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欣
(四川天一學院,四川成都,610064)
大學英語的學習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從小學開始接觸英語,再經歷了初中、高中的英語學習,大學英語的學習,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學習方式上,都發生了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大學英語的學習,具有大學學習的特點,提倡自主性學習,更講求實用性,在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上,與初、高中相比顯得更為靈活、有趣,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和學生的需要。
那么,這種新型的互動式學習模式,真的能改善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嗎?我們首先應該對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其實,了解了互動式教學的具體措施之后,也就明晰其所產生的效果了。對于教師來說,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有助于教師教學經驗的豐富和教學水平、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課堂來說,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形式更加多樣,學生更愛學習,教師也更愛教授;對于學生來說,首先是提高了學習效率,其次是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地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能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代大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把大學生培養成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因此,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培養目標也應該與此目標相一致。而根據《大學生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培養目標,是要將大學生培養成為一名英語實用型人才,掌握較好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能夠較好地在實際生活工作中運用英語交際。
而實際的情況是,許多大學在英語教學時,教學目標不明顯,加上一些教師缺乏責任感,只是簡單備課就教學,認為完成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這樣的教學態度下教出來的大學生,必然會實際應用能力差,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雖然相對于初、高中的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學在形式和方法上有了較大的改善,但實際情況依然不理想。如今許多大學的英語教學,主要還是采用傳統式的授課方法,基本上都采用了“課文背景分析—課文結構分析—課文講解—處理課后習題”這樣一個比較傳統的方法。盡管有些教師會加入presentation等相關活動來調節課堂氛圍,但依然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課堂氛圍枯燥、沉悶,學生注意力較差。往往教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但學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產生的第二個后果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差,英語水平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雖然很多教師會處理課后的習題來鞏固課堂上學過的知識,但由于大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講,所以課后的習題也大多是抄襲答案來應付教師的檢查。
由于教師沒有過度關注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導致英語學習的收效不明顯,同時也造成了英語教學的實用性不強。如今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英語的學習,無非是多背一些單詞,多學一些句型,拿到相關的英語等級證書。因此,一些學生拿到了相關的英語等級證書便就此滿足,而其他同學對此則羨慕不已。實際上,他們都忽視了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其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幾個證書,更重要的是把英語這門語言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
由此不難看出,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確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教育界在積極地探尋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一種新提出的“互動式教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那互動式教學是如何避免傳統教學的盲區的呢?它又是如何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呢?我們來簡單了解互動式教學的一些具體措施。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能很好地把握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因此在互動式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應當把握的就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之后的種種措施不會走偏。而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說白了就是培養英語實用性人才。因此,在互動式教學當中,關鍵是要把握如何促進“實用性”的實現。只有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去教學,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把英語教學的質量提上去。
在互動式教學當中,除了應緊密注意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外,還應該注意的是課堂上的主體問題。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在講課過程中起一個統領的作用。而想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應當在教學主體上發生改變。互動式教學的主體應該交給學生,其目的在于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練習、展示,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大的“舞臺”,而教師在其中起一個引導、輔助的作用。
正因為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枯燥、乏味,才導致了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因此,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必須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放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要求教師運用更多形式、更有效率的教學方法來配合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課文背景知識的鋪墊、句型語法的講解、習題的講練等還是應當保留下來,不過要在比重上有所下降,以便為新的教學形式留出余地。這樣不僅可使課堂氛圍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時也使學習的效率有了較大的提高。
而新的教學形式,需要教師多花一些時間去研究、琢磨,或者召開相關的研討會,制訂出一套相對可行的方案。其實如今的一些大學在英語學習當中也已經摸索出一些比較新的學習模式了,例如學生的presentation,小組討論發言、學生提前搜索資料來完成部分教學內容、英語小辯論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學習形式,值得很多學校借鑒。相信只要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只要肯下定決心去改善,就一定會有新的解決方法。
不僅是大學英語在教學當中存在實用性不強的問題,很多科目也有這樣的問題。學生普遍反映:在大學期間只是學習書本知識,毫無用處,在實際工作當中根本用不上。當然,學生的想法有些絕對,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教學的實用性確實沒有在大學教學當中很好地體現出來。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學校相關領導共同努力,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大實用性方面的內容。
例如,教師首先應該在教學當中盡量多地補充一些實用性的知識,包括增加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營銷英語等相關知識。這樣不僅讓學生感興趣,而且對于他們今后的面試、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教師需要和學校相關領導配合,更多地開展一些校外的實踐性活動,不能把整個學習過程全部設置在課堂之上,而應該在學習了相關知識之后,讓學生試著運用到實際中去。這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知識的鞏固與再學習,同時也是一種經驗上的積累。這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經歷了一輪一輪的思考、一輪一輪的改革,現如今最合適的教學方法,無非就是互動式教學了。互動式教學不僅有助于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技能的提高,使之更加適合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面對如今大學生英語水平不斷下降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互動式教學的模式很有必要馬上推行開來。而互動式教學想要很好地推行,首先是要得到大家的認可。為此,教育界應當更多地對互動式教學給予關注,給它一個推行開來的機會。大學英語課程是一門大學生必修的基礎性課程,意義重大。因此不光只是教育界,社會各界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與支持,為不斷地完善互動式教學提供更多有效可行的方法。只有這樣,當代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英語運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1] 劉紅梅,張曉松.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J].林區教學,2009(2).
[2] 王愛軍,毛穎,周宏,余東東.大學英語互動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策略調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7(6).
[3] 呂曉敏.論交際性大學英語口語測試問題、原因及對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4] 周曉玲.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性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