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菲
【摘 要】 本文介紹了錦州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五方面重點任務,分別是轉變發展方式、加大重金屬綜合治理力度,建立完善監控能力體系,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施污染源綜合防治,加強產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采用綜合手段、實施嚴格的重金屬污染源監管,并對每一方面均做了較為細致的展開闡述。
【關鍵詞】 重金屬污染 綜合防治規劃 重點任務
1 引言
我國重金屬污染是在長期的礦山開采、加工以及工業化進程中累積形成的。近年來長期積累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開始逐漸顯露,重金屬重特大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對自然生態和群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因此,綜合防治規劃的研究為有效控制錦州地區的重金屬污染,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供科學依據,具有重大意義。
2 轉變發展方式,加大重金屬綜合治理力度
(1)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減少重金屬污染物的產生。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堅決取締關停重污染企業,并分解落實、按期完成。以涉重金屬企業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生產能力為主要對象,逐步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或符合產業政策但污染排放經治理后仍長期不達標的企業,關停落后產能和污染高排放集中區的小企業,制止違規建設和違法排污。(2)優化產業布局和區域統籌布局。禁止在重點區域新、改、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禁止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因重金屬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不能穩定達標區域新建相關項目。(3)嚴格行業準入和環保核查。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政府針對重金屬企業的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準入條件。實施產業準入公告制度。規范銅、鉛、鋅等重金屬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加強再生金屬利用建設項目節能環保準入管理。
3 采用綜合手段,實施嚴格的重金屬污染源監管
(1)加強對污染源監管,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全面排查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企業及其周邊區域環境隱患,深入開展污染狀況評估,摸清重金屬污染情況。加強全市涉重金屬企業污染監管,促使企業100%穩定達標排放。(2)規范企業的日常環境管理,嚴格落實企業責任。企業應建立重金屬污染物產生、排放詳細臺帳,并納入“廠務公示內容”實施動態管理。抓好日常監控,完善治污設施,提升污染治理技術水平。規范物料堆放場、廢渣場、排污口的建設。(3)鼓勵公眾和媒體參與監督。強化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建立服務于社會和公眾的環境信息政府網站。(4)建立全省重金屬數據庫。進行重金屬技術數據調查,建立全省重金屬數據庫。市環保局按照省規劃安排,已完成所有涉及重金屬企業的廢水、廢氣和重金屬危險廢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等相關數據監測采集。
4 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施污染源綜合防治
(1)積極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堅持控新制舊,強化源頭防控重金屬污染,大力推進高效、能耗物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先進生產工藝。嚴格執行環保部頒布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重點行業防控要求的相關規定,執行相關的產業防控要求和生產工藝要求。(2)大力推進清潔生產。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減少含重金屬原材料的應用,減少生產工藝過程中的重金屬副產物或污染物產生,從源頭減少重金屬污染環境風險。(3)實施深度治理,加大綜合整治力度。鼓勵工業企業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治理。依法關停一批缺少治污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重污染企業。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問題嚴重的,要堅決實行停產整頓。(4)實施區域綜合整治。以重點區域為核心,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為側重點,對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突出、風險隱患較大地區實施綜合整治。我市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域為錦州市太和區,重點規劃單元為湯河子工業區。禁止在重點區域新建、改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鼓勵其他區域推行總量控制(如表1)。
5 加強產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建設重金屬污染區農村集中供水。對于區域背景性因素造成重金屬污染,以及短期內難以根本改善的重金屬污染區域,實施應急民生型供水保障工程,加強受污染區居民飲用水安全保障,建設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對重金屬污染嚴重、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喪失的地區,實施必要的移民安置政策。全市在規劃期內對重金屬污染嚴重造成人民生活困難的區域,實現集中供水工程建設。(2)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保障體系。對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進行全面系統調查研究,劃分種植功能區,實施農產品產地安全分級管理。建立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與預警體系。全市被污染土壤,在未修復治理之前,改變其種植功能,改種非糧食作物。(3)加強重點地區診療和健康監測。對全市受重金屬污染高風險的人群實施診療,建立敏感人群定期體檢制度。建立相應重金屬污染人體健康風險評價體系。建立重金屬污染健康危害環境評估制度和哨點疾病監測制度,組織開展重金屬污染所致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溯源分析,在重點防控區域開展重金屬人群的健康危害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4)減少含重金屬相關產品消費。減少含鉛油漆、涂料、焊料的生產和使用,強化對農藥、化肥、除草劑等農用化學品的環境管理,嚴禁使用砷類農藥,嚴格控制在食品及飼料中使用含重金屬添加劑。
6 建立完善監控能力體系
(1)加強重金屬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監督水平。加強現場重金屬監察執法能力。以監測評估、應急監測、及時預警、快速反應、科學管理為目標,建設先進的重金屬應急環境監測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投入,努力提高環境管理能力。(2)完善重點區域重金屬監測體系。完善重點區域及所在縣市環境監測系統監測能力,重點區域將配置重金屬監測實驗室儀器設備,設置環境保護衛生跟蹤系統,實現污染源及其周邊水、氣、土壤、農作物、食品、人體等的重金屬長期跟蹤監測和聯動分析;加大對重點排放源的監督性監測力度,建立重金屬排放和風險源清單。(3)建設重金屬污染事故應急系統。建立市級重金屬污染應急指揮系統,市以及主要流域分別配備水、氣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測車及儀器設備,重點海港和內河港口配備應急監測船。
完善重金屬污染健康監測網絡和報告制度,規劃期內在重點地區建立常規環境與健康監測站,開展重點地區環境與健康常規監測。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編制技術指南[S].2010年2月.
[2]遼寧省環境保護廳.遼寧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Z].2011年10月.endprint
【摘 要】 本文介紹了錦州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五方面重點任務,分別是轉變發展方式、加大重金屬綜合治理力度,建立完善監控能力體系,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施污染源綜合防治,加強產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采用綜合手段、實施嚴格的重金屬污染源監管,并對每一方面均做了較為細致的展開闡述。
【關鍵詞】 重金屬污染 綜合防治規劃 重點任務
1 引言
我國重金屬污染是在長期的礦山開采、加工以及工業化進程中累積形成的。近年來長期積累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開始逐漸顯露,重金屬重特大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對自然生態和群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因此,綜合防治規劃的研究為有效控制錦州地區的重金屬污染,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供科學依據,具有重大意義。
2 轉變發展方式,加大重金屬綜合治理力度
(1)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減少重金屬污染物的產生。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堅決取締關停重污染企業,并分解落實、按期完成。以涉重金屬企業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生產能力為主要對象,逐步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或符合產業政策但污染排放經治理后仍長期不達標的企業,關停落后產能和污染高排放集中區的小企業,制止違規建設和違法排污。(2)優化產業布局和區域統籌布局。禁止在重點區域新、改、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禁止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因重金屬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不能穩定達標區域新建相關項目。(3)嚴格行業準入和環保核查。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政府針對重金屬企業的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準入條件。實施產業準入公告制度。規范銅、鉛、鋅等重金屬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加強再生金屬利用建設項目節能環保準入管理。
3 采用綜合手段,實施嚴格的重金屬污染源監管
(1)加強對污染源監管,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全面排查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企業及其周邊區域環境隱患,深入開展污染狀況評估,摸清重金屬污染情況。加強全市涉重金屬企業污染監管,促使企業100%穩定達標排放。(2)規范企業的日常環境管理,嚴格落實企業責任。企業應建立重金屬污染物產生、排放詳細臺帳,并納入“廠務公示內容”實施動態管理。抓好日常監控,完善治污設施,提升污染治理技術水平。規范物料堆放場、廢渣場、排污口的建設。(3)鼓勵公眾和媒體參與監督。強化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建立服務于社會和公眾的環境信息政府網站。(4)建立全省重金屬數據庫。進行重金屬技術數據調查,建立全省重金屬數據庫。市環保局按照省規劃安排,已完成所有涉及重金屬企業的廢水、廢氣和重金屬危險廢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等相關數據監測采集。
4 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施污染源綜合防治
(1)積極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堅持控新制舊,強化源頭防控重金屬污染,大力推進高效、能耗物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先進生產工藝。嚴格執行環保部頒布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重點行業防控要求的相關規定,執行相關的產業防控要求和生產工藝要求。(2)大力推進清潔生產。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減少含重金屬原材料的應用,減少生產工藝過程中的重金屬副產物或污染物產生,從源頭減少重金屬污染環境風險。(3)實施深度治理,加大綜合整治力度。鼓勵工業企業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治理。依法關停一批缺少治污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重污染企業。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問題嚴重的,要堅決實行停產整頓。(4)實施區域綜合整治。以重點區域為核心,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為側重點,對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突出、風險隱患較大地區實施綜合整治。我市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域為錦州市太和區,重點規劃單元為湯河子工業區。禁止在重點區域新建、改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鼓勵其他區域推行總量控制(如表1)。
5 加強產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建設重金屬污染區農村集中供水。對于區域背景性因素造成重金屬污染,以及短期內難以根本改善的重金屬污染區域,實施應急民生型供水保障工程,加強受污染區居民飲用水安全保障,建設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對重金屬污染嚴重、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喪失的地區,實施必要的移民安置政策。全市在規劃期內對重金屬污染嚴重造成人民生活困難的區域,實現集中供水工程建設。(2)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保障體系。對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進行全面系統調查研究,劃分種植功能區,實施農產品產地安全分級管理。建立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與預警體系。全市被污染土壤,在未修復治理之前,改變其種植功能,改種非糧食作物。(3)加強重點地區診療和健康監測。對全市受重金屬污染高風險的人群實施診療,建立敏感人群定期體檢制度。建立相應重金屬污染人體健康風險評價體系。建立重金屬污染健康危害環境評估制度和哨點疾病監測制度,組織開展重金屬污染所致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溯源分析,在重點防控區域開展重金屬人群的健康危害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4)減少含重金屬相關產品消費。減少含鉛油漆、涂料、焊料的生產和使用,強化對農藥、化肥、除草劑等農用化學品的環境管理,嚴禁使用砷類農藥,嚴格控制在食品及飼料中使用含重金屬添加劑。
6 建立完善監控能力體系
(1)加強重金屬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監督水平。加強現場重金屬監察執法能力。以監測評估、應急監測、及時預警、快速反應、科學管理為目標,建設先進的重金屬應急環境監測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投入,努力提高環境管理能力。(2)完善重點區域重金屬監測體系。完善重點區域及所在縣市環境監測系統監測能力,重點區域將配置重金屬監測實驗室儀器設備,設置環境保護衛生跟蹤系統,實現污染源及其周邊水、氣、土壤、農作物、食品、人體等的重金屬長期跟蹤監測和聯動分析;加大對重點排放源的監督性監測力度,建立重金屬排放和風險源清單。(3)建設重金屬污染事故應急系統。建立市級重金屬污染應急指揮系統,市以及主要流域分別配備水、氣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測車及儀器設備,重點海港和內河港口配備應急監測船。
完善重金屬污染健康監測網絡和報告制度,規劃期內在重點地區建立常規環境與健康監測站,開展重點地區環境與健康常規監測。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編制技術指南[S].2010年2月.
[2]遼寧省環境保護廳.遼寧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Z].2011年10月.endprint
【摘 要】 本文介紹了錦州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五方面重點任務,分別是轉變發展方式、加大重金屬綜合治理力度,建立完善監控能力體系,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施污染源綜合防治,加強產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采用綜合手段、實施嚴格的重金屬污染源監管,并對每一方面均做了較為細致的展開闡述。
【關鍵詞】 重金屬污染 綜合防治規劃 重點任務
1 引言
我國重金屬污染是在長期的礦山開采、加工以及工業化進程中累積形成的。近年來長期積累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開始逐漸顯露,重金屬重特大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對自然生態和群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因此,綜合防治規劃的研究為有效控制錦州地區的重金屬污染,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供科學依據,具有重大意義。
2 轉變發展方式,加大重金屬綜合治理力度
(1)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減少重金屬污染物的產生。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堅決取締關停重污染企業,并分解落實、按期完成。以涉重金屬企業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生產能力為主要對象,逐步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或符合產業政策但污染排放經治理后仍長期不達標的企業,關停落后產能和污染高排放集中區的小企業,制止違規建設和違法排污。(2)優化產業布局和區域統籌布局。禁止在重點區域新、改、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禁止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因重金屬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不能穩定達標區域新建相關項目。(3)嚴格行業準入和環保核查。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政府針對重金屬企業的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準入條件。實施產業準入公告制度。規范銅、鉛、鋅等重金屬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加強再生金屬利用建設項目節能環保準入管理。
3 采用綜合手段,實施嚴格的重金屬污染源監管
(1)加強對污染源監管,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全面排查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企業及其周邊區域環境隱患,深入開展污染狀況評估,摸清重金屬污染情況。加強全市涉重金屬企業污染監管,促使企業100%穩定達標排放。(2)規范企業的日常環境管理,嚴格落實企業責任。企業應建立重金屬污染物產生、排放詳細臺帳,并納入“廠務公示內容”實施動態管理。抓好日常監控,完善治污設施,提升污染治理技術水平。規范物料堆放場、廢渣場、排污口的建設。(3)鼓勵公眾和媒體參與監督。強化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建立服務于社會和公眾的環境信息政府網站。(4)建立全省重金屬數據庫。進行重金屬技術數據調查,建立全省重金屬數據庫。市環保局按照省規劃安排,已完成所有涉及重金屬企業的廢水、廢氣和重金屬危險廢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等相關數據監測采集。
4 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施污染源綜合防治
(1)積極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堅持控新制舊,強化源頭防控重金屬污染,大力推進高效、能耗物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先進生產工藝。嚴格執行環保部頒布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重點行業防控要求的相關規定,執行相關的產業防控要求和生產工藝要求。(2)大力推進清潔生產。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減少含重金屬原材料的應用,減少生產工藝過程中的重金屬副產物或污染物產生,從源頭減少重金屬污染環境風險。(3)實施深度治理,加大綜合整治力度。鼓勵工業企業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治理。依法關停一批缺少治污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重污染企業。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問題嚴重的,要堅決實行停產整頓。(4)實施區域綜合整治。以重點區域為核心,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為側重點,對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突出、風險隱患較大地區實施綜合整治。我市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域為錦州市太和區,重點規劃單元為湯河子工業區。禁止在重點區域新建、改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鼓勵其他區域推行總量控制(如表1)。
5 加強產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建設重金屬污染區農村集中供水。對于區域背景性因素造成重金屬污染,以及短期內難以根本改善的重金屬污染區域,實施應急民生型供水保障工程,加強受污染區居民飲用水安全保障,建設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對重金屬污染嚴重、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喪失的地區,實施必要的移民安置政策。全市在規劃期內對重金屬污染嚴重造成人民生活困難的區域,實現集中供水工程建設。(2)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保障體系。對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進行全面系統調查研究,劃分種植功能區,實施農產品產地安全分級管理。建立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與預警體系。全市被污染土壤,在未修復治理之前,改變其種植功能,改種非糧食作物。(3)加強重點地區診療和健康監測。對全市受重金屬污染高風險的人群實施診療,建立敏感人群定期體檢制度。建立相應重金屬污染人體健康風險評價體系。建立重金屬污染健康危害環境評估制度和哨點疾病監測制度,組織開展重金屬污染所致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溯源分析,在重點防控區域開展重金屬人群的健康危害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4)減少含重金屬相關產品消費。減少含鉛油漆、涂料、焊料的生產和使用,強化對農藥、化肥、除草劑等農用化學品的環境管理,嚴禁使用砷類農藥,嚴格控制在食品及飼料中使用含重金屬添加劑。
6 建立完善監控能力體系
(1)加強重金屬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監督水平。加強現場重金屬監察執法能力。以監測評估、應急監測、及時預警、快速反應、科學管理為目標,建設先進的重金屬應急環境監測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投入,努力提高環境管理能力。(2)完善重點區域重金屬監測體系。完善重點區域及所在縣市環境監測系統監測能力,重點區域將配置重金屬監測實驗室儀器設備,設置環境保護衛生跟蹤系統,實現污染源及其周邊水、氣、土壤、農作物、食品、人體等的重金屬長期跟蹤監測和聯動分析;加大對重點排放源的監督性監測力度,建立重金屬排放和風險源清單。(3)建設重金屬污染事故應急系統。建立市級重金屬污染應急指揮系統,市以及主要流域分別配備水、氣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測車及儀器設備,重點海港和內河港口配備應急監測船。
完善重金屬污染健康監測網絡和報告制度,規劃期內在重點地區建立常規環境與健康監測站,開展重點地區環境與健康常規監測。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編制技術指南[S].2010年2月.
[2]遼寧省環境保護廳.遼寧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Z].2011年10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