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世權/雙城市永勝林場
淺談沙棗的經濟價值與栽培
牛世權/雙城市永勝林場
1.沙棗屬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沙棗為灌木或喬木,高3米~10(15)米。樹皮栗褐色至紅褐色,有光澤,樹干常彎曲,枝條稠密,具枝刺,嫩枝、葉、花果均被銀白色鱗片及星狀毛;葉具柄,披針形,長4厘米~8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銀灰綠色,下面銀白色。花小,銀白色,芳香,通常1朵~3朵生于小枝葉腋,花萼筒狀鐘形,頂端通常4裂。果實長圓狀橢圓形,直徑為1厘米,果肉粉質,果皮早期銀白色,后期鱗片脫落,呈黃褐色或紅褐色。
2.生活習性。沙棗喜潮濕、陽光,耐肥、耐澇,在水邊生長良好。沙棗生活力很強,有抗旱,抗風沙,耐鹽堿,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與淺的地下水位相關,地下水位低于4米,則生長不良。沙棗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活動積溫大于5℃時才開始萌動,10℃以上生長進入旺季,16℃以上時進入花期。果實則主要在平均氣溫20℃以上的盛夏高溫期內形成,耐鹽堿能力也較強。
1.采種時間。沙棗果實于10月中下旬成熱。果實成熟后并不立即脫落,可用手摘取或以竿擊落,布幕收集。采種要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樹干較通直、果實品質好的母樹。果實采回后及時攤曬,防止發霉,干后用石碾碾壓,脫除果面。100斤果實,約可出種子50斤,沙棗面50斤。種子在干燥通風處貯藏,堆層厚度不宜超過1米。
2.育苗。
(1)播種育苗。播種育苗多在春季。春季育苗的要在頭年冬季12月進行種子處理。方法是把種子淘洗干凈,摻等量細沙混和均勻,放入事先挖好的種子處理坑(深80厘米,寬100厘米,長隨種子多少而定)內,或按40厘米~60厘米厚堆放地面,周圍用沙壅埋成埂,灌足水(種子上面積水10厘米~20厘米),待水滲下或結冰后,覆沙20厘米越冬。未經冬藏的種子,播前可用50℃~60℃溫水浸泡2天~3天,撈出后與馬糞混和放在向陽處保濕催芽,待30%~40%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秋播的種子不必催芽處理。沙棗育苗可用大田式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深度3厘米~5厘米,每米常播種溝播種100粒左右,每畝下種40斤左右,播后覆土,6月上旬間苗,苗距7厘米,每畝保苗3萬株~4萬株。當年生苗高50厘米~60厘米,可出圃造林。
(2)扦插育苗。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公分~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個~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①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次~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②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次~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③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3)壓條。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公分~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后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公分~20公分、寬5公分~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1.沙棗可用植苗或插干造林。
(1)插干造林:在土壤濕潤、水分條件好的地方,可用插干造林。選擇2厘米粗,1.5米長的枝條,剪去側枝后作為側穗,直接插于整好地的造林地上,扦插深度一般應達40厘米。以春季扦插為好。插后要保持土壤濕潤。
(2)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可在春,秋兩季進行,春季為“清明”至“谷雨”,秋季為“霜降”至“立冬”,但以春季造林為好。在地下水位不超過2米~3米的沙荒灘地或丘間低地上造林,不灌水也能成活、生長。若地下水位過深時,需有灌溉條件方可造林。土壤粘重的,要在頭年耕翻整地,來年造林,沙壤土、壤質沙土地、厚覆沙地以及地表鹽結皮較厚的鹽漬土,都可邊挖穴邊栽植,不必事先整地。
2.株行距。
沙棗鹽堿地種植的株行距一般在2米×4米,可間種大豆、綠豆、紅小豆等低矮豆科植物,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時,豆科植株的根瘤菌也為沙棗提供豐富的養料。
3.土壤要求。
在堿性嚴重的地塊,應選用優質的腐殖土、農家肥、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作為回填土使用,有利于植株的根系萌芽生長,提高成活率。
4.田間管理。
種植后,要實時澆灌、除草、防澇等田間管理工作,做好防火、牲畜啃食苗木、病蟲害防治等管護工作。
沙棗作為飼料,在我國西北已有悠久的歷史。其葉和果是羊的優質飼料,羊四季均喜食。也可飼喂豬及其他牲畜,對豬的育肥增膘,產仔催奶均有良好促進作用。從沙棗營養成分看,其葉和果實均含有牲畜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沙棗除飼用外,還是很好的造林、綠化、薪炭,防風、固沙樹種。沙棗粉,還可釀酒、釀醋、制醬油、果醬等,糟粕仍可飼用。沙棗花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香料。樹液可提制沙棗膠,為阿拉伯膠的代用品?;?、果、枝、葉又可入藥治燒傷、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等。沙棗的多種經濟用途受到廣泛重視,目前已成為西北地區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從飼用角度看,沙棗在建立人工飼料林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