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蘭英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英語讀寫課是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必修公共課。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試行稿)》,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較熟練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寫、譯能力和基本的聽、說能力,能夠以英語為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1]。然而,由于近年來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讀寫課存在學生人數多、水平參差不齊、起點普遍偏低等問題,這給任課教師帶來不小壓力。為此,英語讀寫課教師有必要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途徑。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語境的巧用有助于取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于什么是語境,不同的專家學者有不同的理解。波蘭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把語境定義為話語語境(context of utterance,即語言語境)、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即“使用語言的一般環境”)和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即“作為語言基本淵源的文化現實和人們的生活與習慣”)。[2]劉煥輝先生認為,語境是由一系列同言語表達與理解密切相關的主客觀因素構成的系統。它是言語的環境,因而總是同人們的言語交際密切相關并且相互依存,制約著表達一方的言語行為,并為交際對象正確理解話語的內容補充情境意義。徐默凡先生賦予語境一個完整而科學的概念:語境是一次交際中發話者為了使受話者理解一段主體話語所傳遞的真正意義而試圖激活的交際雙方共有的相關知識命題。這些命題最終表現為幫助主體話語形成意義的預設命題、幫助主體話語補充意義的補充命題及幫助主體話語推導言外之意的前提命題這三種形式。這些命題如果來源于上下文,就稱為上下文語境;如果來源于交際現場,就稱為現場語境;如果來源于受話者的背景知識,就稱為背景語境。[3]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不同于傳統意義的語境觀。在他們提出的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中,語境也稱為“語境假設”(contextual assumptions),即在互動過程中為了正確理解話語而存在于人們大腦中的一系列假設。[4]
綜合以上觀點,語境實際上包括語言的語境(側重語言本體之意義)和言語的語境(側重語言運用所產生的含意)。[3]
語境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可歸結為兩方面:一方面,它有助于外語學習者對輸入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它引導外語學習者正確、恰當地表達。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認為,人們頭腦中的背景知識是一個個不斷發生作用的有許多空檔的圖式。在交際中,人們理解新信息的過程就是把新信息和存在的具體背景知識融合在一起并將它放至合適的空檔,同時激活圖式的過程。[5]這被激活的圖式實際上就是語境的一部分。而根據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要正確理解自然語言,就得在接受自然語言信息的過程中通過語境來尋找信息的關聯(取得語境效果),然后再根據話語與語境的關聯情況進行推理。語境與話語的關聯越密切,推理就越容易,理解話語也越容易;語境與話語的關聯越疏遠,推理就越費力,理解話語也就越難。[6]
語境不僅有助于讀者或聽者對新信息的預測,而且有助于他們在接收新信息過程中及之后排除歧義,正確推理出作者或說者的言外之意。在書面表達中,學習者如果掌握足夠的詞匯和句型,熟悉語法,了解各種文體的結構和特點,懂得各種修辭手法和文章擴展的方法,具備寫作素材,考慮了讀者的身份、水平和期待等語境因素,就能夠正確并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為交際成功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語境對外語學習的輸入和輸出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境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給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讀寫課教師很大啟示。
任何文章都是按照特定體裁的修辭模式約定俗成地組句成篇的。常見的修辭模式有Definition、Narration、Description等。熟悉篇章的修辭模式能幫助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篇章的內在邏輯和層次體系,弄清文章脈絡,從而準確地理解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因此,在學生閱讀文章前,應向他們介紹該文章的修辭模式,讓他們帶著這一語境內容去閱讀,有助于快速而深度地理解文章。
與修辭模式一樣,背景知識也是影響學生對文章理解的語境因素之一。所以,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有必要給他們補充適當的背景知識。給學生介紹的背景知識可包括作者及其寫作背景,與文章中某些具體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等。例如,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5)中第三單元“Salvation”講述的是作者在快滿13歲時參加教堂為孩子們舉行的接受耶穌拯救儀式的經過。[7]文中提到他和其他孩子都是“小罪人”,這些“迷失的小羊”需要耶穌將他們帶回“羊圈”(即接受“靈魂的拯救”)。如果缺乏關于基督教的背景知識,學生連文章的標題都難理解,更別提文中的這些細節了。因此,教師要及時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解答學生的疑惑,引導他們正確理解文章的主題和細節。
總之,超越語言信息(linguistic information)的會話結構知識(knowledge of discourse structure)和常識(knowledgeof the world)這兩個語境因素的激活,對于低水平的學習者而言是極其需要的。[8]
我們一方面為課文的學習補充像修辭模式和背景知識這樣的語境內容,另一方面可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本身這一語境掌握新詞。例如,在學習《綜合教程》(5)第一單元“The Company Man”時,[7]學生借助課文對一個工作狂(workaholic)多角度的呈現很容易理解并熟練掌握workaholic及其他相關詞語的運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剛獲得的關于workaholics話題的課文語境,帶領學生拓展課外詞匯,學習internet-holic、shopping-holic、teleholic、chocoholic、food lover等詞語,幫助他們擴大詞匯量。又如,《綜合教程》(6)第一單元“Teaching in Your Pajamas:Lessons of Online Classes”有助于學生學到breakdown、hackers、internet worm viruses等與網絡有關的詞語。[9]
閱讀的任務不應是單一的,它除了促進學生對生詞的掌握,還可以延伸出說與寫的活動。設計自然、合理的說、寫任務,能讓學生充分利用閱讀內容這一語境,并激活已有的語言知識、常識、社會閱歷等語境。教師應把語言與內容相結合,進行基于內容的閱讀教學,強調語篇教學,以引導學生理解篇章的深層及外延意義為重點。[10]任務的延伸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讓學生先就課文的主旨、寫作目的、語氣、態度、語言風格等進行討論并回答問題,然后寫讀后感;另一方面,先布置學生展開與課文主題相關且結合生活實際的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作總結發言并要求其他同學評價、提問、討論,最后讓每位學生以所選的討論題為主題,根據小組討論、總結發言、全班討論的內容寫一篇文章。這樣的“閱讀—小組討論—小組總結發言、全班討論—寫作”任務串聯能把讀、說、寫結合起來,有利于語境的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它促進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為用而學。例如,在教授《綜合教程》(5)第四單元“Finding a Wife”時,[7]教師可以提供如下關于愛情、婚姻的討論題:
1.Do you think marriages based on love are more successful than arranged marriages?
2.What do you se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a girlfriend/ boyfriend?
3.When dating,who do you think should pay the bill? The boy or the girl?
4.Do you think a girl should marry someone older or younger than her? Why?
各小組可從中選一個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的討論題或自定一個符合課文主題的討論題開展討論。在學生完成“說”這一環節的任務之后,布置他們就自己的愛情、婚姻觀寫一篇文章。這個寫作任務是由課文引出的討論而延伸與擴展的。這樣訓練寫作,學生有范本、有素材,能寫出有內容、有思想、有實用價值、能達到交際目的的好文章。[10]
在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讀寫教學中,既要發揮讀、說、寫相互促進的作用,又要考慮學生基礎和學生之需這兩個語境因素。
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照顧學生的水平差異,使活動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稱。例如,在用課文理解問題檢查學生對閱讀文章理解程度時,我們可以向基礎差的學生提關于文章細節的問題,而向基礎較好的學生提關于文章主旨的問題,向基礎最好的學生提關于文章的言外之意、寫作目的、語氣、態度等更高層次的問題。又如,指導學生分組討論時要注意強弱搭配,以強帶弱。同樣,還應該想到學生專業的不同。例如,在布置學生練習論文摘要的寫作時,可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就自己寫的本專業方面的論文來練習摘要的寫作。
讀寫教學還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學生的需求實際。鑒于學生的語言基礎薄弱且面臨專業英語閱讀的挑戰,教師在處理課文語言難點時,可注重長難句的結構分析和翻譯。在講授寫作技巧、訓練學生寫作方面應側重學生急需掌握或對他們來說很實用的應用文的寫作,如總結、報告、論文摘要、申請信、個人簡歷等。針對專業文獻長句多的特點,教師不妨給學生補充定語從句的翻譯、拆分法、詞類的轉換等翻譯技巧的介紹和訓練。討論題的選擇要考慮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
總之,要做到善于利用語境并為讀寫課的教與學服務,就要依據學生的基礎,順應學生的需求。[11]
語境是代表字面意義的語言語境和代表言外之意的言語語境的總和。語境的作用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讀寫課擺脫困境找到了出路。讀寫課教師要把語境這一重要因素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學生閱讀課文前介紹文章的修辭模式和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講解課文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課文語境學習新詞和擴展詞匯的習慣;在學生學習課文后將課文語境與學生的社會閱歷語境結合起來,以閱讀帶動說、寫,使三者相互促進。這樣在語境中教學,讀寫課教學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并朝著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課程的目標邁進。
[1]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2.
[2] 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 宮媛.語境及其在言語交際中的作用[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2003.
[4]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2n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
[5] 吳國權.圖式理論與語言習得研究[J].前沿,2005(7).
[6] 何自然.翻譯要譯什么?——翻譯中的語用學[J].外語與翻譯,1996(2).
[7] 秦秀白.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5[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8] Hadley A O.TeachingLanguageinContext[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9] 秦秀白.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6[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10] 劉宇慧.深化閱讀教學促進研究生英語語用能力的提高[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
[11] 唐榮德.制度化教育下的學習生活探討[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