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郝巍/遼寧省第五地質大隊
地質勘探理論原則在地質找礦中的運用淺析
張林 郝巍/遼寧省第五地質大隊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論相繼出現,高新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對此我們應重視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利用。本文通過對礦物質的幾種成礦理論以及地質勘探在地質采礦中的運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地質勘探;地質找礦;礦物形成;運用
地質勘探就是人類根據生產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某一特定地區的地勢、地貌以及地下所蘊含的礦物質進行的研究開發工作。地質勘探的項目之一就是礦體地質勘探,礦體地質勘探是根據地質條件找礦開礦。地質找礦是在在勘探過程中尋找具有開發價值的礦床,并通過地質勘探的一些方法探明礦產的質量和數量,并確定開發所需的技術要求。總之,地質勘探可為礦床的開發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
1.統籌規劃,適度超前。按照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統籌礦產勘查與環境地質調查。統籌中央與地方地質勘查工作,統籌各類規劃區地質工作,統籌國內地勘事業發展與地勘領域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地質勘查基礎性的先導作用,提前10年-15年規劃部署地質勘查工作。
2.遵循規律,合理布局。根據我國地質條件和資源分布特點,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宏觀布局要求,結合人口分布、國土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格局,統籌地質勘查工作區域布局,引導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的有序發展。
3.突出重點,拓寬領域。立足于我國地質條件、資源基礎、環境基礎、工程基礎,突出重要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努力創造有宏觀影響的大成果,不斷提高地質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廣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拓寬地質勘查工作的服務與應用領域。
4.創新科技,增強能力。實施“科技興地”戰略,加快地質勘查工作現代化步伐。突出重大地質理論問題研究,把地質區位優勢變為科技創新優勢。大力推進成礦理論和地質勘查技術發展,加快信息化建沒,完善地質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研與勘查的有機結合,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注重創新基地建設。
近年來,隨著全球礦產資源的急劇短缺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加大了對礦物勘探的理論研究以及技術開發的投入力度。隨著全球科研成果的累積,現在世界公認的成礦理論主要有:礦床模型理論、礦床分布的重聚性理論和礦床的帶狀分布理論等,這些理論成果對準確預測找礦意義重大。
1.礦床成礦系列理論。成礦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礦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研究成礦因素整個時空中的形成規律。它的成礦原理是指在某個特定的地質時期,礦物的形成往往和當時當地的地質構造條件有關,類別不同但又可以相互產生作用的礦床相結合,就可能在地質構造不同的地帶形成多種完全不同的礦種。按層次的不同可以將成礦因素分為:成礦亞系列、成礦系列組合、成礦系列類型等幾個序次。這種結構的礦床在一定地質曾長期互相發化合作用,此時采用成礦系列理論,有助于對礦物質的尋找和開采。
2.礦床模型理論。模型理論是指現對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礦床進行研究,從中總結出該礦床形成所需的地理、化學和地質等條件。對難以辨別的礦床進行勘探的過程中,可將礦床與一定時期的時間、空間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統的礦床識別理論系統。這種理論對找礦的意義在于:它能將地質和礦床建立相關聯系,指引勘查人員在找礦時自覺將模型理論和被測礦床之間建立聯系,順利實現勘探任務。
3.礦床分布的重聚性理論。重聚性理論就是礦床的分布往往在某一地域范圍內比較集中,這塊礦物集中區域也就是成礦區域。它是指在某個特定的有限的范圍內,某種或多種礦產資源蘊藏量格外豐富。此礦產地帶往往有一套成規模的礦床組合,人們之為“大型礦集區”。世界各地存在很多這種礦化集中區,比如膠東半島的金礦化集中區,長江中下游的各種稀有金屬集中區,中原的煤炭礦化區,撒哈拉沙漠的黃金礦化區等。
4.礦床的帶狀分布理論。礦床的帶狀分布指的是不同的礦產類型或礦物質的組成構造,普遍存在于某一空間范圍內。根據成礦的規模大小,礦床的帶狀分布可分為:全球成礦帶、區域分帶、礦區分帶和礦體分帶。全球成礦帶中最著名的有環太平洋成礦帶、喜馬拉雅成礦帶;區域性成礦帶有秦嶺地槽褶皺帶等。此勘探理論對找礦的指導意義是勘探者通過考慮對礦床或礦體的分帶規律,可將找礦區限制在該礦物的成礦地帶,避免盲目勘探不必要的耗費。
1.目前利用地質勘探手段找礦的發展趨向就是方法由單一化到多樣化,勘探領域由地質學擴展到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學科。由于每一種地質單元都是在一定地質作用下產生的,而地質作用同樣也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對找礦時除了要對地質構造與形成有充分了解和認識,更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有效的勘探方式,多角度全方位進行勘探預測。而僅單純使用化探或鉆探等單一手段進行找礦工作,無疑是不合理的。
2.物化探方式的使用要在遵循成礦區的具體地質條件的前提下使用,其探測結果必須結合礦產所處的實際地質情況進行分析。在物化探勘測過程中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探測與地質條件相結合的原則。但是不能脫離成礦區的地質條件,單一地運用某一種方法探測。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地質與找礦的實際問題。
3.將地質勘探領域的技術運用到找礦領域,不可生搬硬套,也不能孤注一擲。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體制革新期,目前國內的開礦工作面臨著資金少、投入少、效益低、浪費大等問題。此外,各找礦機構互相分離,沒有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高效益找礦體系。對找礦業的整體規劃需做到以下幾點:控制研究群體的規模,根據需求量進行礦產勘探的合理規劃;制定一套系統的勘探體制,合理調整找礦結構和布局;根據實際情況,劃定重點勘探區域和礦種,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找礦;找礦不單局限于地理學科,要實行跨學科、多行業綜合找礦作業。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質勘探方式運用到地質找礦中來。此外出現了不少關于地質勘探的新技術和新理論,對新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將極大地促進采礦業的長足發展。在地質找礦中,除了著重對礦物質的形成因素的研究以外,若綜合運用各種先進采礦技術,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采礦任務,從而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1]耿令喬;尹以文;地質勘查在找礦中的應用叨;科技與企業,2013.02.
[2]郭增昌;淺議承德地區找煤方向及方法[J];河北煤炭,1993.03.
[31劉敏;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