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陸志華
(1.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8;2.長城證券蘇州營業部,江蘇蘇州215009)
“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交易所上市證券或借入交易所上市證券并賣出的行為。截至2011年底,融資融券余額已經接近400億元,但相對于30萬億市值的A股市場,整體交易規模仍很小。而國外成熟資本市場中融資融券交易量占了整個證券市場交易量的很大部分。主要表現在一是融券品種不足,融資交易的市場非?;鸨?,而融券交易則很少有人問津??梢赃M行融券賣出的股票只有一百多只,相對于A股市場總計2 300多只上市股票,其數量過少,范圍狹窄,制約了融券業務的發展。二是融資、融券發展兩極分化,融資交易占融資融券業務總體規模的99%,而融券交易的比重僅有1%,以2011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融資余額接近400億元,而融券余額不足5億元,融資融券業務發展處于兩極分化的地步。我國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融券交易賦予我國證券市場做空機制,特別是在股價被高估的情況下,理性的投資者能夠通過融券賣出促使股價盡快回落。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融資融券成了融資業務的單人秀,雙邊市場又變回了單邊市場。
2.1.1 有利于為證券公司提供新的盈利模式
證券公司通過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交易,可以從中獲取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主要表現在:第一,增加利息收入。融資融券利息收入是證券公司穩定的利潤來源,以傭金自由化的香港為例,單純的傭金收入已無法達到盈虧平衡,但是證券公司通過融資融券業務獲得穩定的利差收益,使行業得以生存。第二,增加傭金收入。融資融券業務將帶動市場成交的活躍和經紀業務總量的提升,增加證券公司手續費收入。無論融資還是融券業務最終都要實現證券的買賣,將直接增加市場的交易量,這一過程直接為證券公司帶來經紀業務的額外收益。
2.1.2 有利于打通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
目前,證券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除了增資擴股和發行金融債券外,僅限于銀行間同業拆借、股票質押貸款、國債回購等有限的融資手段,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這一規定人為割斷了商業銀行與證券市場的資金借貸聯系。投資者需要融資,只能通過地下信用交易,如透支、“三方協議存款”、改變銀行貸款用途等方式來實現。在目前金融分業經營模式下,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所需的資金和證券,仍不能直接從商業銀行或證券持有人處直接融得,而必須經過證券金融公司進行轉融通。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將催生證券金融公司這一新興金融機構,并成為金融分業經營模式下,連接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橋梁。
2.2.1 可能會出現資金流動性風險
目前,我國還沒有推出轉融通機制,依據國家規定,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資金主要是自有資金和依法籌集的資金,其資金一旦向客戶融出,有可能在一定時期內都會被客戶占用,又由于證券公司從外部籌集的資金是有期限的,如果資金到期時因融資融券交易還在被客戶占用,同時證券公司又沒有新的融資渠道,這將會給公司的經營帶來流動性風險。第二,證券公司有可能會遭受投資者的信用風險。在融資交易中,證券公司以自有或籌措的資金提供給客戶使用,希望獲得相關的利息和手續費收入,客戶則希望通過融入的資金獲取股票市場中的收益,證券公司和客戶是在承擔巨大風險的前提下獲得這種利益的。雖然在一定條件下,證券公司可以對投資者執行強制平倉,但是仍可能出現平倉后資不抵債的情況。并且,強制平倉很可能引起證券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法律糾紛。例如,股票在平倉后大幅度上漲,投資者可能會與證券公司在平倉通知時間、平倉范圍、平倉順序、平倉時間等問題上發生糾紛,甚至提出賠償訴訟。
2.2.2 融資融券交易存在“助漲助跌”風險
融資融券是一把“雙刃劍”,信用交易和賣空機制具有強烈的助漲助跌性,使一些投機者更容易操縱股價,加大股市價格的波動幅度,損害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融資融券的杠桿效應既放大資金也放大風險。證券信用交易擴張了銀行的信用規模,增加了金融風險。證券信用交易創造虛擬證券供求,并通過銀行信貸融資放大銀行的信用規模,其所帶來的虛擬資本增長比一般信貸引起信用擴張的乘數效應更為復雜,增大了中央銀行對社會融資總量進行宏觀調控的難度。
證券公司要進一步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和防范,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把客戶的信用賬戶納入預警系統,依靠高科技手段及智能化服務,提高分析的自動化水平和處理能力,對處于不同風險的信用賬戶設置不同的警示水平,當信用賬戶達到某一風險臨界值時,系統自動報警,對該賬戶實行嚴密監視,在達到強制平倉點后強制平倉,從而減小交易風險。
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根本問題就是要解決證券價格形成過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傳輸、信息解讀以及信息反饋各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公開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資本市場的基礎,也是資本市場有效性得以不斷提高的起點。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不準確、不完整的問題仍較為突出。針對上述問題,監管部門應綜合考慮我國特定的價格形成機制、信息系統成本、交易規模特征等因素,順應證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國際發展趨勢,對我國信息披露制度進行設計。
[1]陳建瑜.我國證券融資融券的實現路徑[J].中國金融,2009(8).
[2]王如富.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研究[J].銀行家,2010(5).
[3]李昆鵬,董本軍.融資融券: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的適時之舉[J].國際融資,2009(6).
[4]李國飛.探討國內融資融券交易的基本模式[J].特區經濟,2011(2).
[5]李國飛.開展融資融券交易的條件分析[J].特區經濟,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