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信梅
(如皋市東陳鎮中心幼兒園,江蘇如皋,22650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展幼兒良好個性品質已成為當前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幼兒的個性品質包括創造力、獨立性、自制力、合作性等諸多方面。幼兒良好個性品質是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
環境對人性格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健康性格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生活環境。
首先,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民主、具有安全感的生活氛圍,讓幼兒置身其中,獲得無窮的快樂。比如,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身上表現出來的亮點,并給予及時的鼓勵,由此讓幼兒樹立自信心,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使其性格變得開朗起來。
其次,在平時的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使他們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強大。比如,在某個小朋友過生日的時候,筆者會和大家一起開展一個“生日聚會”活動。在活動中,小朋友們紛紛為過生日的伙伴獻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生日禮物。友愛、溫馨的氛圍像陽光一樣照射到幼兒心靈的深處,促進了他們個性的健康發展
第三,關注家庭環境對幼兒健康性格形成的影響。幼兒有大部分的時間處于家庭環境之中,因此,幼兒教師要關注家園共育,與家長做好溝通,引導家長盡可能地為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創造條件。比如,給孩子創造與別人交往的機會可以克服孩子的孤獨感。在節假日,家長可以邀請孩子的小伙伴和家長到家中來,大家一起開心地玩耍、游戲,讓孩子感受到與別人相處和交往輕松、愉悅之情。
在幼兒生活中,游戲活動較多,形式也較為豐富。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學實踐證明,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十分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有趣的游戲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歡暢開懷的笑語中,幼兒會漸漸喜歡上集體游戲活動,形成合群的性格。游戲中設置的一些障礙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創造能力、自信心、獨立性等。
比如,很多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都喜歡拿東西敲打不同物體,為了培養他們的好奇心,筆者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給幼兒準備了幾根長短、材質不同的棍棒,并讓他們自由地去敲打自己喜歡的物品,使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極大滿足。有時候,為了更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筆者用絲巾給孩子們蒙上眼睛,筆者來敲打物體,然后讓孩子們去猜老師敲打的是什么。這樣讓孩子們感知了不同材質的棍棒敲打在同一物體上,所發出的聲音是有區別的,而同一材質的棍棒敲打在不同的物體上,所發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這樣的游戲可以使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激發,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究事物的奧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在興趣、愛好、生活體驗、思維特點、認知水平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對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注重其獨特性的發展。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要真誠地關注每個幼兒,呵護幼兒自身所具有的獨特個性。首先,教師要對幼兒的獨特見解給予應有的尊重和理解,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特的認識;其次,要對有獨特愛好和興趣的幼兒表示肯定、鼓勵、支持和熱心的幫助,讓幼兒的獨特個性得到很好的展示;再次,對幼兒的奇思妙想給予贊賞和引導,善待那些奇異的思維火花,允許幼兒表現出 “與眾不同”的言行。
比如,在美術活動《可愛的魚》開始之初,筆者為孩子們播放了視頻資料,讓幼兒觀賞了美麗的海底世界,由此激發了參與這次美術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筆者又為孩子們播放了動畫片《小美人魚》的相關片段,并在最后講述道:“美麗的小美人魚失蹤了,她的爸爸媽媽們去懇求國王幫助尋找自己的孩子,國王讓整個大海里的魚都來幫忙搜尋美人魚。可是國王巡視了一圈后失望地說,海里的魚還是太少了,就這些魚怎么才能找到美人魚呢?孩子們請你來幫助一下國王,畫出一些魚送給國王,讓他們去尋找美人魚吧!”很快孩子的作品一幅幅地問世了:有的孩子指著自己畫的魚說,我的魚身上會放出七彩光,只要它出現周圍就會一片明亮,美人魚看到它就會被吸引過來;有的孩子說,我畫的魚生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不管美人魚在哪里,都能看得到;有的孩子還給自己畫的魚取了蘊含強大想象力的名字……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充分運用了想象的空間,他們的奇思怪想得到了老師的贊賞,促進了其個性的發展。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有效地挖掘經典對幼兒美好心靈的熏陶作用,促進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如果幼兒園能夠長期有效地開展經典讀誦活動,那些經典中的精髓會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影響。
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決定的作用,我們首先要為幼兒學習經典創設良好的環境,這里所說的環境包括了社會文化、自然物質等方面的因素。經典學習要融入到多種多樣的形式中,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我們幼兒教師應該結合經典的內容,設計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的活動,并將誦讀的內容展示在幼兒活動區。比如,備受歡迎的經典《弟子規》共90句,其中的每一句都有一個故事。幼兒在讀誦的過程中,老師要進行生動通俗的講解,讓幼兒逐步明白其中的含義,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父母的孝敬,對兄弟的友愛,為什么不能挑食偏食,拿別人的物品為什么要請示別人……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更形象地理解《弟子規》的內容,教師要將“圖說《弟子規》”等資料張貼在走廊、教室等活動區,讓幼兒隨時對照自己的行為,不斷地修正自己,獲得人格的提升。
綜上所述,發展幼兒的良好個性品質是當前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這項工作有效性的不斷提升,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合作與共同努力。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善于為幼兒創設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多種形式來培養幼兒開朗的性格,發展其創造力、獨立性、自制力、合作能力等。幼兒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個性品質,才能為以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李婧婕.要重視幼兒個性品質的培養[J].早期教育:教師,2012(5).
[2] 王曉芬.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幼兒教育,2013(9).
[3] 張麗麗.發揮游戲活動功能,培養幼兒良好品質[J].新課程研究,2012(4).