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宜 李廣學
(1.川北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西華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體育教學訓練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一旦在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問題,不但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教學訓練活動的正常開展,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危機學生生命健康,給學生造成無法彌補的心理創傷。因此,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訓練活動的過程中,明確常見的運動損傷出現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做好預防措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此,本文就以川北醫學院的學生為例對高校學生常見的運動損傷問題進行了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高校學生的運動損傷問題。除此之外,還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了川北醫學院2010級、2011級、2012級三個年級的4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為了為本研究的開展奠定必備的理論基礎,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通過川北醫學院圖書館、資料室、百度文庫、道客巴巴等多種方式和途徑對有關運動損傷方面的資料和文獻進行了收集、整理、分析,明確了有關運動損傷研究的基本情況,為研究的開展奠定了所需的條件。
1.2.2 問卷調查法
在研究過程中,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加直觀、科學,采用隨機取樣的方式選取了川北醫學院2010級、2011級、2012級的4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372份,回收率93%;有效問卷354份,有效率88.5%,符合本研究的開展需求。
1.2.3 數理統計法
針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從而找出高校學生運動損傷的規律。

表1 運動損傷常見部位統計(N=354)
由表1可知,高校學生運動損傷最為常見的部位是踝部,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66人選擇了踝部,占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18.64%,其次是腿部和手部,分別占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16.67%和16.38%,除此之外,膝部出現運動損傷的幾率也同樣較高,占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10.45%。由此可知,高校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最常出現運動損傷的部位主要有踝部、腿部、手部、和膝部,也就是說,高校學生在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出現的部位一般集中在四肢。
在針對運動損傷的常見類型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130人選擇了最為常見的運動損傷類型為扭傷,占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36.72%,其次是肌肉拉傷,有62人選擇肌肉拉傷為最為常見的運動損傷類型,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7.51%,再次是擦傷和韌帶拉傷,分別占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15.25%和12.15%。而骨折出現的比率最低,僅占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2.26%。由此可知,高校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訓練過程中,扭傷、拉傷以及擦傷等急性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均比較高,而骨折的比例則要明顯低的多。

表2 運動損傷常見類型統計(N=354)
針對上文所總結的高校學生在體育教學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和運動損傷類型,對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進行調查和訪談發現,導致運動損傷的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安全意識淡薄。很多任課教師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往往將安全知識的內容一帶而過,以至于學生對安全知識的了解較為淺顯,安全意識淡薄,在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從而引發運動損傷問題。
其次,準備活動不充分、不科學。很多學生在參加體育教學訓練或是業余的體育鍛煉時往往憑借的是一時的興趣和熱情,往往過分關注體育運動本身,而卻忽略了運動之前的準備活動,至于準備活動不重復或是不科學,在運動中所需的身體部位和關節沒有做好運動的準備,從而為運動過程中運動損傷的出現帶來了一定的隱患。而據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學生對準備活動的認識不足有關,部分學生認為準備運動可有可無、從思想上就忽視了準備活動的作用和重要性,從而導致準備活動不充分和不科學問題的出現,為運動損傷問題的出現帶來了可能。
再次,技術動作不夠規范。在引發運動損傷事故的原因中,技術動作不規范而導致的運動損傷問題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很多學生由于自身的基礎問題或是身體素質問題,對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不夠標準、規范,就往往會在完成技術動作的過程中因為違反動作的結構和力學原理而出現運動損傷的問題。例如,在參加籃球運動的過程中,某些學生就會因為手型的不規范、不正確而引發手部關節扭傷的問題。
第四,場地設施因素。因場地、器材、服裝等場地設施因素不符合體育運動的要求而引發運動損傷問題也是引發高校學生運動損傷問題的一個常見原因。例如,場地不夠平整、跑道有碎石或是雜物,保護墊不符合要求或是安置的位置不科學、體育器材老化或是維護不及時等等,均有可能在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引發運動損傷事故。
最后,除了以上所分析的幾點常見的原因之外,運動疲勞、學生身體素質較差、教學組織活動不夠科學等問題也是體育教學訓練中引發高校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在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給予一定的重視和關注。
根據文中所分析的常見的運動損傷的成因,提出了如下幾點預防運動損傷的建議和措施:
首先,重視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提高任課教師和學生對運動損傷的認識和了解,掌握運動損傷出現的特點和規律,并有組織、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性、組織性、紀律性等方面的教育,講解安全知識和預防措施、應對措施等知識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其次,重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體育任課教師應在確保學生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根據所要進行的體育運動合理的安排準備活動,以確保準備活動的充分性和科學性。
第三,任課教師在組織開展高校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應根據教學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安全教學活動、訓練活動以及相關的比賽活動。根據技術動作的難易程度,提前對容易出現運動損傷的技術動作進行預測,并有針對性的做出預防措施,以盡可能的降低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
第四,在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做好對運動場地、運動器材以及學生服裝及時檢查,并要對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定期進行維護和更新,以盡可能排除運動場地和器材中的安全隱患。
(1)高校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最常出現運動損傷的部位主要有踝部、腿部、手部、和膝部。即:高校學生在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出現的部位一般集中在四肢。
(2)高校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訓練過程中,扭傷、拉傷以及擦傷等急性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均比較高,而骨折的比例則要明顯低的多。
(3)高校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容易引發運動損傷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安全意識淡薄;準備活動不充分、不科學;技術動作不夠規范;場地設施存在安全隱患等原因。而除此之外,運動疲勞、學生身體素質較差、教學組織活動不夠科學等問題也是引發高校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在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給予一定的重視和關注。
(1)重視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重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在確保學生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根據所要進行的體育運動合理的安排準備活動,并確保準備活動的充分性和科學性。
(3)任課教師在組織開展高校體育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應根據教學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安全教學活動、訓練活動以及相關的比賽活動。
(4)做好對運動場地、運動器材以及學生服裝及時檢查,并要對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定期進行維護和更新,以盡可能排除運動場地和器材中的安全隱患。
[1]張波.我校大學生外傷情況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8,06,1.
[2]彭波,何汝益,魏秀芳.體育運動中幾種常見損傷的處理和預防[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1/01.
[3]林春梅,唐群英.中學生體育運動急性損傷的項目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0(22).
[4]張蕾.鄭州大學網球選修課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C]//Proceedings of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Volume 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