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耘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逐漸加快,城市中污水量也隨之增加,因此,污水的處理問題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人工濕地作為污水處理的一種技術,在運行的過程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較好,運行費用也相對較少,得到了相對廣泛的運用。隨著我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運用的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本文通過對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影響因素具體分析,對其相關的措施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 人工濕地 污水處理 影響
濕地是水生環境與陸地之間存在的過度帶,其中,人工濕地是人們通過對自然濕地系統的模擬創造出來的,其在對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運用生態的方法對污染物進行去除。人工濕地系統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對物理、生物以及化學等一系列措施的運用,使污水得到一定的凈化。
1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方式
1.1 對微生物的利用
根據研究表明,在人工濕地中存在的微生物種群在污水凈化的過程中,有著相對重要的作用,人工濕地在運行的過程中,其相應的生物化學反應大多是通過對酶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進行實現的。在人工濕地中,微生物的含量相對比較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污水處理系統中的分解處理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1.2 對濕地植物的利用
人工濕地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污水流過濕地中相對密集的植物根系以及莖葉時,可以對污水中存在的懸浮物進行一定的過濾。另外,植物在對污水進行凈化的過程中,還可以在污水中對一些營養物質進行吸收,作為自身成長時需要的營養源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去除。其中,處理濕地中使用的水生草本植物大多具有生物量大、吸收能力強以及繁殖和生長速度快等特點,其在生長的過程中通過對污水中存在的污染元素進行吸收以及移走,從而達到污水處理的目的。
1.3 對濕地基質的運用
在人工濕地中,基質的主要成分是砂、卵石以及土壤,其在凈化的過程中可以對污水中存在的真菌、放線菌以及細菌等微生物進行一定程度的降解,對植物根系的吸收、降解、生物以及轉化具有合成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無機以及有機膠體、復合體具有絡合、沉淀和吸收的作用。另外,人工濕地中的基質還存在氣體擴散、機械阻留以及離子交換等作用。
2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2.1 蒸騰和蒸發對運行效果產生的影響
在人工濕地中,一定的蒸發以及蒸騰會對濕地中的水量造成損失,從而導致其中污染物的負荷增加。另外,濕地中的蒸騰和蒸發情況使污染物向植物的根系的移動速度加快,使植物的吸收更加有利。其中,濕地植物中所發生的蒸騰情況對水量的影響很小,因此,其在污染負荷增加的方面存在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濕地植物在水量蒸發以及蒸騰的過程中,對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吸收速度得到增加。
2.2 植物收割對運行效果產生的影響
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濕地植物的生長會使大量的殘留物產生,經過長時間的積壓,可以會造成濕地基質中的堵塞問題。還有,濕地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其生長速度過快從而在生物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植物就會受到濕地面積所限制,導致自身生長的停滯,造成其在污水凈化過程中對污水中營養物質吸收的速度減弱,使污水的處理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濕地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定期收割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濕地中新的有機體,還能使人工濕地中的地床堵塞問題得到相應的控制和解決。
2.3 溫度變化對運行效果的影響
人工濕地在對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分解以及植物的吸收進行完成的,而這些因素在運行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溫度的影響,因此,在人工濕地運用的過程中,對其溫度的控制是極為重要的。
其一,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在人工濕地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低溫下,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大多數的植物在零攝氏度的溫度下基本停止了生長。在冬季,大多植物的根系雖然依舊存在,但是其沒有了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使跟根系的供氧停止。
其二,溫度對微生物造成的影響。在對污水進行凈化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對微生物的運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微生物的生理活動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促進和加強,而不適宜的溫度則會對微生物的生理活動造成相應的破壞以及減弱。另外,在不適宜的溫度中,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以及生物形態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很有可能造成微生物的死亡。
3 結語
綜上所述,人工濕地是人們通過對自然的觀察以及模仿而產生的一種類似沼澤的地面,其在人工監督控制以及建造的過程中,通過對自然生態系統中存在的化學、生物以及物理等因素的運用,對污水進行凈化的。其中,人工濕地作為污水處理的一種生態處理方法,在運行的過程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較好,運行費用也相對較少,在水環境的保護以及生態恢復的有效進行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另外,人工濕地在運用的過程中,還可以作為美學景觀進行使用。
參考文獻:
[1]蔡佩英,馬祥慶.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亞熱帶水土保持,2008,23(13):193-194.
[2]于慧卿.CWM1模型在人工濕地水體修復及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長安大學,2012,21(14):127-139.
[3]陳明利,吳曉芙,陳永華.景觀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構建及植物脫氮效應研究[J].環境科學,2010, 25(1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