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虓
談如何為舞蹈學生上好音樂欣賞課
張宇虓
作為一個舞者,應該善通音律,熟知樂理,解意通音,要能充分了解并理解音樂的背景、內涵、風格,也就是說要“懂樂、知樂、解樂、善樂”。 音樂欣賞課的開設,大大有助于學生對音樂、節奏、情緒、旋律,以及音樂背景、內涵的理解,并能夠通過對音樂的理解來加深加強對舞蹈作品的理解,更深層地利用音樂來對舞蹈肢體語言進行操控和運用,從而更加深入地跳出舞蹈的“魂”,而不是跳“樣式”。
那么,如何為舞蹈學生上好音樂欣賞課?我認為剛開始可以準備一些短小的、大家熟知的舞蹈音樂來進行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如:“四小天鵝”、“小步舞曲”、“天鵝之死”,以及中國的傳統雅樂、民間的小調,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樂,“ 風格、節奏、種類、要慎選其一”,一定要選節奏、風格、韻律相差較大的樂曲。反復而有選擇、有目的地播放,以激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開課之初,教師應對學生做好講解,如: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程、音樂欣賞課對舞蹈學員的重要性、音樂與舞蹈的關系,不同風格的音樂用以表達不同風格的舞蹈,其主要的點是什么?如:新疆舞的三步一抬、藏族舞的三步一撩、蒙古舞的三步一拖、漢族舞的三步一停、俄羅斯舞的三步一跺、斯拉夫民間舞的三步一吸等。用這種聲情并茂的教學方式,樂曲與動作相結合的方法來展開舞蹈的音樂欣賞課。這樣,對學員的興趣產生與加深理解音樂旋律與舞蹈動作之關系是大有益處的。
下面,我就音樂欣賞課應該涉及的內容、以及著重點作下提示,以供參考。
重點講解中西方音樂與中西方舞蹈的差異。如:由于中西方音樂歷史的不同,而產生的樂器的不同,加之文化方面的差異,所產生的音樂及對音樂感受、理解、欣賞、創作等等方式的不同,進而出現了西方音樂大都一線條音韻,敞開式裝飾性比較多,而中國的音樂更多的呈現出的是委婉、回旋。
中西方舞蹈,在風格、韻味上的差異更是顯而易見。西方舞蹈直線條的動作、大線條的動作、一步到位的動作幾乎占整個舞種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如:芭蕾,多以敞、長、開為基調,多為一步到位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這個動作,那個動作就是那個動作,一步到位做完”。西方的民間舞也是這樣,轉圈就是轉圈,行禮就是行禮,抬腿就是抬腿,多是直線條的一步到位的動作,而中國的舞蹈講求的是心境、內涵、韻味,從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之間還摻雜著一些表現心情、感受、委婉的動作,如:氣韻體展、風回體轉等等小動作,而小動作之間還摻入了“提、沉、韻、仰、壓”等更細微的動作。這也就是中西方舞蹈在動作處理上的大不同。如果要一個西方人來跳東北秧歌、藏族舞、中國古典舞,看似到位,卻大大失掉了“韻味”,也就失掉了“舞韻回味”。而要一個中國人去跳野性十足的拉丁舞,卻怎么也跳不出那種粗狂、野性,而在舞動之間還蘊藏著和韻、委婉來。
將不同節奏、不同速度、不同樂器、不同風格的音樂在課堂上播放出來,精選一至三首加以分析,并配合舞蹈的肢體語言加以闡述,比較,進而啟發學生對不同速度、不同節奏、不同風格等等的音樂對舞蹈肢體動作語言的影響與復合。
播放國內有代表性風格的民族音樂,闡述其背景、文化、歷史、傳說、崇拜、圖騰等等,使學生了解其民族的古今演變、文化形成,對比性地解析音樂與舞蹈的發展特點及如何形成其獨特風格的。
如:蒙古族舞蹈的豪放、鷹的圖騰、馬的崇拜、藏族舞蹈的深沉、朝鮮族舞蹈的氣韻、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詼諧、東北秧歌的忸怩、哏浪、沈陽秧歌的豪爽、山東谷子秧歌的奔放、中國古典舞的韻味等等。
目的是要用音樂解析來配合舞蹈肢體語言的運作,來闡述音樂與舞蹈的關系,音樂風格節奏與舞蹈肢體語言運用的關系等等。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