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遼陽 111000)
關于職業教育集團化推動職業院校建設的思考
王穎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遼陽 111000)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一個新生事物,近年來不少地方依托較為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以專業為紐帶,與行業企業共同組建職教集團,加強校企合作,城鄉合作,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結合。本文通過對職業教育集團化內涵的分析,探討了職業教育集團化對于推動現階段職業院校制度建設的作用,并通過對職業教育集團化“源動力”的分析,總結了職業教育集團化如何更快、更好的推動職業院校建設的關鍵問題。
職業教育集團化 源動力 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
所謂職業教育集團,是職業院校、行業企業、教育研究機構、社會培訓機構等組織,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而組織的教育團體,旨在建立企業與職校雙向交流的供需平臺,是近年來我國加快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職業教育集團的組成主體包括政府機構、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職業院校、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六類。通過組建職業教育集團,不同主體可以充分發揮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
按照組建形式的區別,職業教育集團可分為圍繞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特點,面向地區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的區域型職業教育集團;圍繞行業人才需求,由行業組織牽頭組建的行業型職業教育集團;跨區域或跨行業的復合型職業教育集團;以招生就業、勞動力轉移培訓等為合作內容的特色型職業教育集團和涉外型職業教育集團等。
根據職業教育集團化的辦學模式的不同,所到達到的目的略有不同。職業教育集團化的辦學模式大概可以分為政府主導型、院校主導型、行業/企業主導型和自愿聯盟型。其核心目標是加強人才技能結構的合理化、確保人體的終身發展;職教集團化辦學必然帶來集團整體實力的提升,同時確保集團化辦學內各實體的成長,特別是扶持和促進弱勢實體的發展。
職業院校和企業因為直接涉及技能型人才的供給和需求,所以其利益會更傾向于短期利益;行業和政府則因為考慮更多的是技能型人才供需的規劃,所以其利益會更傾向于長遠利益。各利益主體的這種傾向,不可避免地會使其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源動力”呈現出結構性。
職業院校因為生存壓力和體現自身價值的需要,會讓他們首先想到怎么去整合資源,努力形成自己的優勢,以提高質量、打造特色,不斷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企業因為對生產和經營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需求,所以要千方百計地降低人才資源建設成本,提高企業人才資源建設效率,參與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也就必然會成為其重要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職業院校和企業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所貢獻的“源動力”是直接動力。
行業的作為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會體現和執行政府的政策導向,推動本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必然會促使其對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作整體規劃,從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的角度出發,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可以成為其重要選項之一。政府因提升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的現實需要以及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再加上對公辦院校的財政經費投入壓力,統籌與整合資源、提高區域職業教育發展的績效,就應該成為其在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發展政策框架內推進區域創新的重要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行業和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所貢獻的“源動力”是間接動力。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國內的職業教育集團基本處于松散合作的階段。由于集團內成員單位的性質、體制、機制不同,大家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興趣點,或者說是共同的利益支撐點。在職業教育集團內部,學校關注技能人才培養的規模與質量,企業關注經濟效益,行業組織關心本行業或專業的未來發展,科研機構關心科研成果的學術價值。大家追求的方向不同,必然導致不同的選擇。如何找到各成員單位的利益共同點,也是打破松散合作機制的關鍵。
各級政府與職業院校、市場之間至今仍未找到管理的平衡點,政出多門,管理多頭,發展缺乏強有力的制度、體制和機制支撐,決策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程度低,企業缺乏參與職業教育的意識;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學校專業設置與企業所需崗位脫節,使得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缺乏實踐應用能力,質量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
從職業院校來看,需要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努力形成自身良好的社會辨識度和知名度,從而吸引足量的生源,維持和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從企業來看,需要根據自身發展需求,不斷充實生產經營一線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并從量與質兩個方面為企業發展做好技能型人才的儲備,以穩固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從行業來看,需要在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的框架內,通過幫助和引導企業做好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規劃,提升行業人才質量,優化行業人才結構,以有效解決本行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從政府來看,一方面需要從推進教育公平出發,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并努力從各個方面來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又需要從產業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出發,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保障。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著辦學形式活、入學條件低、人才培養周期短,職業技能性強、學以致用等特點,是一種大眾化的全民教育,伴隨勞動者的職業終身。
建立起適應安康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質量、規模、結構、效益比較協調,達到基本現代化標準的職業教育體系,辦學特色更加鮮明,辦學活力進一步增強,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形成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繼續教育與區域、產業、企業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提升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從發展現狀看,多年來的探索很難說較好地實現了預期目標,其成效在普遍意義上仍然難盡人意。仔細探究的話,原因很多,比如政策界定不清晰,運作機制不順暢等等。越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越有必要從源頭開始,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源動力”進行探討和分析,進而圍繞保護和發揮好這種“源動力”,找準探索和實踐的著力重點。如果利益相關者能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中實現利益最大化,那么其所貢獻的“源動力”就會得到充分激發,使資源集約式發展讓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供給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質量。
[1]孫芳芳.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J].職教論壇,2012(13).
[2]王波.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 提升服務航空產業能力[J].成人教育,2013(02).
[3]周耀華.尋求建立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校企有效合作體系[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11(03).
[4]楊柳.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