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規劃繪美景期盼落實處
——業內人士共話《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本期嘉賓: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耿書海
普洛斯(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徐佳梅
法布勞格物流咨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蕓
唐山市豐南區副區長劉會榮
中國電子商務與物流網編輯部主任趙培



我國物流業總體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因此需要一個國家級的規劃統籌發展物流業。6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確定12項重點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物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出臺后引發社會各界人士極大關注,在物流業內也引起熱烈反響,期盼規劃盡快落實,使我國發展成為物流強國。本期“特別策劃”欄目,我們請到了五位嘉賓,他們有政府部門負責人,也有物流企業人士,通過他們對規劃的解析與所表達的訴求,可以使讀者對《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確定12項重點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物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
規劃把建設物流信息化提到日程上來,比如前不久建立的首家全國性統一公共服務平臺——中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正好適應這一需要。我們認為,物流業發展到今天亟需一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因此要仔細研究信息平臺怎樣搞,到底搞什么,有沒有成功的案例。我想,有了這個平臺,對物流業和金融業,可以起到提升檔次,拓展服務,轉型升級的作用,降低物流業成本,對物流業未來發展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目前我國物流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發展不平衡性突出、基礎設施不能滿足要求、政策環境尚需進一步改善等。當前的有利條件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發展,大部制改革推進;不利因素則包括人工成本上升、企業競爭加劇等。隨著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逐步實施,物流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流社會化、專業化水平也會進一步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物流基礎設施銜接更加順暢,物流整體運行效率顯著提高。在總體布局上將加快區域物流發展,進一步發揮《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確定的九大物流區域、十大物流通道和物流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物流節點城市布局。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出臺后,我們物流人很振奮,國家已經將物流放到國家層面來高度重視,振興物流業,解決物流企業遇到的困難問題。作為物流行業的一分子,我們切實感受到政府一系列政策出臺的良苦用心。

規劃特別提出要著力降低物流成本,這是阻礙物流業發展多年的頑疾所在。現在,眾多的企業承擔著高額的物流成本。我們做過統計,社會物流總費用在GDP的占比,我國目前仍舊高高排在17.8%的水平,遠高于日本、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這樣一個水平,導致了整體物流企業成本相當高。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認為主要有這樣幾點。
第一,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嚴重缺乏。其實中國的倉儲數字總量還是相當高的,但是在這些數據統計當中,真正的現代化的物流倉儲有多少呢?其實不到20%,這是嚴重制約現代化物流發展的一個很大的瓶頸。
第二,物流設施和技術的應用水平低下。我們的運輸環節、整體資源利用率相當低,據統計,運輸占到整個物流環節的70%,空載率接近50%。這樣的一些數據,導致了整體運輸成本高,包括服務水準也很低。
第三,物流綜合成本高。我相信這一點業內都有感觸。目前物流分散各地,有沒有一家集合的、整合性的平臺呢?這是目前缺少的。
第四,供應鏈的運作管理有待提高。
正是由于種種現狀,高額的成本正在吞食著企業的利潤。所以,普洛斯這十年來一直致力于設施網絡平臺的建設,致力于物流資源的整合,來實現社會綜合成本的節約。如果中長期規劃落地生根后,這些現狀我相信會得到逐步改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物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從這里面可以看出,首先,物流業產業地位的重要性得到強化。其次,明確了物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第三,確定了農產品物流、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等12項重點工程。第四,聚焦了物流業的突出問題。這對我國物流業發展提出了指導思想、目標原則、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有利于中國物流業的長期發展。
這次會議強調,當前建設現代物流體系要突出重點,一要著力降低物流成本,二要推動物流企業規模化,三要改善物流基礎設施。因此從物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來看,物流標準化工程、物流信息系統工程、物流園區工程、電子商務物流工程、多式聯運設施工程、大宗資源型產品物流工程、城鄉物流配送工程等將是未來幾年大力發展的領域,當前和未來從事以上類型業務的企業將進入大發展時期。
近些年來我國物流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物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社會物流總額達198萬億元,是2005年的4倍;物流業增加值達3.9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2.2倍。但一些長期影響物流業發展的問題需要盡快解決,諸如物流企業稅負偏高、信息和資源不能實現真正共享、信息系統接口沒有統一的標準等。推動規劃落到實處,就是要解決企業最期盼、制約行業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一是減輕稅費負擔,為物流企業減負;二是支持物流用地,促進項目落地;三是創造便捷交通,緩解行路難,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卡車進城問題;四是改革投融資體制,解決中小物流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五是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六是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部門之間的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
對于物流業政策,這些年陸續出臺很多,這次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如何落實仍是業內迫切關心的問題。我認為,要落實到位,首先需要改革當前的物流管理體制,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加強市場監管,清理整頓亂收費、亂罰款等各種“雁過拔毛”行為,形成物暢其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大通道。其次要真正推進簡政放權,支持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健全土地、投融資、稅收等扶持政策,培育發展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并且大小物流企業能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第三是政府要完善全國交通運輸網絡,優化改進物流配送車輛城市通行管理,加快解決突出的問題,提升物流體系綜合能力,服務和聯通千百萬企業。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出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八項物流國家標準也于7月1日正式發布實施。就目前來看,從現在物流發展速度來觀察,我認為行業標準將會促進其發展,進一步規范現在的行業現狀。

中長期規劃對企業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入的。應該說影響物流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與社會因素。自然因素方面,主要是包括氣候與地形,這些會影響地區的交通,而交通會進一步影響物流。從社會因素來看,主要有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地區的政策等等。目前的物流企業種類很多,除傳統物流企業外主要還有第三方物流企業(3PL)、物流軟件企業、物流咨詢企業、物流設備企業、物流培訓教育機構、物流專業媒體等。而這些影響物流企業發展的因素,會涉及到物流企業的技術、設備(包括儲、裝、運等所有設備)、信息、包裝、訂單、計劃等各方面。因此,對物流業進行全面規劃不可或缺。
而要落實中長期規劃,首先要求規劃本身要了解行業現狀,要深入企業走訪溝通,體察企業內部最真實的需求和最真實想法,在此基礎上,政府出臺的規劃才更切合實際。這樣的規劃才能使政府與企業實現更好的合作,也才能落到實處。
中長期規劃特別提出“清理整頓亂收費、亂罰款等各種‘雁過拔毛’行為”。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困擾電商和快遞企業多年。中國的物流行業成本巨大,這不只是企業自身經營水平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道路通行成本高,各種稅費充斥在物流過程中。因此從電子商務協會角度來看,作為電商企業,要想降低成本,建立自身的物流品牌不可或缺,要注意是物流品牌,而不僅僅是物流部門,要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同樣,隨著以后政策的變動,要隨時制定符合政策的發展戰略,把物流當做一個企業去做,而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一個部門。
在短期內,可以與國內成熟優質的物流企業合作,外包物流業務,引入多家企業同時服務,以便形成競爭,降低價格。到中期,可以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同時運行,以縮減建立物流設施的資金成本壓力,慢慢過渡。同時,可優先在銷售額占比較大或者將來作為戰略市場開發的區域建立優質物流基地,提升服務與客戶感知。當自身物流強大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為其他電子商務企業做第三方物流,促進該企業與母公司電子商務業務之間的合作甚至整合。

通過對《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解讀可以看出,目前政策在向好的方向引導。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經濟增速放緩的態勢下,很多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企業自身也處于調整階段,面臨轉型升級,如何適應當前國際市場和當前制造業的現狀,成本如何控制,是影響物流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要適應形勢,建立互聯網思維,物流企業目前要面臨的課題,就是要適應中國發展的大背景,這就需要一個宏觀的總體的規劃來指導和促進,因此《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對物流行業來說是非常好的機遇,應乘勢而上,實現自身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