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娜,權方英
(1.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廣西師范大學法學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能力。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創造力是由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前不久,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創造力卻排名倒數第五。一個“第一”和一個“倒數第五”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普通教育的教育結果,也讓人們可以看出中國普通教育中最缺少的是什么。在這里,應當反思的是中國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更應當反思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的心態。讀書好的學生未必就有創造力,能考上大學的學生也不一定有創造力。在這種環境下,還會有人覺得學生有創造力很重要嗎?教育與社會現實脫節是中國教育的一大弊端,到了大學階段,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對一個國家和社會而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的創造力。在21世紀,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將主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走向,不論是新的產品的研發、新行業的崛起,還是形成新的管理意識,這一切都離不開人的創造力。江澤民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曾深刻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這道出了創造力對國家與民族發展、進步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大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及方向。目前,我國有許多專家、學者已意識到培養大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筆者現就大學應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談一談。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考慮影響大學生創造力的因素有哪些。只有當我們對其影響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教育模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從目前的教育現狀和大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情況來看,影響大學生創造力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的創造力的影響。教師是教育中的關鍵性人物,他們的創造能力如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二是教育方式、教育觀念等的影響。如果教育方式單一、古板,教育觀念上認為大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與教師的教育無關,則會影響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三是大學學習氛圍的影響。有很多高校的學習氛圍并不濃厚,更多的是學生自己做想要做的事情,教師及學校領導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重視不夠。試問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怎么能發展創造力呢?四是大學生個人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多數已經把創造力的重要性拋在了腦后。由于教育制度的原因,學生個人將自己束縛于現存的教育觀念中,沒有自我發展創造力的意識,更談不上去做具有創造性的事情了。
大學教育模式的轉變是培養大學生創造力的重中之重,因此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體驗,對構建新教育模式進行了一些思考:
托蘭斯的研究發現,教師在創造力動機測驗中的成績與學生的創造力、寫作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這說明教師創造力的高低對學生創造力的高低是有影響的。另一項研究探討了教師的態度對學生創造力的影響:當學生認為教師是從內心積極工作時,學生就會把自己看成較有能力的人,并認為自己也是受到內趨力推動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創造力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內部動機,進而影響學生的創造性。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教師應表現出高創造力,應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將自己對教材產生的懷疑、發現的問題向學生提出來,并請學生思考,這樣做可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懷疑精神和創造力。這不僅提升了教師的自我形象,更為重要的是給學生做了很好的榜樣。因而我們說教師的高創造力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
在以往的授課方式中,一些教師僅僅是照本宣科地講授,整節課下來學生聽得非常累,收獲卻不大。“填鴨式”的教授方式給學生帶來的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再吸收,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這樣的課堂教授方式又怎么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呢?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樹立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意識,有意識地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建設具有創造性的課堂。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將書本的知識與現實聯系起來,對于可能會引起學生思考的地方要做好標記,并精心設計教案,保證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最好能夠讓學生被所教的知識吸引,在課外也能獨立思考。其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意見、問題。可創設有思考空間的問題,采取頭腦風暴法,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鼓勵標新立異,而不是求同、要求規范或者服從。
大學校園應該是充滿色彩的,創造力的培養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更要將思考的東西用于實踐。因此學校應開展各種有利于提高學生創造力的實踐活動,如組織并鼓勵學生開展調研活動。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應對他們所要進行的調研活動,同時還可以改善校園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我們鼓勵大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學校要為學生開辟多種科研渠道,吸收學生參加教研室的科研工作,鼓勵學生同教師一起進行科研課題的實驗研究。”我們學校的一個亮點是組織各院系開展“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這是學校的一大特色,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筆者認為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專業性和獨創性。學生在參與課題研究時會盡可能地創新,使自己的科研論文與眾不同。在宣傳上也可多下工夫,把優秀的科研論文在校園里展示,并給予適當的獎勵。這對獲獎者是一種鼓勵,對其他學生則樹立了榜樣。但就目前而言,學校“創新杯”活動的開展給人的感覺是過于注重形式,像這樣的創新活動不應該受太多的限制和規定。
心理技能課是一門非常新穎的課程。學校應該開設專門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心理技能課。課程內容可以分為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包括創造欲望訓練、創造性思維過程訓練、創造力評價訓練、創造力解決問題等,而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就是創造性思維具體進程的方式與組織的訓練。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會有“靈光一閃”的體驗,但很多的創造性思維都是一閃即逝的,而創造性思維技能訓練則既讓學生產生更多的“靈光”,又將“靈光”系統化,使訓練對象的思維由從眾性思維上升到超越一般知識經驗水平的創造性思維。具體的訓練方法有很多種,主要有遷移創新法、系統分析法、組合法、修改實踐法、缺點列舉法等。學校要開設這樣的課程,需要專門的心理訓練師。
任何事件的行為者必定是人,即便我們轉變了學校教育的模式,我們未必能夠保證大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提高。因此,培養大學生的主動性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當代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天之驕子,需要不斷努力才能夠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立足。競爭社會需要的是高創造力的個體,因此,大學生需要樹立培養自己創造力的意識,只有有了這份意識,才會有進一步行動的動力。
首先,可以向高創造力的教師學習。面對具有高創造力的教師,有意識培養自己創造力的學生自然會有很強烈的動力向他們學習,并虛心請教和獨立思考問題,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其次,積極參與心理技能課堂,訓練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如果學生能夠接受這些思維形式的訓練,一定會使自己的創造力得到更大的發展和發揮。同時在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還可以充分運用自己已經掌握了的創造力思維技能來培養他人,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當學校提供便利條件、讓學生建立提高創造力的社團組織時,應該有能夠獨當一面的學生站出來組織建設有創造性的社團,積極開展相應的活動,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社團可以積極開展各種有挑戰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每個月組織開展一次聚會,聚會的主題可以是目前各種有爭議的國際問題,或學習上、社會上的問題等,讓大家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交往能力。
科研成果是衡量一個學術人是否具有高創造力的一個指標。大學是一個學術研究的基地,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對于感興趣的課題,可尋找相應的導師指導自己研究。學生可以先獨立思考選題的意義和創新點,然后寫出自己的研究計劃,實在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可向教師請教。這樣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在獨立摸索、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力將得到發展。學生組織也可以開展學術沙龍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擴大知識面、開拓科研思路、提高創造力的機會。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形成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能力,又可接觸更多的學術思想和研究風格,真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只有充分了解了影響大學生創造力的因素之后,我們才能進一步深入地探討大學教育模式的轉變過程,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培養、提高大學生創造力的途徑還很多,需要在今后的教育與學習中深入發掘與運用。
[1] 王金瑤,來明敏.探索抑制大學生創造力發揮的因素[J].高等農業教育,2001(2):19-21.
[2] 王立忱,楊秀珍.談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J].教育科學,2001(8):6-7.
[3] 俞國良.創造心理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318,289.
[4] 曾旸,蔡樹深.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造力[J].西北醫學教育,1999(3):131-132.
[5] 武義.大學生創造力的現狀及影響創造力的主要人格[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2(6):36-39.
[6] 龐學光.創造性人格的培養與學校教育的革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4):12-17.
[8] 張永寧,杜金亮.創造力研究與創造力人才培養綜述[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92-95.
[9] 宋兵波,周運正.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力的文化內涵及其教育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2(4):28-33.
[10] 王欣,周泓.關于創造力的影響因素及有效培養個體創造力的思考[J].黑河學刊,2012(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