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翎暄 籍 元
(渤海大學 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世界報業大亨魯帕特·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出生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其父基思·默多克是澳大利亞先驅和新聞周刊的董事長。80年代初,默多克的國際新聞集團的年營業額即已達到12億澳元,他本人也成為新聞界屈指可數的人物之一。如今,他又不得不忍痛關閉他的新聞集團旗下的著名英國小報《世界新聞報》。因為這個英國最暢銷的小報深陷竊聽丑聞,最終也是難逃關門的命運。
保羅·拉莫尼卡在《揭秘默多克:傳媒大亨默多克的商業傳奇》一書中說道:“默多克任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報業家。自從父親去世,默多克接收家族報紙的那一天起,報紙就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魯帕特·默多克的父親基思·默多克并沒有留下優質的資產,相反,幾家報紙在財政上都陷于危機。默多克轉讓了兩家報紙,保留了《星期日郵報》和《新聞報》,擔任出版人。
在管理方面,默多克比父親更勝一籌。默多克工作起來就像發瘋了一樣,他不顧董事會其他成員或編輯的反對,堅持以自己的方式操作。默多克銳意創新,他使《星期日時報》脫胎換骨,作為年輕的出版商,默多克邁出了事業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經組成了澳洲珀斯和阿德萊德的小小報業集團。
這時候,他又開始向首都悉尼亂糟糟的報業界宣戰,而且他還想躋身競爭激烈的電視業。
默多克的收購步伐40年來一直沒有停止,現在他掌管的新聞集團凈資產超過400億美元,涵蓋電影、電視節目、無線電視、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書籍出版以及數字廣播、加密和收視管理系統開發。
控制了澳大利亞2/3的報紙,英國《太陽報》、《泰晤士報》等40%的報紙。他還擁有英國的天空電視臺、美國福克斯電視網、香港亞洲衛視。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后,默多克與日本公司合辦的用于拓展互聯網投資的金融企業——軟銀,也為他帶來了豐厚的獲利。
一切都是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聞報》惹的禍。英國《衛報》披露,《世界新聞報》在2002年竊聽了被綁架的13歲小姑娘多勒的手機電話錄音,并且刪掉了其中的一條,意在防止別人再來竊聽,同時刪掉錄音后,這個電話就有空間繼續錄音,以有機會獲取更多的留言。當時多勒已經被害。《世界新聞報》出于新聞競爭出此下策,這給多勒父母造成一大錯覺,認為孩子還活著;同時給警方的破案帶來了困擾。
《世界新聞報》于1843年10月1日在倫敦創刊,創始人為約翰·布朗·拜耳。報紙受眾群直接面向工人階級,因此當時售價僅為3便士,成為當時最便宜的報紙。《世界新聞報》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充滿獵奇和犯罪故事的新聞。
這份報紙以報道各類八卦新聞為主要賣點,以他內容的新穎和趣味兒來吸引各階級的受眾群體,從而達到銷售量的領先。
從大的方面說,竊聽丑聞是一次自由主義新聞觀和媒介社會責任論的較量,是濫用新聞自由和維護公眾個人權利之間的搏弈。而《世界新聞報》的報訓就是“所有人類的生活盡收其中”。這個報訓很好的詮釋了新聞自由,但是濫用與否就在一念之間,在本次竊聽丑聞事件中就是過分的濫用了新聞自由的權力,從而“間接”導致了受害者多勒的死亡。
1969年,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接手《世界新聞報》。默多克接手《世界新聞報》后果斷地將其變成了小報,開始以娛樂、花邊甚至色情信息獲取市場。
公道地說,不能說《世界新聞報》直接導致了多勒的死亡。但是,《世界新聞報》的做法,在英國首先是違法的,同時也干涉了警方的執法,并給多勒家人帶來了新的傷痛。這家英國銷量最大(270萬份)的周日報,在如此重大的危機面前,轟然倒下。默多克宣布:關閉《世界新聞報》。這是為了平息公眾的憤怒,也是為了保住他的左膀右臂。
2011年7月10日,這份有著168年輝煌歷史的報紙出版了第8674期,也是最后一期。
在現代這個和平而安穩的大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就會慢慢的顯現出來。所以在現在這個全民八卦的時代,誰都可能在一夜間成為娛樂的焦點。由此看,八卦小報的欣欣向榮與長盛不衰也就不足為奇了。默多克早就看穿了這一點,所以,默多克新聞集團靠竊聽個人隱私獲取新聞猛料的行為,導致了他的新聞集團旗下的《世界新聞報》首先停刊,其帝國陣營里英美兩地多名媒體精英或鋃鐺入獄,或黯然辭職,默多克和他的兒子接受英國議會質詢,其傳媒帝國岌岌可危。
《世界新聞報》很好的行使著自己新聞自由的權力,但是過分的自由就造成了新聞侵權行為。該事件中的竊聽行為妨礙了警方的調查,耽誤了警方的最佳營救時間。默多克新聞集團因為竊聽,腐蝕了警界也可能包括政界,這種“權力通吃”才是默多克新聞集團遭受多國政府調查的真正原因。《世界新聞報》的竊聽丑聞,其目的就是用以提高報紙的銷售量。這種不惜犧牲他人利益、銷售他人個人信息的做法,極大地傷害了公眾的感情。可以說,《世界新聞報》是倒在了《數據保護法》的槍口上。
[1]新聞出版署外語類質量優秀期刊《新東方英語》[J].北京市報刊發行局,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