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成
(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嘉興供電公司,浙江 嘉興 314033)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電能發、變、輸、配、用實時完成的特點,對輸送電能的電力設施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力設施保護即確保電力設施正常運行和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當前,由于受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電力設施被破壞、損壞以及偷盜等事件時有發生。如何立足當前,細致分析危害電力設施行為產生的原因,謀劃工作策略,針對性提出防控措施,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是供電企業的重要職責。
當前危害電力設施的行為主要分2類:
(1)行為者以主動行為去實施法律法規所禁止的現象。如偷盜電力設施器材、野蠻施工破壞電力設施、種植樹木危及線路、修建房屋危及線路、圍攻輸變電重要場所、線下釣魚、違法收購電力設備器材等。
(2)行為者消極不履行法定義務。如對危及電力設施安全運行的危險點不及時處置、擅自在保護區內作業、不履行打擊懲處破壞電力設施犯罪活動的職責、不及時搶修故障電力設施等。
從發生的各類事件分析,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輸(配)電設施被損(破)壞、偷盜事件占絕大多數,其中110 k V及以上線路以工程施工引起為主;35~110 k V線路以房障、樹障為主;10 k V和低壓電力設施以被偷盜、被車輛撞(損)為主。
(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地城市化建設逐步推進,城市規劃、建設與電力設施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政策處理難度越來越大,保護區內違章作業、違章建房等時有發生。
(2)電網分布日趨密集。電力設施點多、線長、面廣,隱患易發。
(3)地域特點因素。如浙江地處長三角中心,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尤其是多省鄰近區域性案件多發特征明顯。
(4)作案人員由個人向團伙,由原始簡陋作業向專業化、協作化演變趨勢明顯。據統計,被查獲的電力設施偷盜作案人近70%從事過相關電力施工作業,具有一定的電氣相關知識,配有專業工具,作案手法嫻熟。
(1)部分單位電力設施保護組織機構不健全,沒有配置專業管理人員,制度不健全,工作責任未能有效落實。
(2)供電企業與當地政府及職能部門聯系不密切,信息共享不充分,工作有效性不高。
(3)部分設備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沒有及時發現并處置保護區內的安全隱患。
(4)安裝的技防設施防范功能不全。
目前我國《刑法》、《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以及地方法規構成了較為完善的電力設施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但在工作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缺憾。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電力設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有具體界定,但對“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缺乏標準,對“電力設備”的界定不包含在建或已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設備等,而目前實際上大量發生的是造成了一定后果、輕微后果或在建中電力設備被盜案件。其他如《電力法》與《森林法》等其他法的一些交叉或不同規定等,也造成了在實際處理電力設施案件、糾紛時的被動局面。
國務院《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電力設施保護領導小組,負責領導所轄行政區域內電力設施的保護工作。電力設施保護工作涉及業務龐雜,相關政府發改、公安、工商、林業、土地、建設等眾多部門,工作側重點不同,關注度不同,必然涉及全局與局部、主要與次要、誰服從誰等問題。要解決好這些矛盾,就必須由政府協調,進行裁決,才能達成共識,妥善解決。而電力企業也應主動作為,在抗臺搶險、抗旱排澇等方面,積極履職盡責。另外,要主動響應政府制定和完善電力設施保護相關法規標準,保證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對內,建立健全企業內部電力設施保護管理責任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電力設施保護工作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落實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對外,要積極爭取政府部門大力支持,配合管理部門將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目標和平安創建活動之中;加強與“三電”行業的聯動;做好與城建建設部門的協調聯動,從源頭上消滅各類房障;建立與公安部門的警企協作機制,積極配合嚴厲打擊盜竊、破壞電力設施犯罪活動。
開展宣傳教育是電力設施保護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做好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重要保證。要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大力宣傳保護電力設施的重要意義,廣泛宣貫電力設施保護法律法規,懲處和曝光典型案例案件,表彰保護電力設施和舉報破壞電力設施違法行為的先進典型,積極營造損毀電力設施受懲、保護電力設施光榮的良好氛圍。
4.1.1 落實電力設施保護工作責任
根據《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和《國家電網公司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健全組織機構,制定完善符合本單位、本地區實際的規章制度,建立企業內部電力設施保護的管理責任體系,將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的保障體系、監督體系和責任體系,并與規劃、設計、建設、生產、經營工作同計劃、同布置、同評價、同考核。
4.1.2 突出電力設施保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把電力設施保護工作作為確保電網安全的重中之重,依法依規確定重點保護范圍、區域和地點,完善警示保護標志,落實運維巡視責任,建立電力設施保護危險點數據庫,組織開展專項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排查整治隱患多發的重點區域、時段和設施。
4.1.3 預控外力施工對電力設施的破(損)壞
外力施工破壞是危害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主要因素,應采取針對性管控措施。
(1)建立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的施工許可證制度,對需要爆破、開挖、取土等各類建設項目,實施許可審批和監督制度。
(2)在輸電線路、電纜建設階段,全面細致了解和查勘現場環境、地下管線布局等各種因素。
(3)加強設備巡視,做到巡線無盲區,及時發現保護區內準備開工、已經開工的各類工程項目,防控施工危險點。
(4)建立應急預案,針對可能出現的外力破壞事故落實專項應急措施。
4.1.4 加強報廢電力設施器材銷售環節的管控
加大對違法收購廢舊金屬的打擊力度,從源頭切斷犯罪銷贓渠道。
(1)實行企業廢舊電力設施定點銷售和公安、工商備案制。
(2)積極協助公安、工商部門對廢品收購點的查處,主動向公安機關提供技術數據信息,配合公安部門研究犯罪分子活動的特點、規律和新動向,改進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隱患。
4.1.5 健全群眾護線組織
建立健全群眾護線組織和義務護線員,實行群防群治。按照合法合規要求,廣泛發動群眾,統籌布局,建立一支具備一定法律法規意識、電力專業知識、肯干能干的群眾護線組織,并定期開展活動和交流,提高群眾護線工作質量。
4.1.6 創新管理新方法
發揮電網安全管理優勢,創新實踐管理新方法。組建“群眾義務護線員、當地供電所崗位工、設備運行主人、警企聯絡室”立體式防護網絡,按電力設施網格化區域確定責任區并管理責任到人;建立輸電線路外協聯防機制,采用聘請外協聯防隊伍,對重點危險點24 h不間斷巡防;開展輸變電設備與電力設施防護相結合的同步運維法;與當地縣、鎮、街道、村簽訂電力設施防護協議,建立全社會電力設施保護網;開展電力設施外包施工隊伍人員生物信息管理,從源頭進行防控。
4.2.1 完備技術措施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變電站安全技術防范系統配置指導意見》和省公司等規定,嚴格配足配齊各項技防設施。500 k V變電所應安裝智能安防監控平臺;220 k V變電所應安裝電子圍欄系統(實體圍墻)、紅外探測系統(非實體圍墻)、墻體防震入侵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火災滅火系統;110 k V及以下變電所應安裝電子圍欄系統(實體圍墻)、紅外探測系統(非實體圍墻)、視頻監控系統。
4.2.2 裝齊防護設施
電力設施及其保護區內安裝、配齊警告(示)標志,線路交跨公路、航道弧垂點處設立限高警示標志;地埋電纜走廊上方設置警示標志,電纜隧(溝)道井蓋采取防盜措施;線路跨越水域時,在線路下方設立“垂釣危險”之類的警示標志;架空電力線路桿塔采取防卸螺栓、防攀爬、防撞等措施。
4.2.3 應用技防新措施
采用輸變電設備遠程視頻實時監控系統、外部機械侵入紅外感應裝置、鐵塔防盜報警裝置、配變防盜鎖、低壓在線防盜報警系統等新技術、新設備。
4.3.1 堅持宣傳教育的廣泛性
制訂電力設施保護宣傳工作計劃,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落實分階段、定時期,多內容、多載體,各種類型、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堅持宣傳的廣泛性。
4.3.2 注重宣傳教育的針對性
針對不同對象,開展轄區內高臂泵車操作員電氣知識專項培訓,到大型施工現場進行專題宣講,到城郊結合部開展電力設施保護電影專場放映,配合公檢法機關進行電力設施案件集中公判等。
4.3.3 豐富宣傳教育的多樣性
利用電視、電臺、報刊等媒體,采用廣告、公交車、公交站、社區宣傳窗、電影、動漫、黑板報、畫冊、展板等載體,開展電力設施保護法規制度、事故案例、電氣常識、用電知識等內容的宣傳。
4.3.4 堅持宣傳教育的有效性
結合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安全大檢查等安全管理常規例行工作進行,并根據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特點,開展宣傳月、宣傳周、清明防山火、春季防風箏、進社區、進學校等專題專項活動,突出宣傳教育的有效性。
電力設施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綜合工作,供電企業唯有緊緊依靠政府,積極主動,認真履行管理主體職責,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全面提升綜合防控工作質量,才能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確保優質可靠供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