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凱
當前的改革已經進入到了深水區和攻堅期,中央提出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具體到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領域更是如此。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觸及到一些部門單位的既得利益,實施起來難度較大,不但需要體制內部達成共識、協同配合,更需要體制外部積極介入、共同參與。具體而言,可從兩個層面一起努力:
1.應基于實際需求,審慎選擇項目申報,嚴謹編制預算,據實列支資金。預算單位應先調查摸底已有的軟、硬件設施,再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申報,并自覺控制預算規模,據實列支明細。
2.應基于投入產出,做好可行性研究與論證。各預算單位應該對申報的項目進行全面深入分析研究,提供翔實的數據支撐、客觀的風險評估,以便財政管理部門優化資源配置,確保財政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3.應基于績效目標,設計細化量化、可行易測的績效指標。各預算單位應根據當地政府總體發展規劃和中心工作要求,結合本部門職能定位,設定切實可行的績效目標,進而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反映項目屬性特點,涵蓋質量數量和成本效果等內容的量化可測的績效指標,更好地體現項目預算績效水平。
1.建立兩庫,完善針對項目支出的地區性項目庫和個性化指標庫內容。針對一些預算單位推出的“花樣翻新、名目繁多”的新增項目,財政管理部門應建立起專項支出項目庫,做到“要預算,先入庫”。由財政管理部門對預算單位申報的項目進行評審,確定其績效目標的虛實,現實需求的多少后,再擇優加入項目庫中。與此同時,財政管理部門應注意收集、整理以往專項支出績效評價資料,概括提煉出有代表性的細化量化、可行易測的個性化指標,分門別類地歸入績效評價指標庫,并不斷更新完善。一旦建立起適合本地區專項支出績效評價的績效指標庫后,預算單位在績效申報時便有例可循,不再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2.重視培訓,提升預算編制單位績效目標管理的意識和技能。主管部門普遍重視直觀的考核手段,如指標、評分等,而相對輕視教育、培訓的作用。績效管理理論認為,績效評價的技術手段和教練手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事實上組織預算單位學習績效管理理論,強化績效目標意識,提高預算申報技能,遠比單純的考核評分更重要。因此,在績效評價工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對被評價對象進行適時的教練指導,以期不斷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
3.落實問責,強化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評價結果的有效應用??冃Ч芾砝碚撜J為,績效考核評估只是全面績效管理的一個的手段而已,評價結果的應用才是績效管理的目的所在。有鑒于此,財政管理部門應堅持“基于結果、績效導向”的原則,切實引導預算單位注重財政資金的支出效果。具體而言:一是將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項目預算資金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二是將預算申報時的評價結果與預算執行中、預算支出后的評價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幫助預算單位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三是將評價結果適時公布,增加財政預算透明度的同時增強各預算單位績效管理意識。
(成林摘自《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第8期《地方財政支出績效目標管理第三方評價實證研究——以G省D市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