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育志
(貴陽市開陽縣第五小學,貴州貴陽, 550300)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在小學課程設置中與其他主要學科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總的指導思想是要深入貫徹落實三個方面的基本教育方針,即根據社會發展要求調整教材內容,適應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認真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新版小學《科學》教材切實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觀,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學體系。新版小學《科學》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調在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態度。
創新是新版小學《科學》教材的一大特點。新版小學《科學》教材創新的建立始終以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起點,通過課程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課本知識,形成主動探究、自覺參與、相互交流、樂趣體驗、師生合作的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這種有效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的方法源于該教材的創新。通過以學生的問題為中心,以問題為紐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智力發育規律可知,小學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是不同的。也正因為如此,新版小學《科學》教材采用了逐漸深入、逐步培養、循序漸進的模式來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認知能力。三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三年級為感知科學,四年級為走進科學,五年級為探索科學,六年級為科學探究。每一冊教材又在各自的單元欄目中設定了培養的二級目標。如此一來,通過年級能力等級的分化確定和單元內容要求的設定,從而實現了逐級分解,幫助學生一步步朝著教材預定的方向前進,最終使得整套教材能夠形成完整的小學培訓體系,正確引導學生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朝著科學殿堂邁進。
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規律和特點決定了小學《科學》教材需要以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為前提,因此新版小學《科學》教材利用了各種形式,范圍涉及古今中外各種有趣的方式,比如卡通教學、游戲教學、通話教學、科幻作品、謎語等,這些豐富的形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4)小學《科學》教材內容的整合設計
對小學《科學》教材內容的整體把控是新版教材十分明顯的地方,教材的內容包含了課程標準要求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宇宙和地球等方面的內容,并且涉及了納米技術、通訊技術、磁懸浮技術及網絡技術等具有時代感的科學技術領域,滿足了培養與時俱進學生的需求。另外教材內容逐漸淡化了學科之間的界限,以多元化發展為主,為學生營造融洽、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鋪墊了基礎,實現了小學《科學》教材的整合性。
隨著知識更新換代的加速,知識大融合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面對這種情況,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滿足社會這一要求,從而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新版小學《科學》教材的編寫也以強調學科之間的聯系和滲透為主,以增強各個學科和門類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各學科之間的綜合運用。新版小學《科學》教材在內容組織過程中,加強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銜接與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整體的人文素質。新版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更加重視環境教育的思想,通過讓學生從小接近自然、善待周邊的小動物、珍愛生命,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新版小學《科學》教材更加重視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強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新版《科學》教材更加人性化,針對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夠持久,容易被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的情況,采用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用圖片等直觀方式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新版教材體現完整的探究活動過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培養其探究能力。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強,在課程安排過程中也始終遵循了這一規律,從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從而實現穩步提高。
新版小學《科學》教材以堅持培養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探究能力為主要目的,將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培養目標明確清晰。與此同時,堅持以基本的科學知識培養為暗線,一方面能夠有效保證教材內容完全覆蓋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各個知識點,同時又注重淡化各個學科知識的分界線,采用散點教學,能夠從各個方面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自覺自愿地去探索知識、提升自己,全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內化科學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
總而言之,我們在教材使用的過程中必須根據教材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鞏固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認知,逐漸培養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遵循教材循序漸進的模式,注重長期積累的效果,通過長期的科學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掌握關鍵的基礎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習慣,并逐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1] 蔡海軍,謝強.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6):10-13,112.
[2] 沈敏.中國近代小學科學教材的發端和變遷[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2):99-109.
[3] 劉林,樊敏,彭蜀晉.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5):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