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飛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吉林監管局,吉林長春 130000)
深化改革 科學監管 不斷提升銀行業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
高 飛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吉林監管局,吉林長春 130000)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并作出了部署。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銀行業監管部門要準確把握政策導向,落實中央關于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新要求,監管引領轄內銀行業深化改革,改進服務,防范風險,有效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運行效率;服務能力;銀行業
近年來,全省銀行業機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金融政策和各項監管要求,著力防范風險、著力改革創新、著力加強服務、著力提升競爭力,有力支持和促進了全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銀行業“底線”意識不斷增強,風險防范能力進一步提高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省銀行業守住了風險底線,總體風險保持了較低水平。2013年末,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占比繼續“雙降”,分別比年初減少13億元和下降0.9個百分點。一是有效防控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加強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信息科技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的管控。強化平臺貸款風險監管,全年到期平臺貸款償還情況和資產質量總體平穩。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各項要求,清查和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平穩運行。二是著力化解法人機構突出風險問題。吉林銀行加快了歷史問題處置進度。高風險農合機構并購重組取得新成效,全年共處置高風險機構9家。農合機構主要監管指標持續提升,2013年末全省農合機構不良貸款率比2010年末下降14.2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提高6.2個百分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嚴守市場定位,實現了穩健經營。
(二)銀行業改革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發展轉型、服務水平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一是銀行業發展轉型實現新突破。統籌推進新資本管理辦法實施,轄內法人機構制定并完善了過渡期內分年度資本充足率達標規劃。指導改進績效考核方式,發揮績效考評對合規經營與科學發展的導向作用。深入推進銀行業機構改革。農合機構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吉林省農聯社完成了市(州)稽核審計中心設立工作,農信社股份制改造力度加大,全年有4家農商行開業、3家獲批籌建。繼續按集約化原則組建村鎮銀行,全年有7家村鎮銀行開業,6家獲準籌建,2013年末我省已有36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業。郵儲銀行二類支行改革穩步推進。域外機構引進有了新成果,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長春分行已獲銀監會批準籌建。二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水平再上新臺階。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產業政策為導向,主動加大信貸投入,積極支持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升?!叭r”金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深入推進,有效擔保物范圍進一步擴大,“四權”抵押貸款、直補資金擔保貸款以及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穩步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得到進一步改善,監管部門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調動服務小微企業的積極性;組織開展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宣傳月活動,會同地方政府搭建合作平臺,提高了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和覆蓋面。2013年全省銀行業貸款穩步增長,全年新增1535億元,同比多增507億元,增長16.6%,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貸款增速超過存款,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在有力地支持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業經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全年利潤比上年增長12.9%,實現了自身穩健運行與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全省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進一步強化,基礎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2013年在全省銀行業機構的全部網點組織開展了“金融知識進萬家”宣傳服務月活動,共接待消費者281萬人次、各類媒體報道1726次,提升社會公眾的金融素質,提高全社會對加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重視程度,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同時,也應看到在當前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下,我省銀行業還面臨新的挑戰,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從宏觀層面看,短期內我國經濟面臨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金融領域還面臨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完善市場化退出機制“四改并舉”,金融領域風險的復雜性、隱蔽性和傳染性不斷增強,引發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因素有所增加。從我省情況看,銀行業的應變能力、運行機制和經營模式還不能完全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科學發展、合規審慎經營意識還需進一步強化;同質化競爭和經營管理粗放問題還很突出;創新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還需持續提升;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管控難度增加;屬地法人機構突出風險問題還需深入解決。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我們要按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和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各項要求,圍繞銀行業改革發展任務目標,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準,統籌推進銀行業體制機制改革和發展轉型,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一)提高主動性,積極推進改革創新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要“向改革要動力”。要以深化自身改革、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為己任,以科學的改革舉措,破解制約發展的難題。一是深化銀行業治理體系改革。改善績效考評,完善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推進子公司制、事業部制、專營部門制、分支機構制改革,完善業務治理體系;加強集團并表全面風險管理,強化集團風險管理主體責任和監管機構監督責任,完善風險治理體系;鞏固行業協會自律機制建設,強化服務和救助功能,完善行業治理體系。二是落實銀監會關于銀行業對內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方式,注重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組改制,讓投資入股的民間資本有更多的話語權,引入更靈活的民營機制。三是推動業務產品創新。按照“柵欄原則”、“普惠原則”和“驅動原則”,加強產品、服務和制度創新,釋放改革紅利。四是繼續深化機構改革。穩步推動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改革,深入推進股份制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改制;引進民間資本進入村鎮銀行,調整主發起行持股比例,創新管理模式,推進股權、人員和產品的“本土化”。按照銀監會部署,推動轄內政策性銀行改革。
(二)強化針對性,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導向,主動調整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資產運轉效率和質量。要做好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兩個方面工作,將新增的以及盤活的貸款優先用于產業結構調整、“三農”、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堅持綠色信貸原則,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和項目。要按照“普惠”原則,創新服務方式,降低經營成本,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公平性和可獲得性。繼續改善小微金融服務,深化機制建設,加大信貸傾斜。強化服務“三農”責任意識,保持涉農信貸總量持續增長,重點增加對糧食生產等的信貸投入,突出對農田水利、農業科技和現代種業的金融支持,著力加大對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有效促進農業規?;s化經營水平提高。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產品。繼續推進大型農機具抵押、農民種糧補貼資金擔保、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等業務試點;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業務規模;規范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試點,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業務,探索建立配套的資產處置機制。推動建立服務可得、價格合理、競爭適度、發展持續、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農村金融體系。利用技術手段和便捷方式解決好銀行基礎服務、特殊群體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崗”和普通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等問題。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升金融消費者的柜面服務滿意度。要通過改進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等,減少客戶排隊。對年邁老人、重危病人等存在特殊困難的群體,要在遵循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特事特辦,實行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滿足城鄉居民最基本的存取款服務需求。
(三)保持連續性,有效防范各類風險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切實鎖定和防范化解風險。我們要按照保證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的要求,審慎合規經營,并分類施策,鎖定存量風險,管住增量風險。要加強信用風險防控,做好不良貸款監測和壞賬處理,真實反映資產質量狀況,及時暴露和處置風險資產,防止風險集聚和后延。繼續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原則,審慎穩妥地緩釋平臺貸款風險。堅決貫徹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嚴守信貸關口,嚴控信貸增量,防控產能過剩風險。加強屬地法人機構風險管控,全力推動主要法人機構歷史包袱處置,在改革中化解農合機構風險問題,加大推進高風險機構處置力度,進一步強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定位,確保合規穩健運行。做好影子銀行、理財和信托業務、案件、流動性、信息科技等風險的防控。同時,加強合規審慎文化建設,強化職業操守,健全內控合規制度,有效提高執行力,夯實風險防控基礎。
(四)提升有效性,加強監管自身建設
金融愈發展,監管愈重要。要大力推進監管改革,簡政放權,還權于市場,讓權于社會,放權于基層。要適應改革發展需要,全面加強監管能力建設。要有效發揮非現場監管功能,用好銀行業非現場監管系統、風險預警系統,著力提高數據質量和分析水平,增強風險監管的前瞻性。要深入做好現場檢查的組織實施,科學確定檢查項目,提高專項檢查比重,做到高風險高頻率、低風險低頻率;要整合現場檢查功能,集中檢查力量,擴大檢查隊伍的參與面,提高專業性;深化信息系統在現場檢查中的應用,提升檢查效率和精準度。要嚴格落實優化市場準入各項要求,繼續提升行政許可工作質效,切實履行好深化銀行業改革開放的監管責任?!?/p>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cientific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Banking Efficiency and Service Ability
GAO Fei
The CPC party's eighteen plenary session request "perfect fi nancial market system" and made the deployment. This year is the start year to deepen the reform,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the banking regulatory departments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the policy, implement the new requirements on bank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leading their banking supervision to deepen reform, improve service,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 ciency and service entity economy.
Effi ciency; Service Capacity; Banking
F830
A
1009 - 3109(2014)02-0001-03
(責任編輯:何昆燁)
高 飛,男,漢族,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吉林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