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彪 鄭軍

【摘 要】 面臨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未來數十年里,我國的養老金將面臨巨大的支付壓力風險,養老基金的特點決定了必須特別重視其安全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風險的控制要遠遠高于對收益的追求,任何形式的運營,只能在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基礎上追求適度的增值。因此,建立養老基金有效運行的風險控制機制尤為重要,那么如何通過有效的投資運營,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呢?文章對現階段我國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有關決策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養老基金; 投資運營; 風險管控; 信息化養老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0-0046-03
一、引言
隨著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養老基金的規模日益擴大,由于社保制度轉型、人口老齡化及預期壽命的延長等因素,養老基金未來面臨一定的支付危機。如何管理和運營好養老基金,并使其保值增值,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預測到2033年,我國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25.4%;2050年將上升到1/3,接近發達國家。面對30多年后的人口老齡化高峰,國家管理的公共養老金收支會有較大缺口,盡快推出養老金整體投資運營方案顯得尤為迫切。在目前管理運營體系下,我國養老金年均收益率不到2%。2001—2011年,我國年均通貨膨脹率高達2.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此間損失約6 000億元。此外,目前我國養老金多以存款甚至是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銀行,未來養老金投資還需拓展多元化投資渠道。
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2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23 941億元。其中,絕大部分為財政專戶存款,高達20 170億元;協議存款1 058億元;債券投資僅為196億元,委托投資運營918億元。
二、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現狀及缺陷
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為實現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養老基金只能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以及投資包括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而從我國現階段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方式來看,主要還是存入商業銀行和購買國債,其他投資方式因其安全性、收益性、社會性和流動性,相關部門一直采取審慎的態度加以約束限制。
存入商業銀行的養老基金,大部分為活期存款,按活期利率計息,即使完全按照優惠利率計息,收益率也非常有限。購買國債,雖然安全性較強、收益相對高,但利率是事先確定的,在市場利率變動時,或許發生損失,在沒有保值補貼的情況下,收益性也較差。另外,購買國債還要受發行時間限制。很顯然,將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僅局限于“存銀行、買國債”,并不是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最佳途徑。
三、進一步完善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決策
預計“十二五”時期末,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增長到2.21億,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增加到16.0%,隨著人口逐漸老齡化,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因此,如何負擔成本轉嫁、有效地解決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就成為異常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國養老基金投資渠道都比較單一,主要是以財政專戶存款為主,還有另外一部分購買國債。還包括股票、證券基金、國債、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養老保險累計基金年均收益率不足2%,但是,在過去的11年里,我國年通貨膨脹率卻高達2.47%,據此測算,損失約為6 000億元。養老金改革,任重而道遠。政策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拓展投資范圍,大力發展和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未來將面臨巨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因此,需要提前籌劃建立穩定、可靠、多層次的養老資金來源渠道。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拓展投資運營范圍,完善養老保障體系。世界上允許養老基金進行投資運營的國家,一般投資于股票、債券、貸款、實體和海外投資等領域,一些國家經投資運營后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2011年部分國家養老資產的配置比重明細表(如表1)。
目前,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拓展養老基金的投資范圍,除繼續保留一定比例的銀行存款和國債外,還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購買企業債券。第二是委托銀行發放抵押貸款。第三是投資基金產品。鑒于投資基金“專家理財、分散投資”的特點,可以進行適量的投資。但基金產品投資必須對該產品的投資目標、投資理念、投資策略、選股原則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的誠信和業績進行考察,并評估其與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是否相符。第四是投資于實業領域。從近期來看,銀行存款和國債將是養老基金投資的主要方式,投資于國債和銀行存款的比例不應低于50%和10%;股市是拓展投資領域的重要方向,但股市投資不應高于30%;企業債券和實業投資比例都不宜過高,不應高于10%。
一般來說,能源、交通、通訊、公用事業等行業項目投資規模較大、風險較小、發展前景好。因此,當養老基金積累到較大規模時,將一部分養老基金以入股形式投資于國家基礎建設事業,取得收益后,按股份提取紅利。進行這種長期投資,既解決國家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養老基金運用效益,是養老基金一種較為理想的運營方式。而養老金的特殊性質能夠為資本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因為其投資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例如,英國和日本的兩大養老基金于日前宣布:各自“試水”能源產業的交易。其中,英國養老保障基金(PPF)計劃接管英國最大煤炭生產商英國煤炭(UK Coal),日本養老基金協會(JPFA)則與加拿大安大略省政雇員退休基金(Omers)聯手購買美國燃氣電廠。業內普遍認為,國家大型養老基金涉足能源或將成為全球未來新趨勢,標志著以養老基金為首的更多公共基金打算跳出傳統領域,尋求多元化投資發展。
2.進一步改革完善資本市場,為養老金投資運營、保值增值做好服務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應抓住機遇讓全國社保基金做強做大。一是未來應將國有資產劃撥提上日程。“這個特殊的融資渠道已經討論很多年,應盡快進入實際操作層面。”二是擴大地方基礎養老金委托運營的試點范圍,按照廣東的模式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三是做實個人賬戶資金可以盡快實行委托投資。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保證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過程的順利進行。一方面,良好的1級市場有利于相關金融產品的發行,保證投資者認購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流動性較強的2級市場可以為投資者轉讓相關產品提供便利的渠道。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監管層也需要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水平,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強化保護投資者機制;同時還要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創新和豐富金融產品,為養老金保障體系建設提供更好、更成熟的平臺,創造更加公平有序透明的市場環境。
3.培育專業的長期機構投資者
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投資者現在還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數量相對來說較少,兩者比重相差較大。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主要是以投機為主,其投資行為取決于個人對證券產品的投資偏好,這種投資偏好的市場隨機性很強,增加了不穩定性;而機構投資者則更注重對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選擇策略投資對象進行理性的價值投資,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要加快培育成熟機構投資者。養老金入市不僅需要成熟的市場,也需要一批有經驗的成熟的機構投資者隊伍。2011年底,我國股市內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機構、信托機構等機構投資者占比為15.6%,境外專業機構只有1%。在歐美等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市值達70%左右。可見,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對于實現我國資本市場與養老金良性互動意義重大。
4.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
各國對補充養老保險金的稅收優惠政策往往取決于它在養老金體系中的地位。國際經驗表明,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計劃往往是養老保障體系的主體。以美國為例,2010年底401(K)資金規模達到3.1萬億美元,占美國養老金總資產31%,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而我國2011年底企業年金累計結余3 570億元人民幣,僅占當年養老金總資產的10%左右,占當年GDP比重不到1%。企業年金計劃是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補充,但是近年來發展滯后、緩慢。從國外實踐來看,稅收優惠是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有必要明確和完善相關延遲納稅和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企業年金制度發展,使其成為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
5.加強對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監督檢查
大力提高常規監管的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在完善養老基金財務、會計、統計、審計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對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監管機制。通過國家立法來完善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監管的法律和制度,加強養老基金監管體系建設。不僅對基金日常收支管理進行監督,而且還要監管各項基金投資運營流程,及時查處投資運營中違規行為,維護基金安全和完整。
6.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信息平臺,保證養老基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養老信息化是整個養老體系的技術支撐,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養老服務水平的高低,它能夠對養老基金實行嚴謹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強化養老基金監管的透明化程度,提高監督管理制度的效率和效力。
大力發展信息化支撐網絡。通過養老信息平臺可以定期收集、核對基金監管數據,對養老基金的征收和利用進行全程的監督與管理,并對基金監管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合理的分析與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且積極地預防、化解潛在的危機。同時,在“十二五”養老服務業標準體系總框架中的業務支撐標準中也把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標準的建立作為核心標準來建設。從根本上改變養老傳統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有效杜絕重復支出養老基金、非法套取養老基金等現象,保證養老基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結論
綜上,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的形勢下發生的,且呈現加速增長之勢。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增加了未來養老支出的壓力,要化解老齡社會日益加劇所帶來的潛在危機,必須加強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實現養老基金結余的保值增值,為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高峰積累足夠的支付資金,以實現我國養老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敏.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中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6):1-4.
[2] 韓麗.對我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的思考[J].當代經濟,2011(21):65-67.
[3] Andreev, A., and Kanto, A.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estimation using non-integer degrees of freedom of Students t-distribution, forthcoming, Journal of Risk[Z].2004.
[4] 劉佳.我國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 王勇.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的相關性研究:基于泰勒規則的實證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6] 史玉然,等.據現狀分析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及產生根源[J].新財經(理論版),2011(1):78-78.
[7] 尹淑娥.淺析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0(11):18-19.
[8] 祁守成.中國資本市場制度的變遷及目前存在的問題[J].北方經濟,2010(1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