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偉
(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3)
環境保護已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因此環境風險評價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已成重中之重。環境風險評價的目的是分析和預測工程建設存在的潛在危險、有害因素,項目施工和運營期間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與環境影響和損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1]。而其中如何落實環境風險防范設施及措施無疑是關鍵的,本文就如何做好事故池的防滲及日常維護等方面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改變,環境壓力繼續加大,人民群眾的環境訴求不斷提高,由環境風險、污染事件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多,風險防范已成為一項長期性工作,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因此國家環境保護部連續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2012]77號)和《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2]98號),通知中要求“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后的跟蹤管理,督促建設單位同步落實各項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風險防范設施和措施。”由于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造成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國務院要求企業設置事故池收集事故水,避免對周邊水體環境污染和危害。事故池作為環境風險防范設施,用于收集發生事故時泄漏物料和受污染消防水,這些水里會混有有毒有害物質,直接排放到水系中將造成嚴重污染,因此事故池在環境風險防控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做好事故池的防滲工作與環發[2012]77號和環發[2012]98號文件的精神是相符的。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2009年發布并實施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企業標準—事故狀態下水體污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術要求》(Q/SY1190-2009),規定了事故狀態下水體污染的三級預防與控制要求。預防與控制體系分為三級:針對石化企業污染物來源特點,在裝置、罐區周圍建圍堰、圍堤作為一級預防與控制體系,防止污染雨水和輕微事故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在分廠雨排水系統建事故緩沖設施作為二級預防與控制體系,防止單套生產裝置(罐區)較大生產事故泄漏物料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環境污染;在公司污水廠建末端事故緩沖設施作為三級預防與控制體系,防止兩套及以上生產裝置(罐區)重大生產事故泄漏物料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環境污染[2]。事故池作為二級、三級預防與控制體系中的事故緩沖設施,是用于收集發生事故時泄露物料和受污染消防水的構造物。事故緩沖設施應根據實際情況考慮采取防滲、防腐、防凍、防洪、抗浮、抗震等措施。下面重點介紹事故池的防滲措施及現有企業事故池防滲存在的問題。
目前常用的事故池防滲措施及要求有:污染防治區水池的耐久性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結構厚度不宜小于300mm;混凝土的抗滲等級不應低于P10,且水池內表面應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噴涂聚脲等防水涂料;或者在混凝土內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劑;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應小于1.0mm;噴涂聚脲防水涂料厚度不應小于1.5mm;當混凝土內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劑時,摻量不應小于膠凝材料總量的1%;在涂刷防水涂料之前,水池應進行蓄水試驗。水池的所有縫均應設止水帶,止水帶宜采用橡膠止水帶和塑料止水帶。橡膠止水帶宜選用氯丁橡膠和三元乙丙橡膠止水帶;塑料止水帶宜選用軟質聚氯乙烯塑料止水帶。
為保證防滲工程正常施工、運行,達到設計防滲等級,應對工程質量進行管理控制:A.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工程進行設計,防滲工程的設計符合相應要求及設計規范;B.工程材料符合設計要求,并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進行質量檢驗,保證使用材料全部合格;C.聘請優秀專業施工隊伍,施工方法符合規范要求;D.工程完工后進行質量檢測。
除了按照設計要求對事故池進行施工,還應重視日常情況下事故池的泄露監控。泄漏監控主要是通過計量及監控設施、定期巡檢措施等對潛在泄漏源進行監控,以便盡早發現和處理泄漏源。滲漏檢測主要是針對防滲層是否存在缺陷或損壞進行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和修復滲漏源。《石油化工企業防滲設計通則》Q/SY1303-2010中推薦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三種滲漏監測方法,其中滲漏液收集井可普遍應用于柔性防滲結構或復合防滲結構區域;液體滲漏傳感電纜檢測主要適用于儲存極、重度危害物料的環墻基礎儲罐罐底板的滲漏檢測;土工膜電氣式滲漏檢測主要用于如化學品庫等采用柔性防滲結構或復合防滲結構的土工膜的損傷檢測[3]。從上述表述可知,針對事故池的泄露監控檢測應采用滲漏液收集井方式較為妥當。
根據實際環評工作中對現有企業的事故池調查情況來看,目前大多數企業均能按照環評報告書中要求配套建設事故池,但事故池的日常維護及保養方面卻存在問題。如由于前期建設過程中地基處理不當,地表沉降等原因造成事故池出現破損裂紋;部分化工企業將日常檢修中的裝置廢液儲存于事故池中,而廢液中的某些物質會與事故池的表面防滲層發生反應,從而腐蝕防滲層,造成事故池防滲系數下降;設計時各相關要素未考慮充分或故意降低防滲要求,導致事故池的防滲性能大大降低。當生產企業發生事故時,泄露物料和受污染消防水一般要收集于事故池中,進行二次處理后達標排放或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事故廢水如果儲存于存在上述問題的事故池中,則泄漏的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從地表逐步滲入深層,并造成局部的地下水環境受到污染。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治理難度大,且時間長、費用高,修復起來也將非常困難;石油化工企業生產、儲運和輸送過程中涉及的物料或污染物,若滲漏至地下水中,將會對地下水的水質和利用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企業應重視事故池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池造成二次環境污染。
綜上所述,為防范和控制企業(包括化工企業)發生事故時或事故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物料泄漏和污水對周邊水體環境的污染危害,要求企業必須設置事故排水收集池。事故池在設計時可參考本文中所列的設計要求,同時施工時應制訂詳細工藝要求并嚴格執行。在事故池投入使用后,要加強日常的維護管理,將其納入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人員應受到相應的崗位培訓,使能勝任該崗位的工作,崗位應有相應的操作規程,完整的運行記錄,和暢通的信息交流通道。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建議企業可針對事故池的泄露監控檢測采用滲漏液收集井方式,以便及時準確發現存在問題。事故池的防滲和維護工作不容忽視,作為水環境污染環境風險防控的重要一環,企業應從認識和實際工作中加以重視,落實好該項風險防范措施。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HJ/T169-2004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S].
[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Q/SY1190-2009事故狀態下水體污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術要求[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3]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Q/SY1303-2010石油化工企業防滲設計通則[S].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