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仁漢 侯 瑞
(中國人民銀行鎮江市中心支行,江蘇鎮江 212000)
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現狀調查
——以江蘇省鎮江市8家法人金融機構為例
錢仁漢 侯 瑞
(中國人民銀行鎮江市中心支行,江蘇鎮江 212000)
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鎮江轄內8家農村法人金融機構調查發現,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初步建立了利率定價管理機制,定價能力逐步提升,但在定價方式、客戶信用評級體系應用、定價效果評估、經濟資本管理制度、內部資金定價機制等方面仍較為薄弱,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利率市場化;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我國大中型商業銀行在開展利率定價管理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利率定價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村鎮銀行在內的廣大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在利率自主定價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利率定價變得更加微妙,預測和把握利率變動趨勢,提高自主定價能力,是農村法人金融機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將給商業銀行帶來一系列影響
一是存款成本上升,存貸利差收窄。據統計,利率市場化后,美國銀行業的平均存貸利差減少54個BP,日本銀行業的平均存貸利差減少82個BP,臺灣地區存貸款平均利差減少100個BP左右。二是業務轉型加快。利差收益的縮小推動商業銀行向中間業務、表外業務、投行業務等非利息收入業務轉型,業務創新的加快促進銀行收入結構的轉型。三是銀行經營面臨的風險加大,例如部分銀行貸款可能更多轉向高風險的客戶,信貸風險加大;存款利率的差異引起存款的轉移加速,未來流動性風險的加大;伴隨市場利率波動性的增大,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上升,導致對利率風險防范工具的需求增加;利率定價多樣化帶來操作風險的增加等等。四是利率市場化要求商業銀行建立適應市場的利率定價機制,不斷提升利率定價能力。
(二)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對以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為代表的小型銀行在利率定價能力方面提出最大考驗
利率市場化是一場利率定價方式的革命,最為直接和深遠的影響表現為銀行定價能力將受到考驗,定價技術和定價人才的缺失、風險測度與評價工具欠缺與生疏、風險定價經驗不足將影響市場主體的定價能力,定價能力則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生存、發展。據統計,在美國利率市場化期間相繼有1000多家儲貸機構倒閉,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在利率市場化期間也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中小金融機構生存危機,而這進一步影響和制約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順利推進。為此,迫切需要商業銀行構建適應市場化運作的利率定價機制。就國內銀行類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總體現狀而言,無論是定價方法、定價模型還是系統建設方面,以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為代表的小型銀行處于定價能力最為薄弱的一環。因而,完善和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定價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決策、授權、執行為主線的定價管理機制基本形成
利率定價決策、授權和執行的組織架構是定價機制建設的組織基礎。從對鎮江4家農商行和4家村鎮銀行的調查情況來看,為保證全行目標效益的實現,金融機構都建立了統一管理和分級授權的利率定價機制,對本行利率定價組織架構、決策程序、管理辦法、定價流程、授權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勵機制等進行詳細規定,以決策、授權、執行為主線的定價管理機制基本形成。在利率定價決策方面,基本都由本行信貸審批委員會、專設機構或行長負責。在利率定價授權方面,大都對資產業務進行利率下限管理,并建立了較為嚴格的內控制度,以防范道德風險的發生。如鎮江農商行利率定價管理體系由董事會風險控制委員會、總行貸款審查委員會、有權審批人三級組成,對日常受市場利率影響變動較為頻繁的票據貼現利率,由計劃財務部、風險管理部、會計核算部三個部門負責調整、確定。在利率定價執行上,一般都建立了以效益為中心,牽頭部門負責,各部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定價機制。
(二)標準化定價與綜合定價相結合的定價策略初步成型
轄內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在利率定價時,更加注重考慮客戶對銀行的利潤貢獻度、產品需求、合作前景等方面的差異而實施不同的定價策略。對利潤貢獻度小、服務成本高的一般客戶,實施標準化的定價策略,即根據現金流、風險、成本等各項指標特性確定價格。對利潤貢獻度大、合作前景廣的優質客戶,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產品價格。同時,還會考慮客戶的利潤貢獻度進行綜合定價。在具體定價方式上,傳統的基準利率浮動或加點法在貸款定價中處于主導地位。實際操作中,主要以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限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若干個貸款定價影響因素并分別賦予一定的權重,在此基礎上加權計算得出浮動系數。在計算浮動系數時,參考的因素各有不同,大體包括客戶信用評級和貸款擔保方式、客戶綜合貢獻情況,貸款客戶所處的行業類型以及所在地區的市場競爭程度以及市場利率水平,此外還有銀行考慮了宏觀經濟金融環境、貸款品種、貸款金額等因素。
(三)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利率風險定價基礎信息系統
綜合業務系統的使用使得利率定價更為嚴謹,轄內四家農村商業銀行綜合業務系統均由省聯社統一開發、管理,存貸款計結息規則嚴格按照人民銀行標準由系統自動計結利息,國家調息時利率由省聯社統一調整。四家村鎮銀行則主要依托發起行建立、完善利率定價基礎信息系統,并利用利率上報系統及時提取相關數據和信息,保障利率監測的有效性和及時性。此外,四家農村商業銀行在依靠省聯社核心業務系統進行利率管理的同時還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求,自行設計開發了資金管理系統,主要承載貼現業務和資金業務。貼現業務從支行發起辦理,到各有權審批人審批,形成了流程化操作,計劃財務部根據貼現利率例會及時調整利率水平,通過系統保證貼現業務定價的合規性;資金業務從會計核算部發起辦理,計劃財務部審核,再經有權審批人審批后,形成資金交易授權,會計核算部根據授權辦理資金交易。
(一)客戶信用評級體系未得到有效利用
調查顯示,盡管各農村法人金融機構都針對貸款客戶建立了客戶信用評級系統,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評級方式,對客戶按信用等級進行分類,分類方法不同,等級級別不同,但僅有部分銀行將信用評級運用在貸款利率定價系統中(信用等級占利率上浮幅度20%-30%的權重),其中信用評級高的利率上浮幅度較低,信用評級低的利率上浮幅度較高。這種對客戶信用評級的運用方式簡單易行,但無法準確計量客戶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參數和體現最低風險報酬要求,風險計量和定價仍處于定性層面,定價較為粗放,難以滿足利率定價精細化的要求。
(二)定價效果評估系統建設尚不完善
此次調查的8家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僅有2家建立定價效果評估系統,另外6家尚未建立定價效果評估系統。少數銀行建立的定價效果評估系統,主要采取會議研究、討論的方式對貸款利率定價效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評估,評估方法主要以年底貸款利息收入金額占總收入的比重、貸款余額與等額存款余額的利息支出相比較來確定利率定價效果,并參照定價效果評估結果適時對利率定價做出調整。由此可見,即便是建立了定價效果評估系統的銀行,其評估方法仍十分簡單粗放,評估系統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經濟資本管理制度建設還不到位
商業銀行需要掌握其經營成果是以承受何種風險為代價取得的,通過將這些風險折算成成本,再與其收益作比較,才能科學的衡量其業績,經濟資本恰恰是衡量銀行用來彌補或緩沖所有風險帶來的非預期損失的資本,是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核心,是構建基于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RAROC)的貸款定價方法的前提。但此次參與調查的大多數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在貸款定價中尚未涉及到經濟資本及成本的計算,僅有某村鎮銀行在其發起行的幫助下采用內部系數法建立了經濟資本管理制度,用內部系數來計量各類風險所需的經濟資本,并逐步完善了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
(四)內部資金定價機制建設有待加強
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是資金在銀行不同部門、不同產品、不同分支機構之間流動的價格,它已成為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一項重要工具,高層管理人員可以依托內部轉移定價對銀行各業務單元的經營績效進行有效評估,還可以使商業銀行有效防范利率風險,進行資產負債管理。調查顯示,8家農村法人金融機構中僅有一家農商行建立了內部資金定價機制,內部資金定價機制建設有待加強。
(五)利率壓力測試系統明顯缺乏
調查顯示,轄內只有兩家農商行開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壓力測試,其余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尚未形成完善的測試系統。其中,某農商行利率壓力測試系統相對正規和完善,其采用了按月開展壓力測試的方式,設置輕度、中度、重度三種情景,即針對基準利率上升25 個基點、100個基點和200 個基點的情況下,對凈利息收入的影響和對資本凈額的敏感度進行研究。在實踐中,該農商行通過利率壓力測試,定量分析自身機構抗擊風險沖擊的能力,從而科學指導貸款利率定價,有效降低了利率定價不合理引起的經營風險。而其他銀行尚未構建利率壓力測試系統,對利率波動的潛在風險缺乏前瞻性應對。
(一)利率定價缺乏彈性可能導致借款人逆向選擇
利率定價缺乏彈性可能出現“逆向選擇”現象,即好的產業項目因為資金成本提高而退出市場,那些低水平的劣勢產業項目因采取變相辦法而獲取高息資金運轉,這樣不僅增加了農村法人金融機構貸款風險,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缺乏彈性的資金價格不僅加重了農民負擔,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成本,對我國的弱勢產業和政策項目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也造成借款人盈利能力低下使蘊藏的信貸風險加大,客觀上也助長了民間高利貸活動。
(二)定價機制不健全將導致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道德風險
缺乏彈性、非市場主導形成高利率將刺激農村法人金融機構有可能通過放寬貸款條件來擴大貸款規模、增加利潤,極可能使資金流入愿付高利息的高風險產業,這樣會給農村法人金融機構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埋下隱患,將導致信用風險。此外,貸款利率定價機制不健全,貸款利率定價不是根據市場、客戶等具體情況進行差別定價,在一定程度上會隱藏利率風險和道德風險。
(三)不利于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獲益能力
隨著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對客戶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不健全的利率定價機制必然產生不合理的資金價格水平,貸款定價過高會在同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甚至失去市場,定價過低可能使競爭到的貸款業務無利可圖甚至出現虧損。從長遠來看,價格水平不合理必然會削弱農村法人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也不利于其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獲益能力,則可能面臨客戶流失和市場份額縮小的不良局面。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完善定價制度,改進定價技術,提高定價能力。
(一)進一步健全內部精細化管理系統,完善與利率定價相關的信息系統建設
一是完善內部資金定價機制,發揮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上的工具作用。二是按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加強經濟資本管理,建立健全經濟資本管理系統,使貸款定價覆蓋全部成本和風險。三是完善管理會計系統。通過推行全面成本管理,設立成本中心,建立以分產品核算為基點和主線的成本歸集和分攤體系,真實評價客戶綜合貢獻和產品盈利能力,為完善定價體系提供支持。四是建立信用風險評價體系,完善以內部評級法為核心的貸款風險評級、計量體系。逐步積累風險計量所需基本歷史數據,在產品定價中更準確地反映出風險差別。五是強化和完善基礎數據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地建立信用風險度量與管理體系,提高貸款定價能力與效力。
(二)進一步健全利率定價機制,完善利率定價體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貸款定價管理機制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礎。農村法人金融機構應在效益為核心的經營理念指導下,從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風險評估體系和分級授權體制三個方面著手,建立完善先進合理的定價管理機制和科學有效的定價方法。一是要在內部建立起科學的分級授權機制。通過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在內部成立專門的貸款利率浮動定價管理委員會,制定統一利率浮動標準,規范各級定價審批權限,整合改善授信審批決策程序,搞好檢查監督,防止個別管理者和經辦者利用職權給予客戶亂定利率水平或計息方式,釀成道德風險。二是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風險評級體系。在定價過程中,必須貫徹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原則,堅持防范風險在先。力求通過風險評級體系,在受理每筆貸款申請時,能夠全面分析借款人的資產負債情況、經營情況、行業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及主要經營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等,對每筆貸款的風險狀況做出全面評估,從而有效地確定貸款利率,更好地覆蓋風險溢價。三是建立科學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綜合效益是貸款定價的核心。因此,在貸款定價過程中,應通過建立效益評級模型,綜合考慮一個客戶帶來的收益,除了要考慮客戶的信用風險大小,貸款期限的長短即利率風險大小外,還應考慮派生業務帶來的收益,以及籌集資金成本和運營成本分攤等問題,以確定客戶和產品的基準價格,保證每個客戶能對實際收益有所貢獻,為做好貸款定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利率定價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及時、準確地對利率市場變化做出反應,提升定價的差異化與精細化水平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農村法人金融機構應該依據宏觀市場需求和借款單位自身經營情況來調整利率,以便于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群體,及時、準確地對利率市場變化做出反應。要改進經營授權方式,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正確處理規模、成本、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提高利率定價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加快業務系統升級改造和功能擴展,綜合運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經濟資本最低報酬率、現代風險計量方法等,在實現利率定價的差異化與精細化方面下功夫。
(四)明確自身市場定位,向中間業務要效益
各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必須根據市場細分的原則,確立在細分市場中的優勢,形成獨特的品牌優勢。農村法人金融機構應著重占領“三農”、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貸款市場,發揮農村法人金融機構網點遍布城鄉、貼近基層的優勢,為“三農”經濟活動做好金融服務。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優勢,加大對“三農”產業鏈上相關中小企業的支持,專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相關的金融產品,扶持其做大做強。同時要發展不以存貸利差為利潤來源的中間業務,擴大中間業務收入,降低利差收入在利潤中的占比,促進收入結構轉型,從而降低利率波動的影響。
[1]魏革軍.利率定價是銀行盈利能力建設的核心——訪銀行獨立咨詢顧問、美國銀行前高級副總裁席波[J].中國金融.2013(04)
[2]張毅,黃莉,楊輝.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評估體系建設的實證研究——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指標體系設計及應用[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10)
[3]何丹.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城商行貸款定價管理研究——以江蘇銀行揚州分行為例[J].金融縱橫.2010(12)
[4]泓博.對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機制的思考[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06)
The Investigation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icing Mechanism Mode in Rur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ake the Case of Zhenjiang
QIAN Renhan HOU Rui
The speeding up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ll require a higher level upon interest rate pricing power of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8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Zhenjiang, the author thinks corporate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countryside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interest rate pric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But, the Corporate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countryside cast little light on pricing arrangements, the application of credit grading system, economic capital management , fund transfer pricing.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has yet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terest Rates Iberalization ; Rur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 The Pricing Mechanism Mode
F830
A
1009 - 3109(2014)07-0040-05
(責任編輯:何昆燁)
錢仁漢,男,漢族,本科,中國人民銀行鎮江市中心支行。
侯 瑞,男,漢族,碩士,中國人民銀行鎮江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