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彪
(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江蘇江陰,21444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因此,學校體育工作,包括體育課、體育活動課教學和自由體育活動,都應堅持“終身體育”的理念,始終把學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高中體育教學中,中長跑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也是《普通高中體育懷健康課程標準(實驗)》《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所規定的項目中最難達標的項目之一,許多學生對中長跑都有畏懼心理。
中長跑的特點是持續時間比較長,對高中生身心素質,特別是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和身體代謝功能等要求比較高。然而,現在高中生的體能狀況都不是很理想,學生在平時的中長跑練習中經常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難受、四肢無力、兩腿發僵、惡心難忍等生理現象。這些生理現象給高中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部分高中生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便產生了放棄參加中長跑教學活動的想法。
另外,目前高中生文化課學習任務已經非常繁重,學生課外能用來鍛煉的時間少之又少,即使安排有體育活動時間,仍有部分學生把這部分時間拿來做作業。加之學生對體育課不重視,課上不認真聽教師講解,練習時不刻苦,再加上自身身體素質差,在測驗時往往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學生在屢次測驗都不達標的情況下,壓力會越來越大,信心會越來越不足,久而久之,便會對中長跑產生強烈的畏懼心理。
體育運動和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是一個雙項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體育運動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另一方面體育運動需要學生的意志力的支撐。現在的高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沒有經歷過艱苦環境的鍛煉,因而缺少克服困難的毅力。他們長期運動量不足,鍛煉強度不夠,所以身體素質較差。中長跑運動會使肌肉產生特殊的酸痛,極易引起身心的疲勞,這更需要學生有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而現在的高中生正缺少這種意志品質,所以極易對中長跑產生畏懼心理。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高中生中長跑畏懼心理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教學方法不當是造成高中生畏懼中長跑的因素之一。長期以來,教師的講解不透徹、語言枯燥乏味,示范動作不到位,教給學生的練習方法單一,指導不足。如在學生中長跑開始時速度過快沒有及時指導,導致學生體力消耗過大,進而在后半程體力不支。這樣使高中生的身心受到雙重考驗,從而加深了高中生的畏懼心理。又如當學生在中長跑中出現“極點”現象時,由于教師沒有進行科學的指導,學生往往會停下來或慢走。這種處理方式往往會加重或延長“極點”現象,對意志力薄弱的學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加重了他們的畏懼心理。再如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規定好學生應該達到的速度,使中長跑沒有起到培養學生耐力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學生的過度疲勞,從而使學生對中長跑失去信心,產生畏懼心理。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學方法的不當是造成高中生畏懼中長跑重要原因。
中長跑是一項大強度的體育運動項目,長期參加中長跑鍛煉,可以起到調節呼吸、改善消化系統、增強心臟機能等作用。如果掌握了科學的訓練方法,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攝氧量,身體的負荷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高,意志力和耐力也能得到鍛煉。在進行中長跑教學前,應向學生詳細講解中長跑的意義,讓學生在思想上對中長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通了,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思想工作往往是高中體育教師經常忽視的工作。因此,應該通過教研活動,使每一個體育教師認識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開展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要掌握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只有先從思想上消除高中生對中長跑的畏懼心理,才談得上從方法和技術上消除高中生對中長跑的畏懼心理。
在開展高中生中長跑教學實踐課之前要進行充分的理論教學工作,除講解中長跑的重要意義外,還要重點講解如何進行中長跑才能既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又達到國家對高中生身體素質的要求,特別是對一些具體方法和技巧的講解要非常到位。正確的理論教學,不僅可以改變高中生不良的認知心理結構,也會使他們樹立起參加中長跑鍛煉的信心,進而消除其對中長跑的畏懼心理。
首先,進行階梯訓練。由于學生肺活量小,適應能力差,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的過程中應先適當降低標準和要求,采用小步驟、低起點的方式開始中長跑訓練。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詳細的調查研究工作,并針對各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等級水平的強度參數,以供教學時選擇參考。師生共同研究,確定每個學生的訓練強度參數。在訓練速度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剛開始練習時不要操之過急,應該先慢后快,不能前快后慢或忽快忽慢,要逐漸加強訓練的速度和強度,直到學生自己能完全掌握訓練速度和強度為止。
其次,掌握克服“極點”的有效方法。在開始中長跑前教師應組織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生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程度,以便于克服自身機體的生理惰性,從而有效減輕跑步過程中“極點”帶來的不舒服感。當在中長跑過程中出現“極點”時,要加大步伐,加深呼吸,并且有控制性地放慢跑步節奏,千萬不能慢走或停下不跑。在整個跑步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語言不斷鼓勵學生,并教育學生相互鼓勵,使學生克服心理陰影,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最后,教育高中生合理分配體力。從實踐中得知,在中長跑過程中,人不可能也不應該用平均速度跑完全程,速度應該隨著人體機能的變化而變化。如果高中生在中長跑過程中體力分配不合理,極易造成心理緊張,進而產生畏懼心理。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體能狀況,指導學生合理分配體力,以達到既能鍛煉好身體,又能取得好成績的目的,從而成功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
總之,在中長跑運動中高中生的畏懼心理是確實存在的,這種心理的存在影響學生參與中長跑練習的積極性。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去消除高中生在中長跑過程中的畏懼心理,不斷提高學生中長跑練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1] 鞠偉.初中生耐久跑畏懼心理及針對訓練方法的研究[J].體育世界,2012(7):67-68.
[2] 賈世躍.高中生耐久跑畏懼心理及練習方法的研究[J].運動人體科學,2012(29):16-17.
[3] 林先勝.克服耐力跑畏懼心理的策略探索[J].運動人體科學,2013(13):22-23.
[4] 郭小娟.克服中學生對耐久跑畏懼心理探微[J].運動,2012(56):116.
[5] 付木生.青少年學生中長跑畏懼心理分析與對策[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9(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