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闖洋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浙江杭州 310027)
商業銀行
業主信用評分法:小微企業貸款技術的創新
周闖洋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浙江杭州 310027)
我國小微企業當前的信貸環境,除了企業自身高成本和高風險的因素之外,還與不完善的小微企業貸款定價機制等有關。小微企業的信貸價值和業主的信貸價值是密切相關的,從小微企業主個人的有關信用歷史,就可較準確地預期小微企業未來的還款表現,這是業主信用評分法的基本思想。本文總結了業主信用評分法在美國的發展與應用,通過分析我國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評分的現狀與問題,提出應借鑒業主信用評分法,促進我國小微企業貸款的創新。
小微企業;貸款定價;業主信用評分法;征信機構;模型
近年來,我國小微企業的高速發展與薄弱的信貸支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實際上,我國小微企業惡劣的信貸環境,除了企業自身高成本和高風險的因素之外,還與不完善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定價機制等有關。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貸款定價已成為我國各商業銀行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只有通過信貸風險評估和貸款定價的互相結合,銀行才能有效規避信貸業務中的信用風險,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目前銀行常用的貸款定價方法主要有三種模式:1.成本加成模式。以信貸成本為導向,適合具有壟斷地位的大型銀行,在我國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以諸如城市商業銀行的中小銀行為主,其在金融市場中不具有壟斷地位,所以這種方法不適用中小銀行。2.客戶盈利分析模式。以銀行客戶為導向,只適合部分與銀行有密切關系的企業,因此不具有普遍意義。3.價格領導模式。以金融市場為導向,過分依賴于信貸基礎利率的選擇,并未考慮銀行和貸款企業之間的全面關系,因此也不是理想的模式。如何結合我國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定價成為當前我國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西方銀行信貸技術中,信用評分型貸款是以小微企業所有者以及企業硬性信息相結合進行貸款決策的一種貸款創新技術。隨著信用評分在商業銀行信用卡領域的成功應用,越來越多的國外銀行嘗試將信用評分法用于其他一些金融業務,比如消費信貸。9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部分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中,使用一種新的方法:業主信用評分法,即根據小企業業主的相關個人信用記錄,應用計算機統計模型軟件對企業信用進行自動評分,以評分結果作為貸款決策的重要依據。這種信用評分模型設計的貸款額度上限是25萬美元,在實務中更多以10萬美元以下貸款為主,美國銀行業把之稱為微型貸款。美國商業銀行發現小企業業主個人信用資料實際上與小額貸款更具相關性。目前業主評分法已在美國銀行業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中普遍應用,尤以富國銀行最為成功。1993年富國銀行首先將信用評分法用于相關的小企業貸款業務。同時通過營銷手段直接吸引客戶,大力開發小企業信貸業務。盡管在加利福尼亞州外沒有其他分支機構,但由于可以通過電話,信函和郵件等方式進行貸款申請,富國銀行可對全美50個州提供貸款,在全美銀行業小企業貸款業務中獨占鰲頭。信用評分法可以放寬邊際貸款申請者的門檻。許多小微企業歷史很短,銀行用傳統信貸方法難以處理這類貸款申請,但應用信用評分法就可以得到較好地解決。信用評分法使美國大銀行小企業貸款業務的成本大大下降,同時也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即便沒有充分了解當地商業環境,也能跨地區發放小企業貸款。業主評分法這一貸款技術的創新,使得銀行能夠從小企業貸款業務中盈利,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思路。
在美國小微企業貸款中得到普遍應用的業主信用評分法,是在個人消費信貸信用評分法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實際上,小微企業貸款與個人消費信貸有許多相似之處:筆數多,貸款金額小,交易成本高。如果根據一般商業性貸款進行操作,涉及收集整理個人財務信息和其他繁雜工作,一筆貸款至少花費12個小時或者500至1800美元費用,但是貸款的收益根本不能彌補這些耗費,更無從盈利。而且相當多小微企業沒有比較規范的財務信息可以使用。在美國,小銀行比如社區銀行更多地依賴小微企業貸款,主要通過關系貸款,銀行與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有其他業務往來,貸款業務經理與小微企業主比較熟悉,通過這種社會關系來判斷小微企業還款的可靠程度??梢娺@種方法的效率較低,實際并不適合大中型銀行使用。所以發展小微企業貸款,需要有一種簡單易行且風險可以進行有效計量和控制的辦法。因此個人消費信貸信用評分法的相關經驗引起了銀行和征信機構專家的極大關注。
1.業主信用評分法的假設。
要在小微企業貸款中運用業主評分法,就要觀測業主的個人信用及其所擁有和管理的小微企業信用期間的統計數據,用以預測貸款按期償付的可信度。個人消費信貸信用評分法存在兩個最基本的假設:一是業主過去的表現可以反映其未來的行為;二是所有具有相同背景以及行為特點的人,一般有同樣的表現。通過對全美征信機構的龐大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總體結果符合這兩個假設。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數據積累和深入研究,信貸分析家們終于確定,小微企業的信貸價值和業主的信貸價值是密切相關的,從小微企業主個人的有關信用歷史,就可比較準確地預期小微企業未來的還款表現,因此銀行實際上可將小微企業貸款看作是對其業主個人的貸款。因此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審核可以只專注于兩大因素:借款小微企業的品質及其業主自身的財務狀況。
2.業主信用評分法的評分方法。
信用評級的對象一般為大企業,有國際公認較為成熟的方法和技術。由于小微企業具有獨特性,同時影響小微企業信用質量的主要因素與大企業明顯不同,所以各因素權重也有所區別。對于小微企業的信用評級需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技術:(1)進行行業劃分。由于小微企業所在行業對企業本身的經營業績具有直接影響,因此信用評級要基于行業標準,可以參照其他相關的同業企業條件。(2)比較企業規模。小微企業無法與大企業相比,因此要以規模為條件對小微企業進行分類,通過對同業、相似經營規模的其他小微企業進行橫向比較,從而確立信用水平。(3)重視業主信用。由于小微企業的經營通常與業主個人行為密切相關,將業主個人狀況作為考察范圍,可以提高小微企業今后償債行為的可預測性。此外,除定量指標外,定性指標也被應用到小微企業信用評級中并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小微企業信用評分依據一般還包括業主的個人收入、債務余額、財產狀況、就業情況、房地產所有權及歷史壞賬和欠賬等,以及可以得到的企業信用資料。
3.業主信用評分法的評分模型。
隨著信用評分模型在個人消費信貸領域的普遍應用,這種信貸系統化批量處理方法也開始滲透到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中,尤其大銀行對此更是積極采用。傳統上信貸業務人員逐個分析消費者個人信用,運用信貸系統化批量處理方法進行消費信貸分析能夠大大節約成本,并且這種方法也適用于大部分個人貸款業務。系統化批量處理方法通過運用信用評分技術、計算機以及透支限額來處理銀行信貸審批業務。在實踐中,業主信用評分模型參考了長年積累的信貸評審經驗,給信貸業務人員審批小微企業貸款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業主信用評分模型中常用的相關變量,除財務指標外還有諸如雇員人數、組織架構、SIC行業分類、業主從業經驗等非財務指標。其最主要的基本思想通過一些變量能及時辨別貸款對象是否破產、是否可貸等情形。
4. 業主信用評分法的信貸分析。
大多數信貸業務人員進行信用評分時都具有較大的彈性,因為信用報告和信用評分模型實際上并不能充分地解釋或預測業主的信用狀況以及貸款盈利性。信貸審批過程中,信用報告和信用評分模型可以作為對小微企業信貸決策的重要參考,但是其它因素如貸款價值比、企業支出收入比以及債務收入比等也應當得到考慮。最有經驗的信貸業務人員進行信貸分析時,往往按照信貸指導手冊進行全面分析;有些信貸業務人員就是沒有正式的手冊,但也是很注重相關經驗的積累。信貸業務人員需要權衡利弊,如果發現較大的風險敞口就需要在相關貸款條件如費率、利率、還貸方式等予以補償。這體現了銀行的經營目標,即在一定的貸款違約率下保證設定的利潤率。業主信用評分法使得銀行可以多快好省地處理小微企業借款申請,同時降低成本。但是銀行一般并不盲目運用信用評分結果,而是結合先進的信貸風險監管技術和信貸業務人員的經驗常識進行決策。
當然,業主信用評分法在美國銀行業的應用有賴于其完備的個人征信體系。由于個人信用記錄自動評分,美國各銀行根據評分結果對各類消費貸款發放進行決策,這早已成為個人消費信貸的基本方法。因此沒有完備的個人征信體系和相應的信用評分機制,美國個人消費信貸就不可能普及并且達到現在如此巨大的規模。所以,業主信用評分法在各國銀行業的應用,不僅要解決小微企業樣本搜集、建立模型等一系列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及時構建較為完備的社會征信體系以及與新技術適應的銀行信貸管理文化。
小微企業規模小、普遍存在財務管理不規范以及財務報表不夠真實的現象,同時缺乏可抵押資產,銀行還必須警惕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可見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對小微企業授信既費時又費力。在無法有效防范信用風險的情況下,銀行對小微企業必然謹慎。因此想要改善小微企業目前的融資困境,僅僅要求銀行重視小微企業貸款,或者片面要求小微企業改善并且規范財務制度等,都無法從根本上提高銀行向小微企業授信的積極性。對于銀行來講,提高小微企業貸款管理技術,減少信用風險才是其中的關鍵。目前小微企業信用評分是潛力相當大的金融創新技術。在國外,信用評分的運用導致小微企業貸款在全部貸款組合中的比重上升。此外,美國、加拿大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通過聯網分享小微企業貸款的相關數據,旨在制定行業標準。但是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銀行對小微企業信用評分的應用依然十分有限,發展中國家小微企業貸款實踐少、市場規模小以及個人信用體系還未完善等都是其制約因素。在中國,工商銀行首先實行小微企業客戶信用評級試點,小微企業貸款不再依賴企業財務報表數據,而是按照其他較為客觀的指標比如業主素質、銷售收入、存貸比、貸款逾期次數以及實收資本等,通過得分高低進行信貸決策。目前我國銀行對小微企業信用評分的研究和應用還剛剛起步,以學習和借鑒國外經驗為主,因此探索適合我國小微企業的相關信用評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運用信用評分技術,由此貸款處理自動化和標準化產生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將大大增加銀行利潤;同時貸款處理的更加客觀有利于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貸款風險,這將提高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因此業主信用評分法在我國有著相當廣闊的應用前景,對改善當前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不過業主信用評分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我國尚未完善的信用體系也對業主信用評分法的應用帶來一定的困難。
1.信用評分模型對原始數據有嚴格的要求。
業主信用評分模型使用的原始數據必須充分多,同時要包含正常和逾期貸款的樣本。此外經濟繁榮和衰退時小微企業貸款的違約率是不同的,因此數據必須涉及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否則評分模型的效果不理想,影響違約風險預測的準確性。由于指標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間的關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樣本數據必須相應地不斷更新。評分模型要經常測試,測試時不能使用構建時的原始數據,測試誤差達到一定限度要對評分模型進行相應調整。評分模型在銀行不同地區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應用,必須確保新申請者的樣本數據與其構造模型使用的數據比較一致,否則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目前我國信用體系在不斷地完善中,信用數據存在不真實不完整等問題,全國信用數據的共享尚待時日,這將給業主信用評分模型的應用帶來較大困難。
2.我國缺少相對獨立的社會征信管理機構。
相對獨立的信息獲取機構更能促進信用評分的運用,如美國的社會征信機構。相對而言,美國信用中介機構的市場化、社會化程度非常高,征信業十分發達。社會征信管理的專業化能夠提高信息生產的效率,給商業銀行提供了廉價的社會征信產品,可以作為銀行進一步處理信貸申請的信息中間品。這既減少了銀行的信息成本;又能使多方獲取的征信信息相互參照,從而降低信息的片面性對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決策誤導的可能性。我國目前只有少數為企業提供社會征信服務的中介機構和信用產品,企業規模很小、經營分散,同時行業整體水平不高,還未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學的社會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使得企業的信用狀況無法得到科學合理的評估。企業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只能由銀行獨立完成,這就大大降低了信用評分的應用效率。
3.國內監管機構缺乏更加專業的小微企業貸款監管技術和實踐。
如果商業銀行采用信用評分技術,那么監管機構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美國部分金融機構由于過度依賴小微企業相關信用評分方法,直接按照信用評分給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從而導致出現信貸風險,如果成本節約無法補償壞賬損失,銀行經營將面臨很多問題。我國監管機構的技術水平還無法滿足小微企業貸款的監管要求。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規定,監管機構應對商業銀行使用的風險內部評估方法的先進性與合理性進行明確的判斷,避免因為缺乏先進的評估方法而阻礙銀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或由于接受不完善的評估方法而使得風險失控。我國銀監會在內部評級法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和相關的管理經驗,即使我國有些銀行建立了自己的小微企業內部評級體系,銀監會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也無能力對其進行檢驗,不能確認這類系統是否適用于銀行的資本監管。
十幾年來業主信用評分法已在不少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信用評分技術上基本還處于引進國外銀行現有模型階段,缺乏相應的自主研發能力。我國商業銀行要參照國外小微企業信用評分的相關經驗,結合當前我國社會征信體系建設的實際情況,盡快設計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小微企業信用評分系統。
1.合理細分市場。
我國銀行可以利用信用風險模型對本地區的小微企業客戶進行細分,同時針對細分的客戶群進一步開發出與其收益、風險與流動性特征相對應的信貸創新產品,在通用信用評分模型的基礎上再次細分。銀行要從可能接觸到小微企業信用評分的相關職能部門中抽調人員組成小微企業貸款工作小組,并選擇客戶群和相關信貸產品。工作小組還應該推動整個銀行對小微企業信用評分系統的正確理解及應用,從而開發針對特定行業以及貸款項目的更實用、預測精準度更高的專用信用評分模型,使得銀行能夠提高自身的產品營銷能力和競爭力,同時又能運用利率杠桿進行相關的信用風險管理。
2.選擇模型。
按模型實證化程度進行分類,信用評分模型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統計型,主要采用統計方法從銀行歷史貸款數據中進行推算。二是專家型,是以專家判斷和機構經驗為基礎,主要依靠信用評分人員的個人經驗判斷。三是混合型,采用統計和判斷相結合的評分方法。主要用于預測單個借款企業的違約率,精確度相對更高,是銀行風險管理、貸款定價以及計提方面最可靠的評分模型。后兩種評分模型通過對借款企業的相對風險排序,評分結果越高風險越低。按照我國的實際情況,業主信用評分模型的選擇可以分步驟分階段實施。在模型應用初期采用混合型可能更佳。因為有些銀行積累的信貸歷史數據不完整,甚至業主個人征信信息也可能無法得到,這就要通過專家經驗進行決策。
3.數據樣本和變量選擇。
選取變量就是銀行從指標體系中選出最終可以量化模型所需的相關解釋變量。我國銀行可以選擇某地區2-3年間全部類型小微企業客戶的資料(包括“好客戶”、“壞客戶”以及申請被拒絕客戶)作為模型樣本總數量,然后按照業務需求、數據結構、企業性質及歷史經驗,對相關樣本數據進一步細分。對于相似或重復數據,銀行需要檢查并合并數據才可以建立數據集合。通過對數據整理分析找出數據具有的內在關聯性,從而調整數據樣本變量,選擇那些有較強能力的變量。如果發現變量是連續型的,就必須找出合適的分界點,將全部變量分為幾個區間,這樣可以使其預測能力較強。
4.對模型進行評分。
我國銀行可將數據集合進行logistic回歸運算產生初始回歸模型,然后通過概率與分數間的轉換算法將違約概率轉換成分數形成初始評分卡,再對其進行拒絕推論。所謂拒絕推論是指因貸款申請被拒的那些客戶數據未輸入銀行評分系統內,造成樣本的選取非隨機,使得整體信用情況被改變而影響信用評分模型的有效性。由于每個銀行特點不同,所以信用評分模型建立過程也應該不同,但因為logistic回歸可以很好地處理定性指標,同時可對指標進行合理的篩選,因此大部分銀行在建立模型過程中一般選用logistic回歸法,這種方法分析結構相對簡單,特別是處理多指標復雜數據時,可以排除個別異常數據對模型的影響。按照我國目前小微企業信用評估的實際情況,logistic回歸法可以保證信用評分結果更加客觀,更適合處理定性數據,并保證相關評估指標更加全面實用。
5.檢測、監控和調整模型。
只有將建立后的業主信用評分模型檢驗后才能運用到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中,因此檢驗測試結果是銀行制定業主評分政策的關鍵。銀行成功實施信用評分模型除保證模型的預測準確度外,也受管理層和信貸業務人員認同度、獲取樣本數據準確度、審慎貸款決策以及良好管理信息系統報告等相關因素的影響。模型實施后,銀行可通過報表對評分模型的穩定性以及有效性持續監測。同時隨著經濟環境以及銀行經營管理和國家信貸政策的變化,貸款申請人的結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模型建立后的2-3 年必須進行適當調整或重新建立。
近年來國外許多機構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技術研究,主要思路就是要依賴信貸業務人員的經驗來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客戶企業的現金流。其理念是發掘小微企業的人力資本潛力以及能帶來現金收入的經營活動。由于小微企業貸款征信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相對較高,需要從體制、機制創新來推進小微企業貸款業務。
1.進一步完善樣本數據庫,提高信息質量。
通常優秀模型的建立需要完整的歷史數據支持,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歷史信貸數據資料非常欠缺。因此有必要加快建設,搜集、積累更全面詳細的數據,同時實行及時更新的長效機制,從而使銀行能從數據庫低成本得到小微企業各類信息,為業主信用評估模型的研發提供可靠的數據平臺。由于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和企業業主信用密切相關,建立模型需要個人信用數據。美國大型銀行也很少擁有非常完備的歷史數據庫,不過這些銀行將業主評分模型和外部評分模型互相結合,利用外部專業信用評分機構的歷史數據庫。目前信用評分主要依賴公開披露的信息資料,但是我國還存在偽造、編造企業會計憑證、會計賬簿以及虛假財務報表的現象,這就會影響業主信用評分模型的準確性。所以信貸分析人員也要增強識別真假數據的基本功,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經驗和水平。
2.加快社會征信系統建設,完善信用評分系統。
能夠通過社會征信系統低成本獲取小微企業及其業主的相關信息,將有利于銀行構建有效的業主信用評分系統。目前我國個人信用中介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水平相對落后,信息查詢品種單一,各中介機構還不能出具獨立的、能使市場普遍接受的信用評估報告及結論。就我國銀行來說,首先要完善自身機制,盡快實現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數據的跨部門融合,這將有利于銀行準確把握小微企業資信狀況,減少信貸信用風險;其次要盡快在內部完善風險預警和管理制度。對于小微企業貸款業務,要通過制定更加嚴格的貸后管理跟蹤、監管以及加強信貸管理責任制等相關措施防范風險;最后要著手創建完善的個人信用積攢體系,在對失信者采取懲罰措施的同時,積極倡導企業守信意識,給信譽良好的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更方便更優惠的信貸產品和服務。
3.動態調整模型,并由相應部門獨立管理。
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評估和管理實際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只有將它們結合起來才能有效降低風險。銀行要注重收集小微企業客戶的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返回測試和修改模型的相關參數,從而確保應用的一致性。由于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變化相對較大,對企業信用評分應按照實際及時調整。對業主信用評分模型,銀行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檢驗,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客戶實際的信用狀況。目前更為迫切的是加強銀行檢驗意識,通過檢驗找出問題,從而改善信用評分模型。業主信用評分法還應由獨立的部門進行管理,管理部門要由相對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對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集中管理,其使用應當處于強有力的政策以及過程控制之中。同時必須明確業主信用評分系統相應的維護和管理部門,這個管理部門也要獨立于其他業務部門并賦予相當的權威性,以保證信貸風險之間的可比性。
[1]劉鈺.信用評分模型在我國小企業貸款中的應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04-01.
[2]陸小斌.美國小企業貸款的新技術-業主信用評分法[N].金融時報,2008-03-27.
[3]賀朝暉.中小企業信用評級與發展:印度經驗[J].征信,2012(12).
[4]黃金老.美國的小企業金融服務及對中國的啟示[R].2013-01-24.
[5]汪莉.阮應國等,基于信用評分的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20).
[6]黎月紅.徐藝心等,我國小企業貸款應用信用評分技術的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0(12).
[7]吳曉靈.五個創新破解小企業貸款難[N].南方周末,2009-04-26.
[8]關喆.中小企業銀行貸款信用風險評估管理的對策[J].魅力中國,2009(8).
[9]王增國.個人征信體系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中國信用卡,2006(12).
The Owners Credit Scoring: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Micro-finance
ZHOU Chuangyang
The poor credit environ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concerned with imperfect small micro-enterprise loan pricing mechanism in addition to its own high-cost and high risks. The credit value of small microenterpri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at of owners. From owners personal credit history, banks can more accurately expect future repayment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is is the basic idea of the owners credit scor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owners credit sco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analyz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redit scoring in China’s micro-fi nance, It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owners credit scoring and promote innovations in micro-fi nance.
Small Micro-enterprise Loans Pricing; the Owners Credit Scoring; Credit Bureaus; Models
F830
:A
:1009 - 3109(2014)01-0030-06
(責任編輯:何昆燁)
周闖洋,男,漢族,浙江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