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合縱連橫亞太暗戰不休
一戰百年,硝煙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在世界彌漫:俄羅斯與西方在歐洲冷戰、極端勢力卷土重來引發中東熱戰、中美日競合驅動亞太“暗戰”、主要經濟體競相放水打壓本幣引發全球貨幣戰……2014,雖然不復馬克沁和鐵絲網的硝煙,但折沖樽俎之間,國家間的角力“戰”意四伏。
當麥哲倫在1520年將世界最遼闊而又異常平靜的大海命名為太平洋的時候,他肯定沒有想到它如今會暗流涌動。彼時太平洋遠離世界政治經濟的核心地帶,國際體系仍沿著古老規則代代延續,而在500年后,該地區領導人的一場聚會--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卻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林立的大國和叢生的小國展開了合縱連橫的大戲,在表面風平浪靜的太平洋上全方位的角力已暗暗展開。在這背后,是太平洋周邊、亦即亞太地區取代歐洲成為人類政經議程的決定者,這便是亞太歷史定格于2014年的背景。
如果將2014年的亞太故事濃縮為一本書,那在中國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便占據了一大半內容。經由10個月的鋪墊,2014年亞太地區最重要的一場外交盛宴在年末召開。這場盛宴一舉掃除了年初以來籠罩在亞太上空的陰霾。
峰會重申了推進亞太自貿區得到所有APEC成員的認可、而“10+6”(亦即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等是構建亞太自貿區的基礎,這就為理清亞太的經貿格局提供了共識性基礎。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夜游中南海”后,這兩個最主要的碳排放國家宣示了它們的減排決心,并在軍事以及信息技術等領域取得了突破。中日實現了短暫但頗具破冰意義的首腦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放低他的右傾民族主義姿態,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立場爭議”。過去兩年多時間以來,由于日方在歷史和東海等問題上挑戰中方底線,兩國領導人就任以來一直未能實現會晤。
日俄也最終實現了首腦會晤,并確定了俄總統普京明年訪日的安排。安倍在今年初索契冬奧會時訪俄,而他的大多數西方盟友當時選擇了抵制這場體育盛會。但隨著烏克蘭局勢惡化和美俄關系緊張,日俄關系一落千丈,普京原定今秋訪日的計劃取消了。
北京峰會掃除了人們心中的諸多塊壘,而APEC借此展示了自己的價值。但不應忽視的是,在亞太主要領導人濟濟一堂描繪亞太藍圖之時,暗中的權力博弈從來沒有停止過。
任期還有兩年的奧巴馬正全力一搏以留下外交遺產:加快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強化盟國體系和自身在亞太的軍事存在。離開北京后,他來到大國博弈的焦點地區--緬甸,督促執政者加快政治改革;其后他在澳大利亞發表演講,就重返亞太“表決心”,強調“沒有人可以質疑我們對盟友的決心或承諾”。
安倍也很難會放棄他既定的外交路線,他稱與中日首腦會晤為“中日關系改善的第一步”,但在日媒看來,安倍其實意在提升其在國內的支持率。安倍日前已解散了眾議院并在本月中旬重新大選,堅持“解禁集體自衛權”。如果安倍得以長期執政,則中日關系前景要畫上很大問號。此外,在中日首腦會晤實現之后,韓日首腦會晤曾一度被輿論期待,但現在仍未實現。同時,日朝關系熱絡,朝鮮半島局勢的不穩定性增加。
可以想見,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而顯得一時風平浪靜的太平洋未來勢必再掀波瀾。不過,北京峰會為紓解亞太政經困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其代表便是亞太自貿區方案的提出與路線圖的制定。
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在全球GDP份額和貿易份額中占比日益縮小的美國迫切需要牢牢維護其在經貿領域的主導權,TPP便是它的應對武器。
作為應對,亞太經貿談判主導者東盟和新興大國中國牽頭組建RCEP,試圖在經貿競爭中追趕TPP。在一些人看來,RCEP與TPP各自“抱團”,就此結下梁子。
然而對熱衷于自由貿易的中國來說,未能加入TPP本身即意味著戰略損失,而RCEP與TPP的競爭勢必造成貿易壁壘,不利于統一的亞太大市場的形成。
中國選擇了重拾亞太自貿區這一APEC多年前提出的方案。在中國倡議下,今年5月的APEC貿易部長會議就推進亞太自貿區達成共識。上文也提到,北京峰會發表的宣言一致重申支持亞太自貿區的推進。
更關鍵的,宣言重申RCEP、TPP等是構建亞太自貿區的基礎,更印證了中國政府此前多次表達的“對TPP持開放態度”。
很明顯,亞太自貿區是中國“包容性整合”智慧的體現:它亮明了中國對貿易自由化的支持態度,并凸顯出貿易框架須更具開放化和包容性的一貫主張。在TPP和RCEP存在“抱團式”競爭之時,提出一項將TPP和RCEP容納在內、并以之為實現路徑的貿易框架顯示出中國的善意、智慧和大氣。
而從本質上看,亞太自貿區解決的是中國如何融入現有國際體系的問題。作為新興大國和全球化的倡導者,中國曾經為了加入WTO戰后經濟體系的代表而展開漫長、艱辛的談判。
在WTO等全球性貿易框架衰落后,中國加入RCEP談判、提出亞太自貿區方案顯示出中國融入現有國際體系的愿望。但有一點需要明確,中國不再是小心翼翼的融入者,也同時開始了議題及規則的設定。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該怎么辦?對于美國來說,當中國崛起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是將它納入現有國際體系、謀求合作共贏還是排斥在外,這是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如果選擇前者,那又應納入到哪種程度?畢竟,無論是TPP還是亞太自貿區,其影響都要以十年計算。
奧巴馬已經表達了他對亞太自貿區的支持,他是真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