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爾天
(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 201323)
整合城市交通管理系統之構想
陳爾天
(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 201323)
要整合城市交通管理系統,首先,強制規定所有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安裝“行車伙伴”智能服務裝置,并經交警部門登記信息。其次,將現在的交通管理系統和企業商業化服務運營中心整合成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最終,“行車伙伴”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通過網絡相連,形成完整、互動的系統,實時監督車輛運行和城市交通狀況、提供特定的服務。
整合 系統
從小學到中學,我發現路越來越堵。雖然攝像頭和電子警察越來越多,但交通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法學家貝卡利亞說,對于犯罪最有約束力的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交通違法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就是因為它是否被記錄和處罰有很大的偶然性。
于是,我興致勃勃地開始了社會調查和初步構想。
廣義的交通管理系統包括交通警察、交通監測子系統(包括路面圖像監控和電子警察裝置)、交通控制子系統(包括智能紅綠燈系統)、交通導引子系統(包括流量指示和導引裝置、可變車道指示裝置),體現了一個城市的信息化水準。其中,與交通違法行為關系最密切的裝置是交通監測子系統。
交通監測子系統最大的缺陷是路面圖像監控和電子警察裝置相互割裂——圖像監控主要基于治安管理的需要,故雖然記錄了車輛的圖像和數據,卻不具備電子警察的功能。而電子警察固然有很多優點,缺陷也很致命:成本高,位置固定易被發現,只能被動記錄不能主動預防,無法覆蓋全部路面,甚至經常有車輛突然發現電子警察而緊急減速、嚴重危及后車安全的情形。
目前,常見的車載行車輔助裝備有電子狗,導航儀、行車記錄儀、車載智能服務系統。
電子狗能提示限速、路口及電子警察裝置,不過功能單一,需要不斷升級,但信息還是經常不準,已被基本淘汰。
導航儀除了電子狗的功能外,還可以接收GPS信號定位開展導航,但經常把駕駛人指引得暈頭轉向。
行車記錄儀類似于車載攝像頭,主要被駕駛人用來預防“撞車黨”“碰瓷”。
車載智能服務系統以通用的OnStar系統和豐田的G-BOOK為代表。服務中心通過GPS和無線通信技術提供服務,包括碰撞自動求助、路邊救援協助、車門遠程開啟和鎖閉、停車位置提示、車況檢測、音控領航等。
上述行車輔助裝備為車主服務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一味的迎合助長了駕駛人的僥幸心理。通用推出OnStar系統之初并無電子狗功能,但進入2013年,導航下發的路線就自動附帶了電子警察提示。這些服務表面上使駕駛人避免了交通違法行為,但事實上往往導致其違法變本加厲——駕駛人往往會在沒有得到輔助裝備警告的路段肆意違法行車。
目前,城市交通管理系統和車載行車輔助裝備是相對獨立甚至割裂的,沒有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互動的、完整的系統,相當于配備了大量高端的個人電腦甚至銀河計算機卻沒有聯網應用,沒有實現作用最大化。
要整合城市交通管理系統,首先,強制規定所有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安裝“行車伙伴”智能服務裝置,并經交警部門登記信息。其次,將現在的交通管理系統和企業商業化服務運營中心整合成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最終,“行車伙伴”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通過網絡相連,形成完整、互動的系統,實時監督車輛運行和城市交通狀況、提供特定的服務。
(1)機動車“行車伙伴”智能服務裝置。“行車伙伴”智能服務裝以現有的OnStar、G-BOOK等智能服務系統為基礎,國家實行標準化管理,統一、強制具備以下功能:一是實時定位。基于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系統,實現實時定位,并記錄路線、速度等要素。
二是信息上傳。即時將信息上傳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保存。三是記錄備份。就像“黑匣子”,自己備份信息,起到雙保險作用。“行車伙伴”與城市交通管理系統(比如紅綠燈、禁區設置等)聯網后,能直接記錄機動車超速、闖紅燈等行為,和路面圖像監控裝置聯網后還能記錄遮擋號牌等電子警察無法記錄的行為,實現對車輛行駛情況的全覆蓋。
當然,“行車伙伴”可以保留現有的OnStar、G-BOOK等智能服務系統的商業化功能,由車主根據各自的需要自主選擇。
(2)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以現在的交通管理系統為基礎,整合了現有企業商業化服務運營中心的部分功能,與“行車伙伴”通過網絡相連,形成完整、互動的系統,實時監督車輛運行和城市交通狀況、提供特定的服務。簡言之,具備系列功能:一是提供證據。向交警部門提供車輛違法行駛的證據,幫助交警部門實現違法必究。二是預防違法。系統足夠強大時,對有違法、事故的傾向和行為的車輛自動發出語音警示。三是預防犯罪。一旦車輛行駛異常,危害公共安全,系統自動遠程控制車輛停車、鎖閉車門并呼叫治安部門前往處置。
(3)企業商業化服務運營中心。整合城市交通管理系統后,企業商業化服務運營中心仍然保留,由企業實行商業化運作,繼續根據車主的要求,使用與“行車伙伴”獨立的各自的裝置提供差別化服務,包括智能導航、車門遠程應急開啟和鎖閉、停車位置提示等。
(1)法律支撐。立法是前提和基礎,有利于系統被強制、迅速推行。要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標準化法》,完善相關配套法規、規章。(2)技術支撐。主要是統一標準前提下的技術開發。在現有科技水平條件下,技術層面不應該有問題。(3)經濟支撐。“行車伙伴”綁定于車輛,可由國家財政、汽車生產商、車主共同負擔。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監控處理中心由財政支持。企業商業化服務運營中心實行商業化運作,由企業自主經營,車主按需選擇。政府對企業提供端口數據服務收取合理費用。
(1)社會效益。“行車伙伴”剛被推行的一段時間里,許多之前沒有違法行車記錄的駕駛人必定會不習慣,甚至出現多次違法行車的情況。但推行一段時間后,必定都會養成良好的習慣。交通秩序大為改觀。系統還能幫助強化對公務車、特種車輛的管理,社會效益明顯。(2)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本不應是考慮重點,但可作簡單分析:前期需投入大量財政經費,但作為財政收入的罰款也會驟然增多,因此大致能相抵;后期因交通違法行為驟減,罰款收入也驟減,但此時系統僅需日常維護費用,因此不需要過多投入,基本能實現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