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君+鄧卉

一樁樁將要激化的矛盾面前,有他;
一個個將要破裂的家庭訴前,找他;
一團團將要崩盤的糾紛鬧中,信他……
在廣西梧州市蒙山縣黃村鎮,司法所所長莫運福被當地群眾譽為 “解疙瘩的能手”“化矛盾的醫生”“辦實事的老黃牛”,是老百姓“評理的公心秤”。三十多年來,莫運福走遍蒙山每個山 村落調解處理群眾糾紛,做到事事有依據、樁樁有結果、條條有落實、件件有回音,用一片誠心、愛心為老百姓撐起法律“保護傘”,也贏得當地百姓的廣泛贊譽。
“百姓的正當權益必須維護,我要為他們撐起法律的‘保護傘”
“化解一件糾紛,就能給社會帶來一份安寧。”這是莫運福調任蒙山縣司法局黃村司法所所長兼黃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委會”)主任后,自己定下的一個目標。
黃村鎮離縣城有20公里,任職以來,莫運福舍小家,顧大家,安心扎根基層,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奔忙于司法行政、民間糾紛調解、法律宣傳工作之中,任勞任怨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
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下簡稱“林改”)工作中,黃村鎮百合村清江松柏9個生產組群眾誤讀林改政策,情緒激動,舉牌要求政府立即做出決定將百合林場歸還清江松柏9個生產組。莫運福接到報告,立即從20多公里外的另一處糾紛現場趕回來,當面向群眾講解有關法律法規,通過細心疏導和耐心調解,群眾的激動情緒逐漸平復。隨后,莫運福組織有關人員一同到林改現場調查,向一些老黨員、老村干和人大代表了解真實情況,及時掌握糾紛焦點,再組織林改雙方進行多次調解,終于使雙方簽訂合法協議,平息了蒙山縣林改中最大、最棘手的一個林權糾紛。
回憶這個往事,莫運福深有感觸地說:“百姓的正當權益必須維護,我要為他們撐起法律的‘保護傘。”
在日常各項工作中,莫運福圍繞群眾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以“化糾紛、解難題、促和諧”的工作準則,架起干部群眾的“連心橋”,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僅2010年以來,莫運福共調處各類糾紛485起,調解率達100%,調解成功率98.5%,制止群眾上訪及械斗事件15起,實現了無因民間調解糾紛不力引起的民轉刑案件、無群眾械斗事件等“四無”工作目標,得到廣大群眾和各級領導的好評。
“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我樂意當他們的‘老黃牛”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最基層、最前沿的職能工作部門,承擔著向基層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社區矯正、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各項重要任務,而作為司法所所長,既要當指揮員,又要當戰斗員,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必須沖在前頭。莫運福在鄉鎮工作三十多年,風雨兼程,辛勞中也飽含著歡喜。
2012年4月15日,莫運福因膽囊炎發作,痛得直不起腰,正趕到縣人民醫院門口,他突然接到一個報案說:“明覺村孫屋組孫家人把我裝祖先骨骸的金斗挖起,你所馬上來調解,否則我拉三車人和他們拼……”
莫運福二話不說,立即與同事驅車飛速趕到現場找到報案人黃某,首先安撫他的情緒,隨即走訪一些知情的村民和老黨員、老村干等,掌握這個事件爭議的焦點及有關證據后,同年4月28日,莫運福主持召開孫、黃兩家的調解庭,經過莫運福苦口婆心地釋法說理,孫家人接受調解,自愿提出一次性賠償人民幣15000元給黃家作為搬遷新墳的費用,并在調解庭上賠禮道歉,黃家人表示滿意,雙方簽訂協議,孫家人一次性兌付賠償款給黃家人,雙方握手言和。一場一觸即發的群體性械斗事件至此平安“軟著陸”。
黃村鎮百合村松柏組吳某與韋某爭議一塊林地,有松木508棵。吳某說是其父親生前種下,已經有20多年樹齡;韋某說是其母親種的,有30年左右樹齡。但雙方都拿不出有效的證據證實各自主張。百合村調委會及鎮林業部門等多次調解未果,雙方吵鬧不休。莫運福了解糾紛緣由后,組織雙方到林地現場,當眾砍下兩棵樹,通過查看樹木年輪來確定樹齡,當日,大家現場確定樹木年輪有30圈,與韋某所說的樹齡相近,林業部門證明是韋某母親種下的林木,得到當事人及村民的認可,惡意占有的一方當眾認錯,表示以后一定誠實做人。
類似事例在基層一線時有發生,莫運福每每接到報案都會趕到現場處理,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此,他樂呵呵地說:“群眾的事無小事,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我樂意當他們的‘老黃牛。”
黃村鎮群眾告訴我們:“莫所長是能做事的好干部、是做好事的好干部。”
“大家信任我,我就要把好調解糾紛的‘公心秤”
莫運福上任以來,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辦案原則,從不違背原則辦人情案、關系案,切實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2011年,黃村鎮道沖村沖尾組與村委會林場發生山林糾紛,爭議面積700多畝、經濟效益63萬元。莫運福深入多地調查取證,查找很多歷史證據,證實道沖村委會林場的權屬屬于道沖村沖尾組,隨后他主持調解,雙方簽訂和解協議。對此,道沖村沖尾組組長和群眾非常感激,提出要給莫運福所長5000元紅包,莫運福婉言謝絕道:“如果我利用手中的權力撈取個人利益,那就是違背共產黨員的宗旨,違背自己的良心和職業道德,違反法律,也有愧于黨和人民。”
幾年來,黃村鎮利用得天獨厚的山地、水力資源優勢招商引資,吸引一批客商前來投資,但有一些村民卻想以各種借口尋機在客商身上謀利。2011年年初,客商肖老板投資開發黃村鎮朋漢村六結沖社背組的公山種植速生桉,由于運輸苗木及肥料的工程車要經過社背組一段群眾自籌資金建造的村道及一座小橋。社背組集資建路的4戶群眾便要求肖老板補償修路、建橋費及被占用的水田、水利設施、山地等各項費用共計7萬多元,否則,不準肖老板運苗木、肥料的車輛通過。肖老板幾次主動和集資農戶協商,但雙方意見分歧太大,無法達成協議。當肖老板運苗木的車輛經過時,社背組的集資群眾便上路阻攔,致使車輛無法通行。眼看種植季節將過,肖老板心急如焚。當年5月22日,聽取肖老板的講訴后,莫運福當天便到六結沖社背組,分別找到集資農戶調查了解實際情況。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一糾紛,莫運福走訪公道正派的老黨員、人大代表,聽取他們的建議,隨后組織所有要求補償的農戶和肖老板集中談心,在莫運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肖老板一次性補償集資農戶修路、建橋及補償水田、水利設施、山地占用費共計13000多元,集資農戶方保證道路暢通。肖老板感激地對莫運福說:“想不到你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使我們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幫我解決大問題,群眾滿意,我也滿意,非常感謝莫所長,你真不愧是‘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endprint
莫運福多年的付出,讓當地老百姓形成一個概念:“一個糾紛公不公平、合不合理,莫所長就是一稈‘公心秤。”
“形勢不斷發展,我要讓基層信息搭上‘直通車”
“隨著時代的發展,基層司法所如果不在創新二字上下工夫,就很難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更難滿足老百姓的要求。”幾年來,莫運福一直致力于司法創新工作,不斷創新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積極探索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
莫運福覺得,調解糾紛必須弄清糾紛的性質、糾紛的根源、糾紛的時間和地點及雙方當事人的情況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并在實踐中創造出一套針對特定的糾紛類型采取的不同調解方法。如,針對文化程度不高,脾氣暴躁容易沖動的當事人,采取“冷卻降溫,春風化雨”法;針對固執己見,好鉆牛角尖的當事人,采取“換位思考法”和“逆向思維法”;針對胡攪蠻纏,死不認賬,心存僥幸的當事人,采取“扶正祛邪,案例引導法”;針對注重哥們義氣、親情友情的當事人,采取“親情解怒,親友疏導,政策法律攻心法”;針對一些證據不明的糾紛,采取靈活機動的方法。莫運福說:“我們在調解糾紛時會碰到很多新難題,我們要開動腦筋,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調解糾紛同樣要與時俱進。”
此外,莫運福創新思路,把黃村鎮207個生產組組長“聘為”信息員,司法所掌握信息員的聯系方式,有利于司法所在第一時間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把各類糾紛和上訪、斗毆等及時處理在萌芽狀態。
2013年,黃村村塘基組的李某戶組織30多人開會收費準備上訪,塘基組組長發現情況后,馬上打電話通知莫運福,他立即向鎮領導匯報,鎮里組織司法干部及時趕到現場調查做工作,避免了一場群體上訪事件發生。當時,鎮黨委書記問莫運福如何能這么快速獲得第一手信息,莫運福答道:“我把各組組長納入‘麾下,讓基層信息搭上‘直通車,我們就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鎮黨委書記高興地說:“我們要在全鎮大會上表揚你,并號召單位干部職工、村干向你學習,人人都用心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社會和諧就有保證。”
莫運福三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人生答卷上寫下了閃光的亮點,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揚和諸多榮譽。在他的帶領下,黃村鎮司法所先后被自治區司法廳授予“一級司法所”、自治區“十佳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莫運福先后被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全國模范司法所所長”“全區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和“全區司法行政系統優秀共產黨員”,被授予“全區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并獲評第八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在諸多榮譽面前,莫運福淡泊明志,他給自己寫了一首詩作為座右銘:“山外青山樓外樓,英雄好漢爭上游。爭得上游莫驕傲,還有英雄在前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