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義冉
(河北鋼鐵集團,河北 石家莊 050031)
在鋼鐵產能過剩難以緩解、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面對利潤日趨攤薄的“后鋼鐵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關注點轉到第三利潤源——現代物流,提出“向物流要效益”的新理念,而火運作為內陸鋼鐵企業的重要運輸方式之一,但其廠內延占費是前期降本未觸及的領域。某企業對其火運流程進行了梳理,發現火運延占費用居高不下,而且延占費收取標準2014年比2013年提高了近30%,未精細化管理,處于被動繳費的狀態。為此,規范火運裝卸車管理,降低延占費勢在必行。
某鋼鐵企業火運物資主要為原料及鋼材,延占費產生的直接原因分為兩類,一類為原料卸車不及時、排出超時產生的,一類為鋼材裝車不及時排出超時產生。這兩項業務需要物資管理部門、生產部門、采購部門、鐵路管理部門等多部門協同作業,產生車皮延占的深層次原因。
1.1 溝通不暢,協同管理較差
火車車皮延占管理只有手工紀錄單據,信息通過手工和紙張傳遞,無數據共享的平臺,信息溝通不暢,不能有效監控延占車皮,不利于協同管理,導致進廠車皮不均衡,超接卸能力的現象時有發生;零星用車時有遺漏;鋼材點前不能全部上站,裝卸車時間長,車皮廠內滯留較嚴重(礦粉、球團平均滯留15小時,鋼材平均46小時,合金等零星用車平均80小時)。

圖1 進廠原料滯留車皮查詢界面
1.2 雙程用車,即卸完原料后不排出直接裝鋼材的車皮,由于廠內取對車等原因消耗時間較長,而且中間未消點,延占費用高,雙程用車平均車輛滯留56小時。
1.3 空車、重車不能及時排出消點,導致延占費用高
某企業通過數據梳理、部門走訪、現場跟蹤調查,多部門論證設計火運延占管理方案,降低延占費用。
2.1 創建信息共享平臺,提供廠內車皮滯留實時數據是火運延占管理的基礎,根據車皮計量情況、延占費用計取規則開發火運廠內滯留查詢程序,該程序可直觀的監控廠內車皮滯留及產生延占費用情況,為生產調度提供第一手數據,全力降低延占費用。
(1)延占費用計取規則

表1 廠內車輛滯留超時收費標準
進入企業廠區的火車,如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物料裝、卸并排出,路局方面將按照規定及不同時間段標準收取車輛在廠延占費。詳見表1。
(2)據上述規則及企業計量系統開發了火運廠內滯留查詢程序,界面如下,可按時間查詢滯留車輛明細、滯留時間、產生的延占費等事項,做到對單個車皮進行監控,實現可視化直觀監控。詳見圖1、圖2。
2.2 建立制度、進行預警管理、專項督導
(1)根據企業火運道線接卸能力、裝車能力,建立了《火運延時費管理規定》制度,明確責任單位,同時對各類火運物資裝卸車時間設定了預警、報警值進行管控,并將其列為保用戶關鍵指標,作為公司日常關注的重點(圖3),推動火運裝卸規范管理。
(2)建立廠內車皮滯留時間表,對異常車皮進行監控。
(3)多批次、小批量集結空車排出,確保車輛具備出車條件后第一時間排出車輛,減少車皮廠內滯留時間。
(4)針對突出的鋼材上站不及時問題,進行專項督導,制定專項管理制度,明確上站計劃必須確定時間,按計劃將鋼材按貨位運輸到道線時間及責任單位、責任人,并落實相應考核,減少車皮等鋼材的現象。

圖2 出廠鋼材車皮滯留情況查詢界面

圖3 保用戶關鍵指標完成情況預警界面
(5)借助鐵路系統企業化的良機,推動雙程用車中間消點運行模式,組織企業鐵路管理部門進行試運行。
(6)建立延占費跟蹤臺賬,每天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建立與鐵路部門延時費的對賬機制,對鐵路部門開出的延占費發票逐一核對,確保無誤。
通過借助信息化手段,對火運廠內滯留時間進行監控,為指導降低延占費用提供了技術支持,為進一步研究理順火運廠內裝卸車管理、降低延占費提供了依據。通過強化火運過程管控,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快了廠內車皮流轉,降低車皮廠內滯留時間,尤其是杜絕了零星車皮長時間滯留的現象。2013年下半年月均延占費較12年月均費用降低28萬元,累計降本168萬元,降本幅度達35%,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