤,導致基層單位一般樂于采取“高估冒算”手法,以此作為多獲取資源的常用手段;另外為降低完成任務的難度,樂于向上級單位少報預計業務量。而上級單位預算編制部門受“信息不對稱”的限制,往往難以識別基層單位上報的預算數額的合理性,致使下達的預算指標很容易出現“預算寬余”問題。如果上級單位對上報的預算數額隨意“削減”,則易帶來“預算短缺”問題。
當企業集團層級較多時,有些下級單位在上級單位下達的費用預算中,經常提取部分額度預算作為“機動費用”,其余再分解下達。這種“雁過拔毛”的做法,容易造成預算資金的層層截留,影響基層單位的生產經營,也容易使機動費用成為企業高管手中的“小金庫”,既有可能形成資金浪費,還存在著財務舞弊風險。
假如基層單位采取“高估冒算”手法向上級單位虛報預算費用,多獲取了費用額度,等預算經費一到手,為了以后年度獲取同樣多(乃至更多)資源的考慮,基層單位又會想方設法將預算費用“花光殆盡”,由此產生了“合規浪費”現象,導致基層單位普遍缺乏節約費用預算的習慣和意識,這逐漸成為了企業預算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到了每年年末,基層單位在給上級單位上報營業額、利潤額等指標時,有時會存在隱瞞業績指標現象。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1)害怕上級部門下一年度下達的預算額度增加,出現“鞭打快牛”現象;(2)預留部分業績數據,以備下年度業績完成出現困難時能夠“救急”。另外,有些基層單位在業務量達到預算指標時,為了避免隱瞞營業額的“麻煩”,干脆消極營業,這樣預算指標就變成了限制企業營業額增加的“羈絆”。還有,若沒有完成預算指標,則會通過造假來完成。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上級單位對隱瞞或虛增預算指標的核查也較為困難。
上述問題的產生,與傳統的全面預算管理固有的缺陷有很大關系。正是因為傳統預算管理模式中,預算職能是“多元化”的(具有計劃、協調、資源分配、業績評價、薪酬激勵等職能),對企業內部預算單位的影響很大,從而導致企業在實際執行預算中存在前述預算舞弊問題。
實踐中,預算管理的制度缺陷為預算舞弊行為創造了三個條件:(1)壓力:完成預算目標,相關人員會得到更多的薪酬,以及更多的升遷機會;而未能完成預算目標,則會受到處罰,阻礙相關人員的升遷。(2)機會:因存在顯著的信息不對稱,及預算考核指標存在單一性和可操縱性,大大降低了舞弊被發現的概率。(3)合理化借口:包括“預算就是上下級之間的一個數字游戲”、“預算管理中多數人都在說謊,我不說謊就屬于另類”、“說謊能得到獎勵,誠實只能換來不公平,老實人只能吃虧” 等等。
另外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時, 企業通常面臨“強預算”與“弱預算”的兩難抉擇。選擇“強預算”(如預算費用“專款專用”,不允許相互調劑),容易引發基層單位的逆反心理,從而降低其工作積極性,采取諸多手段來抵制這種預算,尋求一定的資源使用的自由度;而如果選擇“弱預算”(如預算額度由下級單位在額度內自由支配),則容易給予基層單位較大的自由度,從而出現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強預算可能導致預算編制中的道德風險,導致預算編制指標的失當和預算執行效果的失真,弱預算則可能導致預算管理起不到預期的資源控制效果。
加強信息披露是減輕信息不對稱的方法之一。企業可以每年將各個基層單位的預算額予以公示,讓各個單位相互監督。這樣企業集團以預算分配資源的透明度顯著提高,上下級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也會逐漸降低,相互評價和監督的機制加上引入競爭機制、模擬市場競爭的做法,對解決“預算寬余”等預算松弛問題應會有一定的效果。
標桿法,是指企業通過在競爭對象、非競爭對象當中尋找最佳實踐企業,揭示自己與最佳實踐企業之間存在的差距,并仔細分析差異成因,從而采取措施提高自身業績的一種績效管理方法。運用標桿法的流程包括:(1)首先確定哪些關鍵預算目標需通過標桿法制定。(2)確定比較目標。仔細分析行業領先企業的共性特征,從而構建行業標桿的基本框架。(3)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確定預算指標。(4)同基層單位或員工充分溝通和交流,爭取得到理解和支持,將標桿法得以穩步推進。利用標桿法確定企業預算目標值,可幫助預算管理中的委托人更好地了解代理人實際能力及其努力情況,有效減少預算松弛,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
在預算指標體系中引入經濟利潤(EVA),有以下優點:(1)EVA在計算企業利潤時考慮了全部資本成本,能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經營者業績。(2)EVA使企業業績評價不受會計慣例變化影響,因衡量企業業績指標是真正的經濟利潤,這符合企業股東的利益;經營者只有努力增加和提高EVA,才能提升自身利益,因此EVA可使兩者利益一致,形成較強的約束機制,使經營者與股東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從而減少預算管理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3)與會計利潤相比,EVA指標變動隨意性比較小。在確定EVA預算目標值過程中,企業管理層具有更大主動權,采用該指標,也有利于抑制預算松弛。
滾動預算法是使預算期始終保持一個固定的期限,而連續進行的預算編制方法。如果企業制定的預算缺少變化,很容易因企業環境的變化而導致預算變得“落伍”。為此企業預算也應該保持一定的連續性,隨著不同情況而變化,從而在編制預算時,對生產經營和所處環境的復雜性及時做出適當安排,使預算能夠及時把握企業未來,與企業各項目標緊密吻合。
預算執行效果與企業的文化建設密不可分。企業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時,還要非常注重員工的培訓與企業文化教育。一方面,依靠嚴格的內部控制體系和程序等正式制度進行顯性約束,另一方面依靠良好的企業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進行隱性約束,從制度、機制和文化層面引導單位及員工自覺遵守企業管理制度,為全面預算的執行創造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由于預算指標完成情況與預算責任單位(責任人)的薪酬直接掛鉤,因此,責任單位就有完成預算目標的動力。但由于有些單位的“個體主義”和人的“自利”本性,使得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具有歪曲事實、調節相關預算指標的動機。因此企業應嚴格開展預算管理審計。審計時不能僅開展事后審計,應將審計關口前移,在預算管理不同階段起到不同的作用。
如今許多企業集團開始全面使用ERP系統。借助ERP系統完善預算管理信息平臺,有助于企業信息的交流與共享,降低企業預算管理中各層次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更好地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激勵作用。
[1]李三喜.預算管理實務操作應用[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1.
[2]張宏實.略論全面預算組織體系設計思想[J].會計之友,2006(4):28-29.
[3]齊友發.關于經濟增加值的探討[J].0會計之友,2006(9):18-19.
吳曉斌(1978—),男,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在讀研究生,現就職于山西省電力公司審計部。段丁強(1976—),男,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