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鋼
中國由于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普通百姓,思想深處或多或少會留下計劃經濟的印記,比如,在老百姓眼里,銀行就是國家的銀行,是不會也不應該倒閉的,錢存在銀行是最保險、最放心的。如果突然有一天告訴老百姓,錢存在銀行也有風險,在銀行做理財也不能保本,老百姓一下子是很難接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銀行市場化進程不可能太快,快了老百姓的觀念跟不上。另一個方面。由于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為主體,國家統一調控經濟是重要的手段,市場要受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這幾年“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綠色信貸”等,都是國家的號召,各經濟部門要聯合行動,銀行當然不能例外,不能說,銀行市場化了就不執行中央的統一部署了。比如,有一個時期,市場上由于豬肉漲價,中央要求各部委拿出具體措施支持生豬飼養,把任務分解到各部門,也要求銀行制訂相應的信貸政策支持生豬飼養。可見,從上層來看,也是把銀行看成是國家的銀行。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不保證老百姓的財產安全,老百姓不答應,銀行不聽政府指揮,政府不滿意。所以,中國銀行業必須承載西方發達國家不可承受之重,對中國銀行業穩健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期部分股份制銀行試點理財資產管理業務,包括發行債權直接融資工具、直接運作資產管理計劃等,這項業務的開展一方面可以理解為這是對銀行業市場化改革的一個實際步驟,同時又可理解為進一步規范表外業務經營,是新形勢下改變銀行經營方式的重要舉措。試點要求每個項目獨立開戶、獨立資產負債表,獨立損益表等,充分考慮了資管風險與銀行風險的隔離,這是審慎監管的具體體現。由于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市場發育還不是很健全,市場化的步子不可能太大,也不可能一下子走得太遠,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銀行業經營非銀行金融業務,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些好的經驗,如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的金融租賃業務,取得了比較好的效益。這些租賃公司是實行獨立法人核算的,子公司的風險與母公司完全隔離,所以風險是可控的。作為銀行的理財投資來看,防范風險仍然是第一要務,銀行不能隨便把老百姓的錢拿去做高風險投資。盡管很多銀行都有投資風險的提示,但老百姓之所以把錢投到銀行,還是相信銀行是相對安全的,對老百姓來說,哪怕收益少一點,資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可以想象,如果哪家銀行經常出觀老百姓投資血本無歸的現象,對銀行的聲譽將是多大的影響。
加強對銀行投資的監管是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要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諧社會是永恒的主題,保護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是長期的任務,我們有責任對投資機構進行嚴密的監控和信息披露,讓投資在陽光下進行,在老百姓的監督下進行,要嚴格透明度管理,把資金走向讓投資者明明白白,不能有一筆糊涂賬,也不能發生賺了錢是投資機構的,虧了錢是老百姓的現象;要嚴格投資風險管理,嚴禁投向高風險項目,確保資金總體安全;要嚴格審計審查,防止賬外賬,防止道德風險發生,防止“龐氏騙局”重現,防止“麥道夫事件”重演。
對于銀行而言,混業經營已經算不上什么創新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從總的趨勢看,混的風險大于分的風險,隨著經濟周期的脈動,美國銀行業經歷了幾次由混到分,再由分到混的輪回,中國應從這些“過來人”的經歷中吸取教訓,進一完善機制,把握好銀行穩健經營的步伐。
(田風摘自《銀行家》2013年第12期《防范風險仍是銀行經營的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