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麗群
(吉林工商學院會計學院,吉林長春 130062)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佳選擇
龐麗群
(吉林工商學院會計學院,吉林長春 130062)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標準。科學的選擇財務管理目標,對優化理財行為、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具有重要的意義。
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管理活動 企業價值最大化
不少學者主張把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確定為利潤最大化。以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有一定客觀依據的。其一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剩余產品,剩余產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潤指標來衡量;其二在自由競爭的資本市場中,資本的使用權屬于獲利最多的企業;其三只有每個企業都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全社會財富才能最大化。
但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存在如下弊端:利潤是企業一定時期所實現的稅后凈利潤,它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也沒有考慮風險因素,高額利潤常常會使企業承擔很大的風險;沒有反映取得的利潤與投入的資本之間的關系;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還可能導致企業短期行為,與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相背離。
每股收益是指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得回報的能力。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標將企業實現的利潤額與投入的資本數進行對比,能夠反映企業的盈利水平,揭示盈利水平的差異,但該指標仍然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也不能避免企業短期行為的發生。
企業價值又稱企業財富,是指企業全部資產的內在價值,即資本的收益價值,是以資產的現金流為計價基礎反映資產的未來獲利能力的價值。“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的總價值達到最大,又稱“企業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擺在首位,強調在企業價值增長中滿足各方利益關系。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選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適應了公司治理結構這一理財環境的變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剛剛起步,從企業改革的實踐來看,隨著我國公司治理觀念由“股東至上”向“共同治理”的轉變,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也應由股東財富最大化變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只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對其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重視不夠。公司共同治理結構的理論認為:現代企業只有通過為利益相關者服務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從而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共同治理的觀念下,財務管理目標就是要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這一目標考慮了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穩定發展。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充分考慮了資金時間價值和不確定性,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并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而且它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理、一般職工等等,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參與構成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如果試圖通過損傷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獲利,結果就會導致矛盾沖突,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股東財富最大化容易僅僅考慮股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關系人的利益,企業價值最大化可以彌補上述不足。
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考慮與企業有契約關系的各個方面,但如何考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企業價值最大化在發展中考慮問題,在企業價值的不斷增長中來滿足各方利益關系。當企業的財富增加后,各方利益都會有所增加,都會得到滿足;同時,這又有利于企業財富的增加,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
理財主體理論認為,財務主體應具備以下特征:(l)是一個獨立的微觀利益實體,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2)是一個微觀責任實體,具有明確界定的經濟責任;(3)是一個權力實體,具有維護并擴大其利益、履行責任所應具備的基本權力;(4)是一個財產實體,擁有一定數量的、可自主支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財務主體是微觀的,并且財務管理的絕大部分權力應該屬于微觀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過程中,國家必須實行政府職能和所有者職能分開(政資分開)、政府職責和企業職責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政企分開的基本要求就是實現企業產權的明晰化和微觀化。隨著產權明晰化和微觀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的產權主體微觀化為各個明晰的產權代表后,國家政府將不再行使其所有者的權能。自然國家政府也不能再通過所有者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權力干預或參與企業理財。國家政府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稅收政策等經濟政策來進行調控社會總資金的規模和結構。理財主體理論為我們規定了財務管理的空間范圍,財務管理工作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應限制在一個經濟上和經營上都具有獨立性的組織之內。理財主體就是具有獨立經營權和財權的企業。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已明確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財務管理作為企業治理結構框架中運行和存在的一個系統,其目標直接反映著理財環境的變化,財務管理目標應該體現為理財主體財富的增長,而企業價值最大化能滿足這一要求。
現階段我國是一個以社會主義為政治制度、以市場經濟為經濟模式的國家,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有著獨特、復雜的發展歷史。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應更加強調職工的利益與職工的權利,強調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協調各方利益,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所以,在選擇財務管理目標時,僅僅局限于股東這一個利益集團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而只有企業價值最大化才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
因此,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我國企業現階段財務管理目標的最佳選擇應該是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財務管理目標體現了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深層內涵,滿足了各方利益關系,企業價值最大化理論與理財主體理論一致,也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