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義/哈爾濱華德學院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研究
劉信義/哈爾濱華德學院
隨著物質社會的發展,西方多元文化以及“性自由”觀念的流入,當代人們的性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性健康教育作為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目前國內高校心理建設的難點和重點。為強化當代大學生性觀念,推進高校精神文明建設,本文通過多方面分析當前大學生心理狀況,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
前言:與六七十年代的大學生相比較,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前者存在明顯差別。從性心理這一方面來看,隨著性心理知識的普及以及“性”教育的開展,較大一部分人的“性”觀念發生改變,“性”不再是一個禁區,但大學生的開放心態讓人擔憂,如何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如何讓他們培養健康的“性”心理,是當前高校教育的新增內容,也是重點內容。研究大學生性心理,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性觀念與性行為,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物質、經濟的發展,西方文化的快速傳播,“性”解放思潮進一步擴大化,大學生作為具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的社會群體,首先受到影響,同時社會經驗的缺失也使得負面影響多于正面影響。從多方面角度分析,大學生的性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性觀念表現為多樣復雜化。從葉麗紅等人的調查結果得知,有超過60%的學生表示愿意接受婚前性行為,25.2%的學生持保守態度,甚至有學生表示婚前性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還有學者研究調查表明,80%左右的女大學生對于婚前性行為持反對態度,10%的學生已經產生婚前性行為。總體而言,研究結果的不一樣反映了當前社會的一個事實,中國大學生對待“性”的態度復雜多樣,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性開放程度逐漸改變,人們對性的認識亦逐漸明朗,性觀念也會隨之改變。
其次,性行為保守,性活動方式多樣。同西方國家相比較而言,我國大學生的性行為總體而言較為傳統、保守,學生在婚前發生性行為的概率較低。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活獨立自主程度的提高,大學生性活動方式開始出現改變,在校同居行為、性交易行為等可見存在。從潘綏銘的調查結果中得知,65.7%的女生有過接吻行為,34%的學生發生過異性愛撫行為,同時,約5%的學生已發生過婚前性行為,將近50%的學生表示自己有過自慰的經歷。李愛蘭等人的調查結果顯示,1%的男生有過用金錢解決自身性需求的經歷,同時有過半的學生對于此種商業性行為持支持的態度。
以上種種數據表明,大學生性觀念趨向于開放態勢發展,對自身性行為表現為主動接受的態度,性活動方式多樣,但性行為依舊保守。
隨著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大學生的性心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占主要部分:
第一。家庭文化因素。 中國傳統文化對“性”的諱莫如深,“性神秘、”性“骯臟等思想深入人心,從而使得父母在子女的性心理教育上存在缺失,尤其是男孩,父母在開展家庭”性“教育時表現出”重女輕男“的思想,母親往往會留意女孩的生理變化,并及時傳授有關性知識。當然,家庭對于女性的性貞操觀教育也使得”性“遭到禁錮。家庭文化所帶來的”性“教育缺失造成了孩子對”性“產生的一系列態度,不利于正確”性“觀念的形成。
第二。學校教育的不到位。就目前情況而言,鮮有學校科學地系統地開展性教育,甚至有關性知識的講座都是沒有的。筆者認為,性教育這門課程是有必要開展的,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第二個”家“,系統全面的性知識傳授有助于解答學生的性困惑,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建立,有助于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社會的負面因素。西方文化的傳播改變人們對”性“的認識,”性“自由的思潮一次又一次的被掀起,”性“觀念愈加傾向于開放性,”性“問題愈來愈透明。因為學生自身性知識的缺乏,性傷害事件時有發生。同時,社會媒介對”性“的裸露傳播,比如影視作品的性愛鏡頭、電子書刊中的性愛描寫等不斷給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帶來沖擊。
“性”由生澀走向成熟,是個人成長的必經階段,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階段,科學、系統地性教育引導是必不可少的,筆者主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角度探討大學生的性教育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就家庭角度而言。性教育工作不應該只是強調老師的作用,父母的性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早期性教育。現如今普遍存在的情況是,七十八十年代的父母親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自己對性知識知之甚少,更是不懂得如何講解,這間接導致了當代大學生性知識的缺失。作為小孩的父母,不但要做好自身的性教育工作,率先走出”性禁錮“的思想牢籠,消除傳統思想的消極影響,而且要做好子女的早期”性“教育工作,幫助他們在合適的年齡懂得必要的性知識,有助于實現”性“知識的普及。最重要的是,父母應對性安全、性衛生知識的教育進行全面的講解,這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性觀念。總體而言,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小孩閱讀相關書籍,其涉及到一定的性知識,然后隨著父母的講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不僅使小孩初步形成安全衛生的”性“意識,正確應對青春期的生理、心理”性“變化,而且能避免父母與小孩發生尷尬事件。
第二。就學校角度而言。年齡處于17歲~24歲間的大學生正是需要性知識教育主要社會群體,因為生理、心理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對性的需求,同時,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開放,學校可以作為大學生談戀愛的場所,而且大學生戀愛這一現象也被廣泛接受。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校方應執行其相應職能。首先,校方應重視性教育課程的開展,教育內容應針對不同人群而各有側重,注重男性的客觀意識培養,提升男性的社會道德責任感意識,同時強調女性的自尊自愛意識,增強女性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大學生的性教育內容應圍繞性道德教育、性思想教育以及性保護教育展開。其次,校方應利用其優勢,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性健康指導等服務,同時定時開展性教育講座,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獲取性知識的平臺。最后,學校可以設置監督機制,對色情網站進行管理,在校園網覆蓋的區域內,實現黃色色情網站的封閉管理,制止不良風氣的存在,提供一個安全的、文明的網絡環境。
第三。就社會角度而言。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資源逐漸實現共享,逐漸取代紙質成為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社會媒介作為知識傳播的平臺,應保證良好性知識的傳播,充分發揮傳媒在性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堅決拒絕色情文化的傳播,同時社會輿論應執行其相應的職能,充分利用其監督管理作用,為大學生建設一個健康的、向上的性知識傳播平臺。同時,社會大眾應持有社會責任感,杜絕不良性文化的流傳,以及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營建一個健康的、安全的社會環境,對性知識的傳播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
結語:為應對新時期”性“文化的入侵以及”性“自由思潮的掀起,針對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問題,家庭、學校和社會應充分發揮其職能,培養大學生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形成正確的性觀念,以促進大學生人格的不斷完善。
[1]郭黎巖;張楠我國女大學生性心理研究及其發展趨勢 [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07年第19卷第6期
[2]李淑蘭;趙文閣大學生性心理現狀的分析及健康性心理的塑造[J].繼續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3]劉秀英大學生性心理現狀調查分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年第7卷第1期
黑龍江省教育廳201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計劃,項目編號:125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