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濤+張林智+初明建
【摘 要】 車輛溜逸是行車過程中常見的慣性事故,對行車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本文對車輛溜逸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防止溜逸方法及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防止車輛溜逸提供參考意見,減少車輛溜逸事故。
【關鍵詞】 車輛溜逸 防溜體系 鐵路 溜逸原因
車輛溜逸是指停留的車輛因自身或外部原因,車輛自動溜走,如果不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車輛便會失去控制,造成嚴重的事故。車輛溜逸是行車過程中常見的慣性事故,其中引起車輛溜逸的原因包括自然環境、操作人員自身素質、制度及技術不完善,本文根據車輛溜逸原因,提出防止車輛溜逸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防止車輛溜逸提供參考。
1 車輛溜逸原因
1.1 線路坡度原因
我國《技規》中規定,車站應設在直線、平路的較寬闊處,如果車站必須設在坡道上,那么坡度不得超過1.5‰。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線路未及時進行整道處理,實際的坡度超過1.5‰。在坡度超過規定數值的線路上,車輛會因為摩擦阻力變小,從而發生自動溜逸,造成車輛溜逸事故。
1.2 自然環境原因
造成車輛溜逸事故的自然環境主要是指大風導致的車輛溜逸,停留車輛在大風作用下,會受到氣動推力,當風的推力與線路坡度的合力大于車輛自身的制動力時,車輛就會發生溜逸,給行車造成危害。
1.3 工作人員工作素質
(1)對行車進行操作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掛車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或者因為提前撤除防溜設施,導致車組間沖撞、鉤位不正等原因造成車輛溜逸;摘車時,在車輛沒有停穩時提鉤,或者在提鉤前沒有提前采取防溜措施,導致在線路坡度上的提留車輛溜逸;推送車輛時,沒有提前確認行車狀態,造成車組順坡溜逸。(2)工作人員違章作業,造成車輛溜逸。違反調車作業中的規定,擅自對列車進行溜放作業;在上坡方向對列車進行調車;完成調車作業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3)工作人員不重視防溜措施,工作人員在工作時,由于時間緊過分重視效率、忽略了行車安全,不重視采取的防溜措施,造成車輛的溜逸。(4)上級領導不重視防溜措施,由于中間站的領導不重視防溜措施,加上技術薄弱,防溜制度不完善,極易引起車輛溜逸。
2 中間站防溜主要措施
2.1 防溜體系及關鍵措施
(1)制定防溜動態體系,通過動態體系,不斷循環和完善,最終達到中間站車輛的防溜的目的,從而減少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如圖1所示。(2)配備足夠的防溜器具,并嚴格執行防溜器具的制度,對器具進行編號、使用時、使用后以及存放都進行編號操作。(3)對于在中間站停留的車輛,要對行車進行連掛操作,將兩端的制動機擰緊,以鐵鞋進行固定,若不能進行連掛操作時,應及時采取防溜措施。(4)在中間站進行調車工作時,應保證先進行防溜措施、然后再進行摘車、掛車、撤溜等工作。(見圖1)
2.2 思想、技術、制度相結合進行防溜工作
(1) 從干部到職工,從專業操作人員到普通操作人員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列車防溜工作,各級干部要加強對防溜工作的管理,對嚴格執行防溜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對未執行防溜工作造成溜逸事故的工作人員進行懲罰,激勵工作人員的工作的積極性。(2)加強技術管理,完善列車管理軟件,強化防溜工作,保證各機組之間的聯控;同時加大對防溜設備的投入,采用先進的防溜器具,保證先進的硬件設備在防溜工作中的使用。(3)對中間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防止溜逸事故的發生。(4)根據中間站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同時完善上崗制度。
3 主要站的車輛防溜措施
3.1 利用網絡聯控防止車輛的靜態溜逸
(1)聯勞單位之間進行聯控,放風制動工作人員提前上崗,等試風工作人員完成試風工作,再進行放風作業,從而可以防止因為分鉤或者緩解挫鉤造成列車溜逸。(2)聯勞車間之間進行聯控,加強調車組人員與商檢人員之間的聯系,從而時刻掌握到達列車的狀態,利于發生事故時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商檢人員要及時上崗工作,認真檢查車列,以便及時發現車輛溜逸現象。(3)調車作業各工作小組進行監控,上一道工序要對下一道工序負責,下一道工序的工作人員對上一道工序進行檢查,各工序之間進行監控,保證調車作業的順利進行。(4)對關鍵人、關鍵列車、關鍵線路、關鍵事件進行重點檢查、監控,保證各工序小組間的聯控。
通過以上四個聯控線形成的閉合網絡,有效的保證列車從進站到解體得到控制,防止列車的靜態溜逸。
3.2 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列車的動態溜逸
(1)列車解體作業時,要保證到場防護工作人員到位、試拉到位,確認作業車連掛狀態,確認試拉信號的良好性。(2)進行調車工作時,要確保防護工作人員到位才能進行動車、甩車工作,沒有采取防溜措施不可以摘機車,試拉信號不好時不進行摘鉤工作,停留車輛必須進行手閘防溜,單車、小組車必須采取防溜措施才可以單獨停放,手閘工作不良時要掛在其他車輛進行擰閘防溜。(3)接發列車人員要確認車列進線過標和坡道盡頭的存車狀態,并且要確認進線的列車是否停妥。(4)調車工作要貫徹防溜措施,提前布置防溜要點、安排防溜作業、及時提出有效的防溜措施。
3.3 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1)提高工作人員的車輛防溜意識,認真執行防溜工作的各項措施;(2)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通過車輛溜逸事例提高工作人員的警覺性,意識到防溜工作的重要;(3)端正工作態度,要將安全擺在第一位,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求效率;(4)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應變能力,尤其要重視新上崗、改崗、替班人員的工作能力。
4 結語
車輛溜逸事故在行車事故中占較大的比重,做好車輛防溜工作,才能保證行車的安全,減少不必要的危害。車輛溜逸一般是由于工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不采取相應的防溜措施而引起的,因此要防止車輛溜逸就要求工作人員樹立車輛防溜的思想意識,嚴格執行車輛防溜的規章制度,甩車、停車時要好防溜準備,掛車前檢查線路以及試拉信號,保證相關工作人員的聯控配合,就可以有效的減少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田紅旗.列車空氣動力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2]嚴雋耄.車輛工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3]烏魯木齊鐵路局,中南大學.風區車站停留車輛防溜研究報告[R],2010.endprint
【摘 要】 車輛溜逸是行車過程中常見的慣性事故,對行車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本文對車輛溜逸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防止溜逸方法及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防止車輛溜逸提供參考意見,減少車輛溜逸事故。
【關鍵詞】 車輛溜逸 防溜體系 鐵路 溜逸原因
車輛溜逸是指停留的車輛因自身或外部原因,車輛自動溜走,如果不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車輛便會失去控制,造成嚴重的事故。車輛溜逸是行車過程中常見的慣性事故,其中引起車輛溜逸的原因包括自然環境、操作人員自身素質、制度及技術不完善,本文根據車輛溜逸原因,提出防止車輛溜逸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防止車輛溜逸提供參考。
1 車輛溜逸原因
1.1 線路坡度原因
我國《技規》中規定,車站應設在直線、平路的較寬闊處,如果車站必須設在坡道上,那么坡度不得超過1.5‰。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線路未及時進行整道處理,實際的坡度超過1.5‰。在坡度超過規定數值的線路上,車輛會因為摩擦阻力變小,從而發生自動溜逸,造成車輛溜逸事故。
1.2 自然環境原因
造成車輛溜逸事故的自然環境主要是指大風導致的車輛溜逸,停留車輛在大風作用下,會受到氣動推力,當風的推力與線路坡度的合力大于車輛自身的制動力時,車輛就會發生溜逸,給行車造成危害。
1.3 工作人員工作素質
(1)對行車進行操作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掛車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或者因為提前撤除防溜設施,導致車組間沖撞、鉤位不正等原因造成車輛溜逸;摘車時,在車輛沒有停穩時提鉤,或者在提鉤前沒有提前采取防溜措施,導致在線路坡度上的提留車輛溜逸;推送車輛時,沒有提前確認行車狀態,造成車組順坡溜逸。(2)工作人員違章作業,造成車輛溜逸。違反調車作業中的規定,擅自對列車進行溜放作業;在上坡方向對列車進行調車;完成調車作業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3)工作人員不重視防溜措施,工作人員在工作時,由于時間緊過分重視效率、忽略了行車安全,不重視采取的防溜措施,造成車輛的溜逸。(4)上級領導不重視防溜措施,由于中間站的領導不重視防溜措施,加上技術薄弱,防溜制度不完善,極易引起車輛溜逸。
2 中間站防溜主要措施
2.1 防溜體系及關鍵措施
(1)制定防溜動態體系,通過動態體系,不斷循環和完善,最終達到中間站車輛的防溜的目的,從而減少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如圖1所示。(2)配備足夠的防溜器具,并嚴格執行防溜器具的制度,對器具進行編號、使用時、使用后以及存放都進行編號操作。(3)對于在中間站停留的車輛,要對行車進行連掛操作,將兩端的制動機擰緊,以鐵鞋進行固定,若不能進行連掛操作時,應及時采取防溜措施。(4)在中間站進行調車工作時,應保證先進行防溜措施、然后再進行摘車、掛車、撤溜等工作。(見圖1)
2.2 思想、技術、制度相結合進行防溜工作
(1) 從干部到職工,從專業操作人員到普通操作人員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列車防溜工作,各級干部要加強對防溜工作的管理,對嚴格執行防溜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對未執行防溜工作造成溜逸事故的工作人員進行懲罰,激勵工作人員的工作的積極性。(2)加強技術管理,完善列車管理軟件,強化防溜工作,保證各機組之間的聯控;同時加大對防溜設備的投入,采用先進的防溜器具,保證先進的硬件設備在防溜工作中的使用。(3)對中間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防止溜逸事故的發生。(4)根據中間站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同時完善上崗制度。
3 主要站的車輛防溜措施
3.1 利用網絡聯控防止車輛的靜態溜逸
(1)聯勞單位之間進行聯控,放風制動工作人員提前上崗,等試風工作人員完成試風工作,再進行放風作業,從而可以防止因為分鉤或者緩解挫鉤造成列車溜逸。(2)聯勞車間之間進行聯控,加強調車組人員與商檢人員之間的聯系,從而時刻掌握到達列車的狀態,利于發生事故時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商檢人員要及時上崗工作,認真檢查車列,以便及時發現車輛溜逸現象。(3)調車作業各工作小組進行監控,上一道工序要對下一道工序負責,下一道工序的工作人員對上一道工序進行檢查,各工序之間進行監控,保證調車作業的順利進行。(4)對關鍵人、關鍵列車、關鍵線路、關鍵事件進行重點檢查、監控,保證各工序小組間的聯控。
通過以上四個聯控線形成的閉合網絡,有效的保證列車從進站到解體得到控制,防止列車的靜態溜逸。
3.2 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列車的動態溜逸
(1)列車解體作業時,要保證到場防護工作人員到位、試拉到位,確認作業車連掛狀態,確認試拉信號的良好性。(2)進行調車工作時,要確保防護工作人員到位才能進行動車、甩車工作,沒有采取防溜措施不可以摘機車,試拉信號不好時不進行摘鉤工作,停留車輛必須進行手閘防溜,單車、小組車必須采取防溜措施才可以單獨停放,手閘工作不良時要掛在其他車輛進行擰閘防溜。(3)接發列車人員要確認車列進線過標和坡道盡頭的存車狀態,并且要確認進線的列車是否停妥。(4)調車工作要貫徹防溜措施,提前布置防溜要點、安排防溜作業、及時提出有效的防溜措施。
3.3 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1)提高工作人員的車輛防溜意識,認真執行防溜工作的各項措施;(2)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通過車輛溜逸事例提高工作人員的警覺性,意識到防溜工作的重要;(3)端正工作態度,要將安全擺在第一位,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求效率;(4)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應變能力,尤其要重視新上崗、改崗、替班人員的工作能力。
4 結語
車輛溜逸事故在行車事故中占較大的比重,做好車輛防溜工作,才能保證行車的安全,減少不必要的危害。車輛溜逸一般是由于工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不采取相應的防溜措施而引起的,因此要防止車輛溜逸就要求工作人員樹立車輛防溜的思想意識,嚴格執行車輛防溜的規章制度,甩車、停車時要好防溜準備,掛車前檢查線路以及試拉信號,保證相關工作人員的聯控配合,就可以有效的減少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田紅旗.列車空氣動力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2]嚴雋耄.車輛工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3]烏魯木齊鐵路局,中南大學.風區車站停留車輛防溜研究報告[R],2010.endprint
【摘 要】 車輛溜逸是行車過程中常見的慣性事故,對行車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本文對車輛溜逸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防止溜逸方法及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防止車輛溜逸提供參考意見,減少車輛溜逸事故。
【關鍵詞】 車輛溜逸 防溜體系 鐵路 溜逸原因
車輛溜逸是指停留的車輛因自身或外部原因,車輛自動溜走,如果不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車輛便會失去控制,造成嚴重的事故。車輛溜逸是行車過程中常見的慣性事故,其中引起車輛溜逸的原因包括自然環境、操作人員自身素質、制度及技術不完善,本文根據車輛溜逸原因,提出防止車輛溜逸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防止車輛溜逸提供參考。
1 車輛溜逸原因
1.1 線路坡度原因
我國《技規》中規定,車站應設在直線、平路的較寬闊處,如果車站必須設在坡道上,那么坡度不得超過1.5‰。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線路未及時進行整道處理,實際的坡度超過1.5‰。在坡度超過規定數值的線路上,車輛會因為摩擦阻力變小,從而發生自動溜逸,造成車輛溜逸事故。
1.2 自然環境原因
造成車輛溜逸事故的自然環境主要是指大風導致的車輛溜逸,停留車輛在大風作用下,會受到氣動推力,當風的推力與線路坡度的合力大于車輛自身的制動力時,車輛就會發生溜逸,給行車造成危害。
1.3 工作人員工作素質
(1)對行車進行操作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掛車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或者因為提前撤除防溜設施,導致車組間沖撞、鉤位不正等原因造成車輛溜逸;摘車時,在車輛沒有停穩時提鉤,或者在提鉤前沒有提前采取防溜措施,導致在線路坡度上的提留車輛溜逸;推送車輛時,沒有提前確認行車狀態,造成車組順坡溜逸。(2)工作人員違章作業,造成車輛溜逸。違反調車作業中的規定,擅自對列車進行溜放作業;在上坡方向對列車進行調車;完成調車作業時沒有采取防溜措施。(3)工作人員不重視防溜措施,工作人員在工作時,由于時間緊過分重視效率、忽略了行車安全,不重視采取的防溜措施,造成車輛的溜逸。(4)上級領導不重視防溜措施,由于中間站的領導不重視防溜措施,加上技術薄弱,防溜制度不完善,極易引起車輛溜逸。
2 中間站防溜主要措施
2.1 防溜體系及關鍵措施
(1)制定防溜動態體系,通過動態體系,不斷循環和完善,最終達到中間站車輛的防溜的目的,從而減少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如圖1所示。(2)配備足夠的防溜器具,并嚴格執行防溜器具的制度,對器具進行編號、使用時、使用后以及存放都進行編號操作。(3)對于在中間站停留的車輛,要對行車進行連掛操作,將兩端的制動機擰緊,以鐵鞋進行固定,若不能進行連掛操作時,應及時采取防溜措施。(4)在中間站進行調車工作時,應保證先進行防溜措施、然后再進行摘車、掛車、撤溜等工作。(見圖1)
2.2 思想、技術、制度相結合進行防溜工作
(1) 從干部到職工,從專業操作人員到普通操作人員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列車防溜工作,各級干部要加強對防溜工作的管理,對嚴格執行防溜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對未執行防溜工作造成溜逸事故的工作人員進行懲罰,激勵工作人員的工作的積極性。(2)加強技術管理,完善列車管理軟件,強化防溜工作,保證各機組之間的聯控;同時加大對防溜設備的投入,采用先進的防溜器具,保證先進的硬件設備在防溜工作中的使用。(3)對中間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防止溜逸事故的發生。(4)根據中間站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同時完善上崗制度。
3 主要站的車輛防溜措施
3.1 利用網絡聯控防止車輛的靜態溜逸
(1)聯勞單位之間進行聯控,放風制動工作人員提前上崗,等試風工作人員完成試風工作,再進行放風作業,從而可以防止因為分鉤或者緩解挫鉤造成列車溜逸。(2)聯勞車間之間進行聯控,加強調車組人員與商檢人員之間的聯系,從而時刻掌握到達列車的狀態,利于發生事故時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商檢人員要及時上崗工作,認真檢查車列,以便及時發現車輛溜逸現象。(3)調車作業各工作小組進行監控,上一道工序要對下一道工序負責,下一道工序的工作人員對上一道工序進行檢查,各工序之間進行監控,保證調車作業的順利進行。(4)對關鍵人、關鍵列車、關鍵線路、關鍵事件進行重點檢查、監控,保證各工序小組間的聯控。
通過以上四個聯控線形成的閉合網絡,有效的保證列車從進站到解體得到控制,防止列車的靜態溜逸。
3.2 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列車的動態溜逸
(1)列車解體作業時,要保證到場防護工作人員到位、試拉到位,確認作業車連掛狀態,確認試拉信號的良好性。(2)進行調車工作時,要確保防護工作人員到位才能進行動車、甩車工作,沒有采取防溜措施不可以摘機車,試拉信號不好時不進行摘鉤工作,停留車輛必須進行手閘防溜,單車、小組車必須采取防溜措施才可以單獨停放,手閘工作不良時要掛在其他車輛進行擰閘防溜。(3)接發列車人員要確認車列進線過標和坡道盡頭的存車狀態,并且要確認進線的列車是否停妥。(4)調車工作要貫徹防溜措施,提前布置防溜要點、安排防溜作業、及時提出有效的防溜措施。
3.3 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1)提高工作人員的車輛防溜意識,認真執行防溜工作的各項措施;(2)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通過車輛溜逸事例提高工作人員的警覺性,意識到防溜工作的重要;(3)端正工作態度,要將安全擺在第一位,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求效率;(4)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應變能力,尤其要重視新上崗、改崗、替班人員的工作能力。
4 結語
車輛溜逸事故在行車事故中占較大的比重,做好車輛防溜工作,才能保證行車的安全,減少不必要的危害。車輛溜逸一般是由于工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不采取相應的防溜措施而引起的,因此要防止車輛溜逸就要求工作人員樹立車輛防溜的思想意識,嚴格執行車輛防溜的規章制度,甩車、停車時要好防溜準備,掛車前檢查線路以及試拉信號,保證相關工作人員的聯控配合,就可以有效的減少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田紅旗.列車空氣動力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2]嚴雋耄.車輛工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3]烏魯木齊鐵路局,中南大學.風區車站停留車輛防溜研究報告[R],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