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綠
(都安縣職業教育中心,廣西河池,547300)
200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應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著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筆者認為進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中職”)數學課程內容改革十分必要。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和相關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議。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試行)》頒布于2000年,是現行的全國統一教學大綱。應當說,大綱對中職數學課程的性質和任務的規制比較合理,大綱所提出的各種實踐性技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職數學的特色。但是,大綱也存在不少缺陷,如課程內容及知識目標與普通高中類似,距離現在中職學生的數學能力現實較遠,對如何結合專業課沒有比較明確的要求和程序安排,導致教學實踐中很多學校和教師無所適從。據筆者了解,大多數的中職數學教師并不依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甚至有部分教師根本不知道有這么一個“大綱”存在。多數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或個人認定的學生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活動。
相對于專業課程,學校和學生對數學課程的重視不夠。目前,在“為專業服務”的語境中,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的教學地位不高,數學課程的教學課時數被壓縮。不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均認為數學與實踐課聯系不大,或者認為就算有聯系但課堂中的數學卻解決不了問題,因而普遍對數學不重視。
在就業導向的背景下,為什么要開設數學課程,數學課程具體包括哪些內容,教師應該教授哪些內容?對此,教師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多數的中職數學教師從普通中學轉來,面對“教不懂”“笨得要命”的學生們,失去了《大綱》這一教學標準,沒有統考和成績考核等教學評價方式,教師們感到手足無措。很多教師認為數學教學對80%的學生根本就沒有用。所以,教師也出現不認真上課,不積極備課,不考慮如何幫助學生提升成績和能力等現象。許多教師對教學失去信心,缺乏研究教學的意識和熱情,臨近考試時盡量出題簡單,期望學生能通過各種手段混過關了事。
首先,學生的數學基礎差。目前,尤其在像我校這樣的縣級中職學校,學生和家長還是認為讀高中、考大學才是成才的“正途”。只有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學生,才在家長的要求或勉強同意下,來到中職學校學習。因此,我校學生總體學習素質較低,這在數學中表現更為突出。據調查統計,學生的數學基本功差,計算能力不強,約50%的學生沒有掌握平方、通分、一元一次方程、函數、幾何體的面積和角度計算等知識,近半數學生的數學能力停留在小學階段,甚至有20%的學生連小學三四年級的數學水平都沒有達到。
其次,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很低,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意志薄弱,對自己的成績要求不高,很多人抱著“混日子”的態度上數學課。根據調查統計,在一個50人的班級中,通常有1/5的學生表示對數學“有點興趣”,有1/5的學生對數學“一點也不感興趣”,其他的學生則表示“無所謂”。
當前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沒有完整、獨立的數學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隨意性很大,教師拿本教材教到哪里算哪里。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材版本雖多,但好教材少,且總體缺乏職業教育特色。我校使用的是2009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等職業教育系列數學教材,本教材雖然省略了公式的推導過程,但例題的講解不夠詳細,不利于學生自學,例題與現實生活及所學專業聯系不大。因此,部分對專業課有學習興趣的學生,也不覺得數學學得好對專業課學習有什么幫助。另外,即使專業課當中碰到一些數學的計算問題,學生也往往是向專業課教師詢問而不是找數學教師。但有些專業課教師是從社會上招聘的技工來擔任,往往也只是告之學生結果而不能教會其應用方法和推導過程。
通過上述對中職數學教學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為中職數學課程目標應該是多層次的,不能統一劃線,可以提一個最低目標。在中職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學不了很多純理論的數學知識,但是可以以一定的數學基本知識為基礎,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方法和思維方式。能夠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專業知識結合運用。根據學生層次不同,考慮把全校的學生分成不同數學能力等級,重新編班,這樣就可以針對性更強地進行教學。對初級班,要從最基本的數學運算教起;對高級班,可以把一些相對復雜的運算公式、繪圖等納入教學內容中。另外,從教材編寫角度,可將例題分層、練習與習題分層,研究型的數學問題也應分層。使一本教材呈現多種梯度,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既適應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的能力要求,又滿足那些準備升學學生的后續發展要求。
中職學校的數學教育不應再是“純數學”,而應當是知識的廣泛聯系、廣泛應用,具有趣味性,要盡可能多的有實例應用。
基于數學課是服務于專業課程的思想,根據各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專業,應針對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授課計劃,授課的內容和進程要符合專業需要??梢栽跀祵W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各知識點的具體應用情況,對數學內容進行篩選和編排,根據數學要求自編適應本學校專業的數學教材。這樣,才能在“實用”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才能在實際效果上對他們最“有用”。實際上,這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壁壘,把知識融合到一起來引導學生。這要求教學內容具備綜合性、廣泛性、實用性的特點。
例如,立體幾何中講述直線與平面垂直判定的舉例中,可以列舉車工生產實習中的攻螺紋、套螺紋的垂直方法檢查實例;又如,正、余弦定理知識學習中,常規教材較多地介紹地面測量問題,為機械專業學生授課時,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設置更多與專業相關的實例,充實到教學中。這些實例出現的形式,最好不要采用常規教材普遍采用的形式,即以純數學問題形式出現,應盡可能提從真實的實際應用的情境,且這種情境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生產實際情形。再如學習了“區間”這一知識后,可以引入生活中我國公民個人所得稅中的對工資、薪金的遞進制征稅的計算,即個人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后,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的標準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3500元/月,為應納稅所得額,按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各自家長的工資(收入)數目在不同區間的范圍計算其應繳納的稅款,這樣就能把新知識馬上運用于實際。另外,引入銀行貸款、存款利率的計算,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具有實用性。
由于各個中等職業學校設置的專業各不相同,對各部分數學知識要求的難度不一致,當前所采用比較統一的教材不能具體的適用于各個專業,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很多教師寫的論文都提出了類似上述的解決辦法,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問題,誰來編寫這些教材?要知道,如果針對不同的專業各編寫一本教材,也將是一個繁重的任務,要耗費相當大的人力和物力。筆者提出以下幾個途徑:
第一,針對不同專業,全國統一出臺多套教材。由教育部牽頭、出資,組織相關專業教師(高級技工)和數學教師,針對不同專業分別出臺多套教材。例如汽車專業、電工專業、服裝設計專業、模具專業等分別有一本數學教材。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水平高,但可能會遺漏一些專業內容。
第二,依上述思路,由各省或地級市的教育部門組織出臺多套教材。這種做法可以對本省市的中職學校和專業有更深了解,教材更適用,但水平可能有所下降。
第三,各學校根據自己所設專業出臺不同教材。這需要學校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教材編寫,優點是非常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教材內容,缺點是人力、物力可能不足且不能保證教材質量。
第四,教師個人編寫教材。有能力、研究精神和興趣的教師,可以與專業課教師(或相關高級技工)共同研制數學教材的編寫。這種方式類似當前高校部分教師的做法。優點是針對性強,且由任課教師親自編寫、授課,教學效果一定會不錯。缺點是教師個人會受限于積極性、工作時間、資金支持等。
綜上,筆者認為最佳途徑為綜合采用上述方法,組織編寫適合專業需要的數學教材。在當前教育經費相對比較充足,國家和社會對中職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的環境下,這是可能實現的。對于學校組織和教師個人編寫教材方面,顯然依靠教師個人的熱情無法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建議教育部門設置相應課題經費支持和出版資金支持,組織優秀中職數學教材評選,對編寫了高質量教材的教師,給予一定獎勵,在職稱評定時作為重要科研考核依據。同時,結合當前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改革,要給能出版教材、使用先進教學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師以更高待遇,以促進教師積極研究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1] 慕青.例談中職數學教育如何加強實用性與趣味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7).
[2] 韋江彬.淺談中職數學的教學改革[J].大眾科技,2013(5).
[3] 許朝輝.中職數學教學實踐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3).
[4] 沈志勇.談中職數學教材改革[J].現代企業教育,2010(09).
[5] 劉振華.中職數學教育應自成體系——論中職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J].衛生職業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