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華/河南省駐馬店市財政局行政政法科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與控制
崔淑華/河南省駐馬店市財政局行政政法科
行政事業單位是行使國家賦予的一定權力、具有一定的政府職能、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組織機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是客觀存在于財政、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工作和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國家與單位、單位與單位以及單位內部之間的經濟關系,它是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內容。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必須與事業單位的發展相適應。在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財務管理,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必須包含科學、依法、成效等新的內涵。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基本目標是評價事業單位財務活動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標準,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行為導向,是財務人員工作實踐的出發點和歸宿。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會產生不同的財務管理運行機制,因此科學制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對于整個組織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財務管理目標的設置要與事業單位整體發展相一致,符合長期發展的需要。
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財務管理目標包括了利潤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以及企業價值最大化。事業單位由于其具有的公共性、服務性等非盈利組織的特性,因此財務管理應與事業單位建立的宗旨相關,包括:不以盈利為目的,在保存自身生存的前提下提供滿足社會公眾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促進全社會和諧發展,強調公眾利益的首要地位;關注事業單位的可持續性發展。
1.工作中缺乏財務管理觀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資金的來源主要依靠上級撥款和財政補貼,由于其資金來源的無償性,各單位容易忽略對財政資金的合理管理。許多單位未制定獨立成文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資產成本管理制度等等,在財務處理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完整性,致使財務管理機制缺乏其應有的嚴肅性。雖然行政事業單位具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特殊性,但在社會經濟體制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通過國有資產經營化增加資金收入,但與此同時卻忽略了其需要承擔的各種風險,很少在使用資金時對其進行風險分析,缺少必要的風險應對措施,致使財務資金存在潛在流失的風險。
2.缺乏必要的財務管理執行力。雖然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都建立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在真正執行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出現經費管理不嚴格、實物資產管理松懈、監督不力等現象,使得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部分單位在經費支出上控制不嚴格,票據和原始憑證管理不規范,超支浪費現象嚴重,出現用項目支出來彌補基本支出經費不足的情況,沒做到專款專用。在實物資產管理、核算方面普遍薄弱,各單位部門對資產不進行定期清盤,無法反映資產的實際運行狀態,致使閑置或棄用的資產無法妥當處理,部分單位對資產自行作價處理,隨意報廢、隨意轉讓、隨意經營使用等現象時有發生。缺乏資產成本計量概念,使得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成為空談。
3.單位內部控制體制不完善。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逐步加強,但是,其內部控制觀念還未上升到制度層面,沒有制定相關的執行標準。首先,由于內部控制范圍逐步擴大,導致管理難度增強。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附屬單位較多,涉及多項經濟活動,職能由單一向多重轉變,同時也存在科學研究、公益服務、對外經營等性質不同的經濟實體,各自不同的內部控制制度容易造成統一管理上的混亂,忽略對財務活動進行有效地控制。其次,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我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制定的關于內部控制的指導性規范較少,針對性及適應性較弱,僅就其開支范圍、資金使用標準等加以限制,僅僅規定財政資金使用的方向,并沒有解決單位資金安全性問題。
1.加強財務預算管理,提高財務工作執行能力。在當前高度信息化條件下,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執行力,對其高效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至關重要。因此,如何通過編制預算統籌資金安排,減少行政成本,成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優化的主要內容。首先,要改革預算編制的方法,合理確定編制程序。在編制方法上應推行“零基預算”法,對未來單位的各項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和分析。同時應進一步細化預算批復程序,細化預算科目,建立和完善預算支出標準,提高預算編制水平。其次,要提高財務管理的執行力,防止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脫節,各級監管部門應對預算收支的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特別是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監督,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質量,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職能的效用。
2.加強事業單位收入與支出管理。事業單位收入管理,從資金的申請、審批、劃撥、使用和管理都應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事業單位對于收入應堅持業務工作與創收工作相結合,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保證收入的合理合法,始終堅持事業單位以社會利益服務為首要目的。事業單位支出管理,應注意規則制定的適用性。由于事業單位的支出涉及面廣,項目繁多,因此應重視支出的規范程序和支出的實際價值。收入與支出程序應強化主管領導和單位負責人的審批制度,財務人員具有審核責任,因此每一筆收入與支出都有相應的責任人,從經辦人、部門負責人、主管領導、審核者每一個環節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3.建立科學、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第一,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單位內部應按不相容職責相分離的原則,設立財務管理相關崗位、明確職責。通過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保證各種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使各職能部門的經辦人員之間形成一種相互牽制的機制,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財務管理執行的合規性,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建立完善的內部稽核制度。主要審核單位資金來源的正確性和收入的完整性,審查單位資產和財務管理的安全性,審查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審查單位重大經濟事項的制度和執行情況。第三,完善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定期清理過時不適應當前情況的內部各項開支標準,對未明確開支標準的項目制定實施細則,加強各項經濟業務開支的事前控制。規范憑證流轉程序,對一些授權審批的權限應明確細化,對一定金額以上的單筆開支,應實行集體討論決定。
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基礎,在管理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財務管理的有效控制關系著行政事業單位整體管理的有效性。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與控制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