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璐玭
(三亞市第二中學,海南三亞,572000)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為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設疑提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恰當?shù)奶釂柌粌H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問設計的質量將直接影響閱讀教學的質量,所以,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問題的設計很重要。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學的關鍵在于把握文章的難點與疑點。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文章中的難點與疑點,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設計合適的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講授朱自清的《春》這一篇文章時,筆者抓住文中“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把春雨比作什么?短短五十幾個字就寫出了春雨幾個特點?既然作者可以用短短的五六十個字就可以完成一段景物描寫,而且還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那么同學們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呢?請同學們用短短幾句話描寫自己喜歡的事物。這些問題的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語文知識素養(yǎng)。
語文教學是在“問”和“思”中進行的,這就要求“問”有新意。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的“問”不能只停留在文章的思路結構、文章內容、中心思想、寫作技巧等方面。教師還需要從其他角度對文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在講授《背影》這一篇文章時,筆者避開了問題的常態(tài)化,沒有從文章的思路結構、文章內容、中心思想等方面展開提問,而是將文章的標題作為“問”的源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深厚感情,為什么作者沒有以“父親”或者“我的父親”為題目,而是選擇以“背影”為題目呢?問題提出之后,學生通過通讀全文,了解到文章是以“背影”為線索,對父親的背影進行了多次描寫,通過描寫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送“我”去車站離別時的背影、回憶中父親的背影,從而使作者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疼愛,及作者對父親的牽掛與思念。因此以《背影》作為文章的標題,足以說明父親對作者的疼愛以及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設計,學生不但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文章內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很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可見,閱讀教學中避開問題的常態(tài)化,讓問變得有創(chuàng)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堂語文課時間是有限的,提問設計的好壞,將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也會影響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淺。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前將“問”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問”的質量。這種短時間內讓學生吸收到文章精華的創(chuàng)新之“問”,往往表現(xiàn)在“問”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這種“問”能夠牽一而動百,也就是將細碎的、膚淺的問題概括起來,該問則問,不該問則不問,多問合一問,它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思考、討論問題。例如在《甜甜的泥土》這一課的問題設計上,筆者就抓住文章的結尾,設計出這么一個問題:他又笑了,那泥土,甜絲絲的。有什么含義?這是一個概括性很強的問題,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既要理解這“又”字的前一個問題“他看著那化了的糖,為什么很傷心”,還得理解“他為什么笑了”,更要理解“那泥土為什么是甜絲絲的”,也從中了解到這結尾的設計藝術:詩意般的結尾,給人豐富的想象,耐人尋味。這個問題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還使學生在那種酸中帶甜的感覺中加深對離異家庭的孩子的同情,也理解了母愛的偉大。整堂課學生不僅思考積極,討論也很熱烈,課堂氛圍輕松活躍,課堂效果很好。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妨在問題的設計上多研究一下,設計出牽一動百的概括性強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的普及,為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多媒體既可以感受到畫面的美,也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在這種優(yōu)勢條件下,先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描繪的畫面的生動之處,再提出有趣的拓展性問題。這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畫面,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出更好的詮釋,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內涵,提升情感,從而提升學習的層面。例如在講授《冰心詩四首》中的《母親》和《紙船》這兩首詩時,在詩歌內容教學完后,為了提升學習的層面,筆者特地播放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學生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同時在屏幕上展示一組圖片(與母愛有關的),讓學生在聽和看中感受到母親的偉大,使他們的“情”動起來。筆者接著設計了這么一個有趣的拓展性的問題:這兩首詩歌都是寫母愛的,假如明天是母親節(jié),你將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學生前面已經(jīng)深受感染,這一有趣的問題更讓他們既暢所欲言又有動手的欲望。學生因此更好地把握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情感,使整堂課收到很好的效果。
問題的設計對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積極深入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教師應對閱讀教學中所提出的問題仔細設計,使問題的設計能夠為教學目標服務,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達到教學的目的。
[1] 李坤梅.淺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1(4).
[2] 王錦起.讓課堂提問成為點燃思考的火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