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財稅改革下的營改增動向
——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專家組組長倪紅日
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不久前出臺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物流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指出,規范稅制、公平稅負,有利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對穩增長、保就業具有積極意義。深化稅制改革,完善營改增,與物流業息息相關。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專家組組長倪紅日,請她來回答有關稅改的問題。

談起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審議通過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倪紅日認為,這個決定把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財稅體制改革歸納為三個部分,預算管理體制或者預算體制的改革,預算管理方面的改革。現在大家知道,營改增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推進,現在2+7,兩個行業七個方面具體的領域都推進了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中央決定或者說根據中央的精神力爭在2015年底準備把營改增主要部門要完成。但是實際上在推進過程當中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更加艱難的選擇,因為營改增實際上并不是簡單的一個稅種改為另外一個稅種的問題,它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所以我們覺得需要有統籌兼顧的思維來設計或者說確定下一步改革的具體進程。在具體方案當中或者實施方案當中,需要統籌兼顧五個重要方面。
倪紅日認為,第一是統籌兼顧的,就是稅制改革需要統籌稅收收入功能與調節經濟結構功能之間的關系,之所以提出這樣一個統籌思想,就是因為有一些人認為營改增很大的效應或者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于來調節產業結構,實際上這個看法也不能說是不對的,但是有一定的片面之處。營改增很重要的是規范我們的稅制,而且強化或者說科學規范稅制整個稅收體系或者稅制對籌集財政收入的功能,所以它面臨非常具體的一些問題。
第二個是稅制的公平性與稅收政策之間的關系。財政部現在已經著手清理各個方面的,包括區域和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目的是為了規范我們的稅制,提供一個建立在市場決定機制的基本原則基礎上的公平稅制,公平的稅制是以中性稅制為基礎的。所以應該盡量的清理和減少稅收優惠的政策。

第三是要統籌營改增或者稅制的改革與中央地方分稅制完善之間的一個關系。營業稅是地方稅當中的主體稅種,營業稅大體占到了整個的地方本級稅收收入的50%左右,所以在營改增以后,如何解決好地方稅源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在營改增的推進過程當中,現在采取的是權益性處理辦法,并不是一種合理或者科學的制度安排,所以下一步需要在這方面解決很多問題。
第四是稅制改革與稅收征管之間的關系。在推進營改增的過程當中,稅務系統在征管方式上悄然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那些改為增值稅行業的企業,征管已經由地方稅務局轉為了國稅局,所以在整個征管的過程當中,國稅局這個系統的征管,它的范圍在增加,迫使它的征管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2015年底要把所有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中央力爭要這樣做,實際上后面有幾個行業,它的征管難度是很大的,比如說建筑安裝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如果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話,它也面臨很大的征管問題,有些領域像金融業的征管,改為增值稅以后征管難題是全球性的難題,面臨的挑戰很大。
第五個是各個稅種之間的關系,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之后,現在為了調整中央和地方分稅制關系已經涉及到了消費稅的改革,當然消費稅本身也有一些改革的問題。作為房地產稅涉及到的最起碼兩到三個稅種的協調改革問題,環境保護稅的改革也涉及到了費改稅的問題,所以各個稅種本身之間如何協調也是需要統籌的。
營改增之后,中央和地方分稅制關系怎樣調整,地方的稅制體系又怎樣建立呢?倪紅日表示,中央和地方分稅制關系的調整,在深化改革的決定當中已經確定了一些原則,比如說中央和地方,現在中央財政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7%到48%左右,地方收入占51%到52%左右,這是近幾年的情況。一個原則就是要穩定基本的中央地方財力分稅的格局基本不動。營改增以后,因為增值稅是共享稅,按照現在的體制安排,中央拿75%,地方拿25%,為了緩解營改增帶來地方收入的變動,現在采取的權益性辦法是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那個部分,依然作為地方的收入而沒有進入到體制安排當中,就是75%、25%作為共享稅分成,但是這只是一個暫時的處理辦法,下一步還是要進行變動的。這個變動主要是在考慮如何給予地方稅收收入,地方稅當中有哪些比較穩定、可以持續發展的稅源,現在還在討論之中,大體有這樣幾個想法:第一,共享的分配比例做一些調整,比如說地方是不是擴大它的分成比例。另外重點培育地方稅的時候,主要考慮兩個稅種,一個是消費稅,現在的消費稅是特種消費稅或者有選擇消費稅,能不能夠把現在的消費稅進行改革,它的征收環節的一部分能不能挪到零售環節最終交給地方。
第二個比較大的稅種就是房地產稅,現在房地產稅制改革現在正在人大起草立法。房地產稅制改革中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要進行合并,合并好的房地產稅,也是比較穩定的稅種,這些都在改革或者說醞釀討論方案的過程當中,還沒有最后確定詳細的方案。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有力支持,而金融業在發展中也會為物流業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前面提到金融業要納入營改增會非常困難,那么究竟有哪些難點?倪紅日認為,之所以說金融業征收增值稅不是中國的難題而是全球性難題,是因為我們曾經做過研究,金融業當中,它大量的是中間業務,比如借貸業務,這部分很難核算進項稅和銷項稅,如果很難核算,就很難計算準確進項稅額是多少,銷項稅額是多少,借貸業務很難進行征收增值稅地,全球或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家當中絕大部分國家對中間業務是不征稅的,或者沒辦法征稅,實行的是零稅率,只有對金融業的一些服務性的像保險箱收費,咨詢服務收費,這個可以征收清楚。
對于中國來講,中國現在的金融業基本上征的是除了所得稅之外,在流轉稅當中主要征的是營業稅,營業稅的計算是比較簡單的,我們在調查金融業的時候,發現金融業的營業稅征收上繳的稅額遠遠大于所得稅上繳的稅額,對于國家來講,如果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由于大多數的中間業務就是信貸貸款、存款業務,沒有辦法征收或者說很難計算征收增值稅的話,這塊將來怎么辦,當然這里面還包括中國現在利率沒有放開,借款和貸款利息差還比較高,銀行得到的利潤也比較高,因此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目前風險比較大,需要很好地研究和慎重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