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謝鎰遜
2013年12月,廣西師范大學報刊傳媒集團《教育觀察》編輯部與南京市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共同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舉辦了首屆“課堂教學觀察”南京交流研討會。在此,《教育觀察》2014年開設“課堂觀察”欄目,通過展示這次交流研討會上的課堂觀察案例,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各位一線教師的關注,讓教育研究回歸教師自己的課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科學研究中,觀察是基礎。馬克斯·韋伯指出,所有的社會研究都始于觀察并止于觀察,“無論從什么地方開始對任何一個社會機構之研究,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便是細致與長期的個體觀察……通過這種觀察,研究者能獲得很多材料,并以此來清晰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課堂是教育行為最常發生的地方,有效的課堂觀察能為教育研究提供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并成為其有效的起點。課堂教學觀察是伴隨著質性研究方式成長起來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在教師專業化要求極高的當下,課堂教學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從教師成長的角度看,課堂教學觀察能夠幫助教師發現課堂中隱藏在角落里的一些問題,幫助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中有意無意的“控制”,幫助教師意識到課堂細節處理上的問題,等等??梢哉f,在課堂教學觀察中,課堂本身就是教育研究的“田野”,研究者在課堂中觀察、發現,使課堂教學現場變身研究現場。
英國學者斯騰豪斯說:“教師即研究者?!边@一論點打開了教師做研究的思路,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教學,教學與研究融為一體,相互影響,最終幫助教師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但是在實際研究中,我們卻發現諸多一線教師沿著理論研究者的路徑,進行研究。其實,一線教師不宜像“專業研究者”那樣進行深奧、抽象的理論推演與宏大敘事,因為那種研究范式在某種程度上低估甚至漠視了課堂的研究價值。相反,躬耕課堂的“田野式研究”才是教師研究的實然范式。教師應該回歸到自身課堂中,對自己的現場進行研究,扎根“田野”,做適合自己的研究?;诖?,我們認為,讓課堂觀察成為教師研究的常態形式應該是各個學校應該進行的一種研究方式。
課堂教學觀察不同于傳統的評課,評課更講究教師上課的水平與質量,屬于一種終點評價方式。而課堂教學觀察則是由觀察者對教師課堂進行觀察,最終得出一系列觀察結果,教師根據研究結果再反思自己的課堂,進而提高課堂質量,實現專業成長??梢哉f,課堂教學觀察更像一種過程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