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珣
(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光華幼兒園,江蘇如皋,226500)
“我的姓名”——大班語言活動設計方案
大班孩子對生活中的漢字有一定的了解,在認識自己姓名的基礎上對同伴及他人的姓名感興趣。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激發大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發展其語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幼兒入小學儲備一定的知識,筆者設計了大班語言活動——“我的姓名”,讓孩子們在說一說、貼一貼、玩一玩、樂一樂中了解姓名的多種含義,與同伴分享語言交流的樂趣。
1.使幼兒喜歡自己的姓名,初步了解姓和名的多種含義。
2.認識和鞏固簡單漢字,激發學習興趣。
3.嘗試與同伴合作,體驗和分享語言交流的樂趣。
1.活動前要求幼兒向父母了解自己姓名的來歷(小故事)。
2.幼兒姓名的小紙片、統計表、圖畫、布娃娃玩具若干。
1.觀察字卡
知道“姓名”由“姓”和“名”組成的,其中第一個字表示“姓”,后面的表示“名”,知道姓名是每個人的代號。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注意聽,故事里面有一個人物,他叫什么名字?(師講述故事《武松打虎》)
幼:我知道這個人叫武松。
師:(出示字卡)對,這個打老虎的英雄就叫武松,武松是他的姓名。“武”是他的姓,“松”是他的名,姓名就是每個人的代號,一說到武松,小朋友們就知道是一個打虎的英雄了。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聊聊姓名的話題。
2.教師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你們知道老師的姓名嗎?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老師姓鞠,名珣,現在大家都知道老師的姓名了吧?
3.知道姓名字數不一樣多
師:老師的姓名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呀?
幼:兩個字。
師:對呀,你還知道幾個字的姓名?
幼:我知道,我的名字三個字,叫李丹彤。
師:嗯,不錯,還有嗎?
幼:我的也是三個字,我叫王倩倩。
4.游戲:“找朋友”
師:我們班上,有沒有和你的姓(名)一樣的朋友?拉拉手,抱一抱。
5.幼兒活動
解析:第一個環節中,教師采用談話的方式,給幼兒拋出問題,幼兒很自然地接過老師的“繡球”,不知不覺中了解了關于姓名的一些知識。“老師自我介紹姓名”是亮點一,老師的介紹既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情感,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精髓。“找朋友”是這一環節的亮點二,孩子們邊找邊說,激發了識字的興趣和口語表達的欲望,增進了同伴之間的友誼。
1.自己的姓氏及與家人的關系
師:小朋友,在你家里,你和誰的姓一樣?
幼:(大部分)和爸爸一樣。
(極少數)我的姓和媽媽一樣。
2.游戲:“站隊列”
然后教師小結,告訴孩子們生活中大多數子女隨父親姓。
3.找認識的姓氏漢字,貼在背景板上
師:(出示姓氏字卡),小朋友們,你能找出你認識的姓嗎?將它貼到背景墻上。然后再介紹一下這是什么姓。
幼:我貼的是“吳”,是我自己的姓。
幼:我貼的是“顧”,我媽媽就是這個姓呢!
幼:我貼的是“董”,董老師就是這個姓。
……
4.生活中的其他姓氏
簡單介紹“百家姓”,可以適當給孩子提一提復姓。如司馬光的“司馬”,諸葛亮的“諸葛”。
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對文字產生興趣,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幼兒體會文字的用途。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對生活經驗的回顧,知道自己的姓氏與家人的關系。“站隊列”中,幼兒更直觀地了解生活中大多數子女姓氏隨父親。在“找一找、貼一貼、說一說”的活動中,既鞏固了幼兒對漢字的認識,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空間,激發了他們的表達欲望,促使其初步理解了“百家姓”的含義,體驗了語言交往帶來的樂趣。
1.大名
師:孩子們,我們的姓后面就是名。也就是通常說的大名。你的名是……?
幼:思雨。
幼:婧婕。
師:嗯,真好,名字是長輩取的,都有特別的含義哦!你喜歡你的名字嗎?爸爸媽媽為什么給你取這個名?
小組活動: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故事。
2.乳名
(1)了解乳名的特點:順口、親昵;只在親近的人們之間使用。
(2)分享快樂:我喜歡的乳名。
師:許多孩子都有好聽的乳名,老師和你的好朋友都很想知道,趕快去告訴你的好朋友,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吧!
解析:《指南》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清楚地表達,耐心傾聽,給予必要的補充,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說出來。這個環節,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激發了幼兒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回顧,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了講述的空間,激發了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欲望。幼兒學會傾聽并清楚地講述父母給自己所取名字的美好祝愿,師幼、幼幼互動,分享自己的乳名給大家帶來的快樂,這能讓幼兒喜愛自己的姓名并以此為豪。
1.幼兒兩兩合作玩“娃娃家”游戲
2.給寶寶取姓名
(1)商討寶寶姓氏。
(2)寶寶名字的含義。
(3)分享給寶寶取名的快樂。
解析:幼兒在情境中盡情地體驗家庭的溫馨、和諧與快樂,通過融入角色、快樂合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師適時的遞進式的提問,將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的思維和情感得到了升華,充分體現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合作精神,突出了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目標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文發展的需求。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和自身的主導、引領作用,當好
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幼兒提供了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和提升。
活動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話”和“體驗”。《指南》提出“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使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教學中,教師與幼兒的對話貫穿活動全程,彰顯了師幼平等,融洽共處的精神。事實證明,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下,幼兒才能夠大膽表達,展示個性。對于“體驗”,幼兒兩兩一組玩“娃娃家”游戲,感受名字的非凡意義,體驗取名的樂趣,進而喚起對自己姓名的自豪感。與同伴分享快樂,將活動推向高潮,通過語言表達也將幼兒的思維訓練發揮到了極致。
整個活動共分為四個環節,結構緊湊、流暢,先由《武松打虎》的故事導入,引出話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語言親切自然,師生積極有效的互動給孩子們創造了積極應答、自由交往的語言交流環境,讓本次活動教育目標的實現水到渠成。
[1] 王淑娟.“語言游戲說”與幼兒語言游戲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2] 姚蕓.小提問,大智慧——優化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提問[J].基礎教育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