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吉林長春 130033)
對國內影子銀行發展的監管建議
李 白
(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吉林長春 130033)
近些年來,影子銀行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我國的金融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影子銀行蘊藏的風險。目前,我國在影子銀行的監管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文主要分析闡述了國內影子銀行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實現對影子銀行的監管。
國內影子銀行;發展問題;金融監管
(一)影子銀行是正規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
影子銀行能極大的緩解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局面,特別對于那些小型、微型以及農村企業來說,影子銀行在緩解其短期資金流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其渡過難關,進而有助于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這也是無形之中補充了我國金融機構職能的空缺。
(二)有利于推動我國金融創新
影子銀行是金融創新的結果,而影子銀行的不斷發展反之促進金融體系進一步創新。當前,我國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是我國金融體系深化改革的表現,也是我國金融改革發展與創新的重要產物。我國影子銀行的產生發展不但對于我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進一步發展創新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有利于我國多元化融資結構的金融市場的形成。這也表面了我國金融體系向全面服務的金融業轉型。
(一)加大杠桿風險
相比普通商業銀行留存準備金,影子銀行完全不需要留存準備金,因此,影子銀行在杠桿率的使用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可以使用比普通商業銀行更高的杠桿率,杠桿率的上升意味著風險系數的增加,從而使得整個金融體系的杠桿率上升,加大了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
(二)增加流動性風險
資金是影子銀行交易和經驗的主要對象,當前,傳統銀行的部分功能和業務已經被影子銀行替代,影子銀行的無序發展無形之中加大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的操作模式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短期資本市場,而投資則轉向了長期資產,中間的短期、長期期限錯配無法解決。一旦出現市場資金問題,就會導致商業銀行出現擠兌風險,一旦不能馬上將長期資產變現,就會加速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的發生。
(三)消弱政府貨幣政策的影響
當前,我國傳統的的金融結構已經發生改變,社會融資中影子銀行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由于影子銀行的運行超出了貨幣政策的管控范圍,因此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帶來不利的影響。加大了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影子銀行履行著貨幣銀行的智能,而卻不屬于傳統貨幣銀行的監管體系。無形之中使得央行的調控能力減弱,增加了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
(四)造成金融體系的不穩定
影子銀行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資本的虛擬化,使得我國金融體系的風險性增加。當經濟政策壓力以及外部沖擊雙重影響影子銀行時,影子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會擴散到整個金融體系,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嚴重影響。主要表現在:擠壓和沖擊我國正規金童體系資金融通渠道,危害金融機構的平穩運營;對于居民的經濟利益造成嚴重的損害;民間借貸不規范引發社會風險和市場風險。
(一)健全完善影子銀行監管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影子銀行的監管夯實了基礎。中國市場主要表現在數量龐大的銀信臺作之中,為了繞開貸款規模限制,近年來中國一些商業銀行進行了大規模的銀信合作信貸資產轉讓等影于銀行業務,留下巨大風險漏洞,因此需要加快立法進程以滿足現實監管的需要。監管部門應制定整體性的監管政策框架和法律將影子銀行納入監管范圍,以確保在結構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抵押品凈額計算機制的合法性,為資產證券化和衍生品市場規范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對基金管理公司的門檻、資質、募集對象以及投資規范和限售渠道的要求進行細化。另外,要完善影子銀行的法律法規體系,對于金融衍生品所依賴的原生資產的標準作出嚴格規定,同時,可以對影子銀行實行法定特許專用權,并嚴格限定其金融來源,進而有效防止影子銀行因為流動性資產不足而無法及時償還賬務所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從體制上充分保障社會投資者的利益。
(二)穩健有序推進金融業市場創新
金融創新是金融業乃至金融市場發展改革的動力,對于提高行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及增長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金融業市場的創新并不能從根本上減少風險,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和轉移風險。而且,金融市場中衍生品創新程度的不斷增加,會不斷拉長金融交易的鏈條,最終致使金融市場的透明度越來越差。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為一波接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想脫節,一旦虛擬經濟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就會逐漸演變為投機經濟,致使風險積累程度越來越高。我國的金融產品的創新應該在我國金融系統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逐步進行,由于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不計入表外業務,外表業務不但能增加銀行的收益,而且還不計入到資產負債當中。因此,不少商業銀行有著轉移風險、進行風險管理弱化的傾向,為此,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應該根據我國金融市場具體情況,本著監管能力與投資者承受能力相適應、以實體經濟需求為基礎的原則,在加大金融機構產品創新的同時,不斷加大調控力度,確保金融體系的規范和制度中包含金融產品創新。因而,對于金融產品創新進行有效的規范和引導,最終使得金融產品創新將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的情況下,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總之,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系協調是個微妙的博弈過程,具體的操作尺度需要金融監管部門科學的把握。
(三)嚴格規范影子銀行信息披露
未來我國影子銀行系統監管的重點是建立健全陽光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影子銀行的產品結構設計非常復雜,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臺交易市場進行,鮮有公開的、可以披露的信息,而信息的不對稱難免會給監管帶來阻礙。因此,對其進行管理的基本前期自然是獲取及時、充分的信息。借鑒美國當年的經驗教訓,加強監督場外交易,確保能夠全面監管金融機構以及金融交易。同時,要嚴格限制我國影子銀行的杠桿率。具體措施主要分析以下幾部分:一、設計信息披露的范圍、頻率、內容、方式,主要包括影子銀行的機構、產品和交易方式;二、設立責權明確的監管主體,主要負責影子銀行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建立信息披露的激勵和懲罰機制;三、確保評級機構的權威性,保障評級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
探索新的涵蓋影子銀行系統的金融市場信息披露機制,從而提高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為提高金融市場以及金融產品的市場透明度,在進行金融市場信息披露機制的建立時確保能夠覆蓋影子銀行系統,保障金融衍生品能夠在陽光透明的信息監督平臺上進行交易。在此過程中交易商的行為受到了監督,投機與操控市場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商品價格和資產價格得以趨于理性。這不但是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的重要風險控制行為,而且也有利于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促進影子銀行的健康穩步發展。
(四)強化影子銀行運行的動態監測
銀行存款準備金制度以及資本充足率無法對影子銀行進行有效的制約,同樣,影子銀行業得不到類似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影子銀行的操作模式是短期負債與長期投資的匹配,而一旦出現負債來源以及基礎產品問題,就會致使影子銀行損失慘重甚至倒閉。因此,對影子銀行加強監督,并囊括至存款保險制度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只要包括建立嚴格的注冊登記制度、設立逆周期的資本充足條件、促進資產與負債結構的期限匹配、限制業務活動和貸款集中程度等。為了應對擠兌風險,還應建立與傳統商業銀行類似的存款保險制度或類似于“最后貸款人”的救助機構,積極引導經審查等級的影子銀行辦理商業保險,對影子銀行的部分業務提供必要保障,使其在非常時期能夠免于陷入流動性危機。監管部門應注重動態性,隨時關注影子銀行的杠桿化水平,把握市場的波動,強化風險的動態監測,建立高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并根據定期上報的相關數據資料,采用合理的風險測量方法,確定機構實際承擔的風險水平,根據結果督促其采用適當的風險管理手段以優化風險指標。具體而言,可以要求機構向監管當局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包括詳細的期限檔次以及交易資產和表外頭寸在各種情況下的流動性分析;要求機構提供詳細的流動性評估報告,供監管者用來發布單個機構的流動性指引;監管當局定期公布分析流動性整體趨勢的系統報告。同時,通過流動性緩沖要求、核心融資比率監管、針對流動性的額外資本要求等工具的使用,降低系統性流動性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
(五)推進完善影子銀行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完善影子銀行公司治理,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是降低影子銀行系統在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也是規范影子銀行的治本之法。一、隔斷商業銀行與影子銀行之間風險傳輸通道,設立風險“防火墻”。對于商業銀行表內資金轉向私募股權基金等影子銀行機構;對于小額貸款公司向銀行融資要嚴格審查。銀信合作等業務應嚴格遵守資產真實轉讓和潔凈轉讓的原則。二、加強對資產證劵化業務的風險管理。銀行開展資產證劵化業務應關注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意愿,不能因證劵化而放松審查標準,明確禁止過度復雜的證劵化和再證劵化,嚴格控制產品杠桿率。三、嚴格控制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對于金融內部人員參與民間金融活動已經發現要嚴肅處理,阻斷民間金融體系風險向銀行體系轉移。四、征信機構內部要建立健全控制管理制度,杜絕評級人員參與一切可能對評級公正產生影響的咨詢或者顧問業務,確保評級的公平、公正、公開。五、逐漸引入和提高對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經理人資質的要求,通過管理人的準入限制保證基金的管理水平。同時,改革“投機補償”的薪酬制度,建立對影子銀行高管的問責制,防止管理者過度自信所帶來的風險偏好和金融腐敗。另外,影子銀行機構需參照監管部門設定的資本金、流動性及撥備要求,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時刻調整自身的交易及管理行為,以保證符合風險指標,配合金融監管主體的監管措施,稱為金融市場活動中安全的一環。
我國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雖然影子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對于我國的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不穩定因素,嚴重危害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但是也要看到影子銀行對我國金融市場積極的一面,辯證的看待影子銀行問題,只有不斷完善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完善我國金融市場制度,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影子銀行帶來的問題,使之更好的服務于我國金融市場。
[1]李建軍,田光寧.影子銀行體系監管改革的頂層設計問題探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1 (8).
[2]李世宏.對影子銀行的思考和監管建議[J].中國債券,2011 (8)
[3]李婭,翟坤.影子銀行造成的風險及其分散化解路徑[J].中國財政,2012(09)
[4]賈俊生,楊傳宵.影子銀行的運行特征與監管[J].中國金融,2012(22)
[5]葛爽.金融危機中影子銀行的作用機制及風險防范[J].金融與經濟,2010 (7).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dow Banking Regulatory Proposal
LI Bai
In recent years, the size of the shadow banks is more and more big, and in our fi nancial in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ccompanied by the shadow banking risk reserve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hadow banking problems and how to realize the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Domestic Shadow Banking; Development; Financial Supervision
F832
A
1009 - 3109(2014)05-0046-03
(責任編輯:何昆燁)
李 白,女,漢族,本科,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